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盖世项王在线阅读 - 第四章 政体初定,暗流激涌

第四章 政体初定,暗流激涌

    有彭越这个对巨野泽了如指掌的引路人,项羽带着诸位妻妾和五百亲卫从小路直插金县。虽然在巨野泽内多耽误了一天时间,可是回到阔别多日的彭城时,范增和王元刚派天鹰骑向彭城快马传讯,此时大军尚须半日才能抵达。

    半日后,等夜色将近时,范增引大军赶到彭城。看到亲自率城中文武出城相迎接的项羽,军中诸人都不禁喜出望外。左右详观着项羽除了略显消瘦外很是精神的模样,范增和王元这才把一路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回师后的烈日军士卒自有中下级军官带回各自驻地,在城中虞渊等人的安排下享用丰盛的晚餐。

    而做为项羽临时官坻的豪宅,此时也真正成为了整个项梁遗留势力的中枢所在。以范增、共尉、项伯为首的文武重臣和项氏族人,以王元、王盛、虞渊为首的项羽嫡系,加上楚地各家势力:九江郡林氏、衡山郡孙氏、会稽郡祁氏、长沙郡王氏等楚地各家豪族的代表。

    这些一举一动都干系着楚地未来走向的大人物们,正在项羽府中奢华精美的前厅中举行晚宴。

    因为项梁新丧,晚上并没有任何歌伎献艺,无一点丝竹之音,酒菜也是甚为简陋,可是这却并不妨碍席中诸人们保持着极高的注意力和期待之情。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在项梁麾下得享高位、风光无俩的楚地群豪可都等着看项羽这位新主子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些老臣了,是封赏拉拢还是干脆贬职赶人?或者是不升不贬,先观察一阵再说呢?

    在诸人心思不宁的各自等待时,项羽却只是在范增的引介下亲自起身,到堂下诸人席前与先前并不熟悉的楚地群豪逐一敬酒致意。然后,就由范增率先提起了开府建衙重立中枢的话题。

    “诸位,如今武信君英灵不远,老夫与诸位身负武信君重托,辅佐少君重整旗鼓,以待来日。如今对少君而言,最为重要之事就是要先选定中枢所在,重建中枢,以便号令四方,汇集各方助力,恢复我大楚军力。”

    说道这里,范增缓缓从项羽身边的侧席中起身,步入大殿在群臣席前慢步绕行一圈后,看到诸人都无反对之意,范增这才接着说道:“如今东阿新破,老夫与少君商议后,欲以彭城为基,将鲁国公府定在鼓城。一则彭城素来繁华,诸物齐备;二来身处咽喉要地,四通八达......”

    对于范增的提议,殿中众人倒是全无异议。除了江东和泗水郡是由项氏牢牢掌控之地,楚地其他地盘如今可都是被各方势力瓜分干净了,这也是当初楚地各方势力对项梁鼎力支持的回报。

    现在谁也不想把项羽这个明显不是好控制的新主子请到自己的家里,给自己找麻烦。

    就这样,项羽和范增先将所有的事情暂时搁置起来,一边慢慢观察群臣的心思,一边正式在原有府坻的基础上开始扩建新的鲁国公府。原本雅致的后宅倒是暂时不用做什么变动,可是前院所需的工程可就极为繁重了。

    一座国公府坻,也可以说是一座小型的宫室了,代表着主君的权威和脸面,花费自然是不会少了的。

    不仅要有臣属晋见侯旨时的左、右偏殿,侍卫所居耳房,还要有群臣大典时的宏大正殿。加上平时理政、议事所需的偏殿、书斋和休息时的亭台水榭、花园,如果不是彭城素来富庶,王盛和虞渊的政事又处理的井井有条,只是这起宫室一事就足以让彭城府库点滴无存。

    这些事情,做为外来户的楚地群臣自然是帮不上什么忙,也只好先在彭城内开始了一轮购地建宅的热潮。

    先在彭城内置好府坻,做出追随项氏之态,暗中却在不停的观望着项羽的下一步动静,和楚地其他势力的反应。一时之间,整个彭城内外开始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建设高峰。

    不提上层的各怀心思和暗中勾当,彭城的百姓们近来可是喜笑颜开。因为楚地群豪在城中购地建宅,加上项羽正式营造宫室。彭城百姓在忙完家中农活后大多都被征召,参与到了繁忙的营建工程之中。

    在项羽严禁扰民的政令下,不论是营建宫室还是为楚地群豪修建豪宅,彭城百姓都是实打实的收到了真金白银的工钱。

    自烈日军统治泗水郡后,政治清明,赋税也极为合理,彭城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又能在农闲之时弄到不小的一笔横财,这对于纯朴的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种天大的收获了。

    一时之间,彭城内外,到处都可以看到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的勤劳百姓,为项羽的新鲁国公府四下忙碌不休。

    主上营造宫室,无有不苦百姓者。

    可是看到彭城百姓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高兴的忙碌着,楚地群豪中的见识高明者都对项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个看起来年纪轻轻的新主君,难道除了天生神勇,还是一位千古一遇的贤明之君?

