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历新朝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八节 盐业之利

第四十八节 盐业之利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四十八节盐业之利

    紫禁城文华殿

    “朕已经跟内阁商议好了,朕所建立的长卢盐场的收益将有一半上交给户部,有户部来管辖水利院的财政拨款事宜。”林洲略作解释,就把银子的出处暴露了出来。

    “啊!!”众人一阵惊呼。

    没有人能够想得到长卢盐场的暴利规模,因为他们都是被千百年来的惯性蒙蔽了双眼的。那淮盐的例子也是摆在明处的,虽然大家都是不知道暗地里盐业收入有多高,但是先入为主的念头已然占据着大明官员绝大部分的头脑中,当然了还是有些官员是清楚这其中的猫腻的,比如那个淮扬第一大盐商之子就是明白这暗地里的交易的。

    “每个月都会从这笔固定的资金里拿出二十万两的银子,用于水利工程营缮。多余下来的银子将会用来提高大明官员们的俸禄,多少还是能够改善一些当官们的一些窘境的。朕也是知道的,这几年的官俸时常的拖欠,京师之中就是有不少的官员们就是靠着在私塾中教书来勉强度日的,所以朕决定以后会慢慢提高官员的薪俸,也是要告诫大家做官要安守本分?”这最后一句话说的是声惧色凛,颇有几分的阴狠来。

    对于官场上的那些个道道,林洲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就是后世的网络上也是把这一时期的大明官场的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的风气,批的是体无完肤的。好像是大明朝的官员无论大小都是生来的贪官一样,林洲知道大多数的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贪秉。这个时代的官员要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艰难的多了,全国几十万的考生每年能那么入主殿堂的也就不过几十人而已。读书人做官的理想一开始莫不都是为了经世济民罢了,只是在官场上厮混的久了才和光同尘了,本质上这些贪官也都是好的,至少他们做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国家和百姓。

    为什么会渐渐的成了贪官了呢?林洲自己倒是总结了一些原因,一是因为官员的俸禄低。大明的官员们莫不都是读了十几甚至是几十年书的人,遵循的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信念,但是当他们一旦功成名就以后才发现当官是个没有油水的差事,这些人几十年读书下来早已是家徒四壁了,当了官以后迎来送往的少不得银子,于是慢慢的也就成了贪官了。

    这第二呢,还有一种人就是那种天生的对金钱过分狂热的人,他们当了官不是为了经世济民,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纯粹是为了追逐金钱而来。于是他们上任了以后就开始大肆的收受贿赂,搞起了官商勾结来。

    还有一种就是迫不得已而成为贪官的人,当这些读了几十年圣人之学的谦谦君子们一朝入得殿堂,本也是抱着报效皇恩、报效朝廷的思想来的,可是当了官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上司和下属多是贪腐之辈,既是想办也是没有能力,也是渐渐的就和光同尘了起来,跟着官场的风气一起沉沦的下来。

    反正是一万个贪官有一万个成为贪官的理由,不过林洲知道在这些原因中属于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的人还是大多数的,至于第二种人在大明的官场上毕竟是凤毛麟角的。也是针对这种情况才使得林洲有了对付贪官们的办法,说起来也是简单之极的,无非就是施恩和严惩两条路。

    不过要是真的做起来也是千难万难的,这施恩就是需要金银来支撑的,纵观大明朝廷现今的财政状况实在是没有那个条件,要知道这个朝廷中光是领取薪俸的官员就是不下四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即使每个人都加上那么几两银子总数也是能让户部官员们集体跳楼。

    这官员严惩也是自明初就开始的了,太祖所制定的法令对于贪官污吏的惩处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但是这也是没有能够挡得住越来越越多的官员贪腐下去。这关键就在制度和人员上来,可是要实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岂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够完成的。

    不过幸好林洲目前来说也算是大明朝数一数二的有钱人了,又是手握军权的无上天子,自是可以实现自己的计划了。

    大家一听说要涨工资了,自是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清水衙门的都察院中的小官僚们最是兴奋了。

