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之木神系统在线阅读 - 真实的秦朝(2)大秦食物科普

真实的秦朝(2)大秦食物科普

    食物

    1、粮食作物:多为同物异名或同物不同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稷、黍、菽、苴、稌、麦。其中稷和黍最为重要,《诗经》****见37处,两者并举有8篇,对举有两篇。

    2、鱼类:所提及的鱼类,其中嘉鱼有争议。剩下的分别是——鲂、鳣、鲔、鳢、鲨、鰋、鳏、鱮、鲿、鳟、鲦、鲐。

    3、蔬菜瓜果:主要品种有——芹、葵、葑、瓜、瓠、荠、韭、芥、笋、桃、李、梅、梨、茆、蒲等。

    4、动物:粗略估计有100余种。常见有——雎鸠、鹊、象、雀、羊、麕、尨、野猪、马、雉、雁、枭、乌、鹑、鼠、鸠、鸡、凫、鸨、鹈、鹳、狼、鹿、虎、狗、熊、鸳鸯、鶖、兔、狐、豹、牛、鹭、虺、蛇、贝、鳖、龟、鼍、等等。

    计有——炰、炙、燔、炮、脍、烹、烝、舂、揄、簸、蹂,等诸法。

    一、主食

    《说文-食部》:“饭,食也。“先秦时代,人们的主食即粮食,主要有五谷、六谷、九谷三种说法。三种说法均出自东汉著名学者郑玄,他在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五谷“时云:“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在注《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的“六谷“时云:“称、黍、稷、粱、麦、煎“;在注《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的“九谷“时云:“九谷: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虽然说法各有不伺,但是总起来看,当时人们的主食不外有黍、稷、梁、麦、煎、秫、稻、麻、豆、稔。

    黍、稷是先秦时期人们最主要的主食。黍、稷,无论是作物,还是种子的外表,看起来大致是相同的。细分起来,黍粒大而稷粒小;黍粘而稷不粘。二者都是粟,都是禾,都是黄米。连带秸秆都叫禾,果实都叫粟,碾完之后都叫米。因为色黄,所以称黄米;因为果实比稻、豆的子粒小,所以又称小米。现在东北人冬天吃的粘豆包就是由黍,即大黄米碾成面粉制作的。黍、稷很早就被中国先人们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和主要的食物。在河姆渡遗址就曾发现有粟的碳化块,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曾发现一罐已经碳化的粟。到商代,其种植更加广泛。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占黍的记载有108条,占卜稷的记载有36条。可见商王对之是十分重视的。而在周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就更多了。如《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左传》等都谈到了黍、稷。特别是《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大雅》、《小雅》、《王风》、《魏风》、《唐风》、《曹风》、《豳风》都有大量黍、稷的记载,可见当时在黄河流域是普遍种植黍、稷的。《论语》中以粟为民食,并以粟作为俸禄,作为赋税,出现的次数最多。直到战国时,黍、稷仍是人们主要的食物,如《孟子·告子下》中曹交问孟子说:“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之何则可“《滕文公上》中孟子问陈相说:“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都把粟(即黍、稷)当成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物。因此,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服于有礼,社稷之固也。“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麦,是北方人的主食。大麦曰辫,小麦曰辣,而麦为统称。有西方学者根据小麦称为“辣“,认为小麦是从两河流域传入中国的,这种观点流行很久。最近的考古发掘从河南洛阳市洛河南的关林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碳化小麦,证明至迟在夏代中国已经有小麦了。商代,甲骨文中有“月一正,曰食麦“①的记载。虽只有这一条,但无疑说明商代已经有小麦的种植了。不过,只是在新年时才可吃到,可见种植并不广泛。周代有关麦的记载多了起来。《左传·隐公三年》周平“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说明成周(今洛阳一带)已有种植。《春秋·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说明鲁国也有种植。《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则晋国也种麦。《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以是否能够辨认菽和麦作为有无智慧的标准,说明麦的种植已较为广泛,是常见之物。但直到战国时,《吕氏春秋·月令》中云:“孟夏之月,......农乃收麦升献,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对麦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由此可知麦仍只是贵族阶层的食物。

    “蘸,即菰,是水生植物的果实,又称雕胡,今天称为茭白。《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天子朔月太牢当六簋,黍、稷、稻、粱、麦、煎各一簋。““天子用来祭祀天地,说明用煎米做的饭是当时的美食之一。否则是不会用于祭祀的。吴其溶《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八云:““茭草吐穗,开小黄花,实结茎端,细子相胶,大如指,色黑。剥出,煨熟食之,味亦香美,谓之茭粑,即菰米也。““直到汉代,仍有人喜食之,《西京杂记·卷五》:““会稽人顾翱,少失父,事母至孝。母好食雕胡饭,常帅子女躬自采撷。还家,导水凿川,自种供养,每有赢储。““

    秫,即我们前面讲到的黍中较粘的一种,主要用来酿酒。

    稻是水生植物,主要产于南方。前不久在湖北发现了距今一一万二三千年的人工栽培的水稻,说明水稻在中国很早就开始人工栽培,学者们因此认为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而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碳化的籼稻粒,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商代甲骨文中是否有稻字,学者争论不休。但是,到西周中后期,中原地区肯定已经栽培了。《诗经-唐风·鸨羽》有:““王事靡盛,不能艺稻粱““的诗句,而《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周颂·丰年》等诗篇也都谈到了稻。可见,当时稻与黍、稷、粱一样在中原“

    已经成为广泛种植的作物了。《左传·昭公十八年》:“六月,鄙人藉稻“的记载,说明春秋时期山东地区已有种植。《战国策·周策》:“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则证明战国时河南已有水稻的种植。不过,稻在当时仍是较为珍贵的食物,《论语·阳货》中宰我问三年之丧于孔子,“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将食稻与衣锦对称,锦为贵族的衣着,则稻亦必为贵族的食物是毋庸置疑的。

    麻,即麻子。麻子又称为赓、苴、西某,含油,可以之为饭。麻很早就在中原广泛种植,《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穆,禾麻菽麦“,将麻与黍、稷、菽、麦相提并论,可见是很重要的农作物。其皮可沤麻织布,而其子可食。《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臬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之。“可见麻子是贫苦人的食物。

    豆,是战国以后的称呼,此前叫菽。豆的种植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成书于西周中后期的《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周的祖先后稷“艺之荏菽,荏菽旆旆“,是有关豆类最早的记载。但是,豆的种植,肯定要早于此。《礼记·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战国策·韩策》“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啜菽饮水“、“豆饭藿羹“是贫民的曰常食物。称,《说文·禾部》:“稻,徐也。“即称是稻的别名。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人们最重要的主食为粟、麦、稻、麻、豆五种。

    摘自网络,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搜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