    自回彭城后,有了范增这位名传天下的贤者主政,项羽干脆将政事全托付给了自己的“亚父”。

    而项羽也得以拉上王元,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军队的招募和cao训上。从平阴渡退回彭城,烈日军的精锐军卒折损甚多,虞子期、王博两部更是几乎连老底子都拼光了。

    也幸好当初有着先见之明的项羽,提出了新卒屯田之策,如今不仅刚好从泗水两岸的军屯中收获了大量的新粮。而且,趁农闲时cao练不休的屯田新卒,除了未曾见过血,已经颇有一番令行禁止的精锐模样了。

    相信有了烈日军中那些纵横沙场的老卒统带、指导,这些新卒们很快就能成为真正的精锐之师了。

    尝到了军屯的巨大甜头,王盛和虞渊等文臣也都是看着库中满当当的新粮笑得合不拢嘴。在烈日军从屯田新卒中择其优者挑走了数千人之后,马上就行文全郡再次招募屯田新卒。

    只要服从军令,忙时种地、闲时cao训,就有管饱的粮食,这样的待遇对于泗水郡一些偏远地区的青壮来说还是极有吸引力的。不要忘了,一旦cao训得力被选入烈日军中,那不是有了一条借军功晋身之路了吗?

    有了屯田新政之功,不仅迅速烈日军重新恢复到齐装满员的境地,而且屯田新卒的人数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到了五万之数。泗水两岸又一次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开恳种植和新卒cao练的热潮。

    时间匆匆进入到了八月深秋。项羽借着平日的繁忙也渐渐将叔父逝去的悲伤深深埋藏在了心底,并开始认真的思考将来的天下大事和自己将要采取的军政策略。

    范增的本意是现在项梁逝去未久,不宜对政体做太大变动,还是以当初项梁实行的大楚旧制来统治、号令楚地为宜。可是项羽却从一开始就全盘推翻了范增的这个提议。

    依大楚旧制,首先需要将王族、权贵们分成上、中、下三等,即所谓的上大夫(上卿)、中大夫(中卿)、下大夫(下卿)。然后依其高下再依次由楚王分派上自令尹、柱国、司马,下至左尹、廷理、司直、癶公、宰、宰尹、大宰、少宰尹等实职。

    再加上史官(有左史、大史、右史、正史、史等)、宫廷官和卜筮职官(有卜尹、尹、寝尹、寝令)等。

    全盘承接大楚旧制虽然会极大的安抚楚地豪门和士大夫之流,可是一旦施行了这套老旧冗琐,职责混乱不明的政体,那么将来产生的政令混乱、执行效率极低的后果还是会给项羽造成极大的困扰。

    按步就班的走叔父的老路,那么可能自己将来也还是会同叔父一样,逃不开宿命的按排。那么何不索性把更好、更适合的一套体制现在就搬出来呢。

    左思右想之下,结合自己这一世的实际体悟,项羽决定要将秦人统一后所施行的地方郡县制和中央三公九卿制这种已经在历史中被证明极为有效的制度拿来用在自己治下。

    以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百官统领。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凡国有大造大疑,通而论之,国有过事,通谏诤之”。三公即所谓的宰相之职,在名义上分别领导九卿。

    九卿,即奉常,掌宗庙礼仪文教;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宫廷车马仪仗;廷尉,掌司法;大行令,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大司农,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除此之外,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掌皇宫、陵寝、道路等工程修建;大长秋,掌皇后的各种事务;太子少傅,掌辅导太子,统领太子官属,这些官员与九卿在一起称为“列卿”。

    三公九卿全部由主君任命或罢免,即可以有效的将各种职司分清,也同时可以避免专权擅责的混乱情形,将所有大权有效的集中到主君手中。

    在与范增几番长谈后,老谋士也是颇为诧异的看着这个自幼不曾认真研读过几本书的年轻主君,不敢相信这是项羽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的时日里,召集了王元、王盛、虞渊等真正的心腹文臣,项羽和范增等人就新的三公九卿制与大楚旧制的优劣进行了数次长谈和辩论后,最终还是在项羽的一力坚持和王元的大力称赞下定下了以新的三公九卿制为今后项羽的治政体制。

    而这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动荡不安。

    当范增和王元等人故做随意的将项羽意欲实施新政的想法试探性的告之了楚地群豪后,因循守旧又身居高位的群臣竟然没有几个对新政有一丝的好感和支持之意。

    没有人愿意放下自己原本的既得利益,再去接受、适应一个全新的体制。一时之间,心思灵敏的各郡豪门的代表们纷纷开始了四下的串连与奔走,整个楚地也变的暗流激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