    户部尚书也是属于高兴的人群中的一份子,既不用从户部掏钱却又能让满朝文武都记住自己的好,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虽说每个月也不见得能给那些人多少的银子,不过多多少少的还是能够让官员们的生活有一些改善的。

    现任的户部尚书王国光也是刚刚从吏部尚书的任上转到现任上来的,虽说本质上两个尚书的职位都是相同的,但是暗地里大明朝的官员们还是更加的敬重吏部尚书的多些,毕竟那可是一句就可以决定个人职位、待遇的大权性人物,而这个户部尚书却纯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看着很是清贵无比,实则就是一个替朝廷把持银箱子的,却是一个得罪人的官职。

    其实,上个月皇帝也是已经派了人押解了三十万两的银子到了户部,只是知道的人也就是三个人而已。除了自己以外,就是户部的左右侍郎了。皇上也是指定了钱款所用之项,明确的说是水利营缮专款和朝中官员们加俸。

    “朕也是能够体谅这些处于低级的官员们的艰难,所以已经和吏部、户部的各位堂官制定了一些规章,加俸的制度确立了下来,先是紧着那些五品以下的朝廷官员们,各位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五品以上官员们就是先别计较了吧?”林洲淡淡的说道。

    尽管那些一品二品三品甚至是四品的高官也不高薪的那种,但是这一次的全体加俸却是没有他们的份,正所谓有多大的权利就有多大的责任,所以林洲选择性的把这一类的人忽略掉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此次加俸漏掉这些高级官员们的,那就是这些高级官吏哪个都是奋斗了几十年才从默默无闻登上高位的,在几十年的奋斗史中早就从各种渠道建立了广阔的人脉,所以金钱对于他们这一部分人来说是可以忽略的了,当然了也是不排除有个别的例外。

    “臣理解圣上此次的行动,也是替大明几万官吏谢谢圣上的关爱!”这是吏部尚书申时行站了出来,恭敬的代表大明成千上万的官员谢谢皇帝的隆恩。要知道这些每月所多发的几两银子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半月所需了,对于那些养家糊口的清官循吏无疑是雪中送炭,作为管理这些官员们的最高长官当然要有一番表示的。

    “呵呵,朕也只是体恤一下那些下级官吏们的生活罢了,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尚书、大学士们看来也是脱离的大众的了,对于下面小吏生活多有不知!罢了罢了,希望能多少的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也是好的。”

    “臣等谢主隆恩!!”倒是有一大批的御史言官、六科给事中们齐刷刷跪下来,山呼起来。

    从始至终倒是显得没有内阁的一干人等什么事情似的,事情不多但是也耗费了些许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是过了一个时辰。

    “好了,这些说来也是朕的不是,本朝的俸禄确实是比前朝低了许多,但是要相信在朕的带领下你们的生活、福利、待遇,甚至是仕途都会变得比前朝好,关键是你们要跟得上朕的步伐才是!”林洲开始了胡萝卜加大棒演说。

    登时就是有一些曾经参与那些见不得人勾当的官员们胆颤心惊了起来,均是心想:“皇上怕不是知道了?难道事情败露了?”

    “今天还有一事,这件事情关系到我朝官员之间和谐的大事,还请内阁首辅张居正来宣布一下吧?”

    站在殿中近两个小时未说一言的首辅大人忙站了出来,躬身说道:“臣,谨遵上谕!”

    然后再林洲的示意下转过身,站在通往鸾台的第一个台阶上对着殿中的一干文武官员,也不知是从哪里变出来的一本札子,大声的念道:“上曰,国朝自嘉靖始,都察院事日滥。以至污蔑构陷时有发生,常有能吏而因众口寻事。国朝近甲子以来,国士多蒙冤众,故朕已无法忍,特招贤良议定法度,历三月已成。自今日起都察院事皆以此为纲,行正事以正朝纲,整官风以肃朝政。特颁《监察组织律》以示,并与《大明律》齐。为速领其旨,特遣内阁为之释。自大明万历八年十一月一日颁行天下矣!”

    顿时文华殿中就如同劈了一记闷雷,一时间哑口无言。这时那些御史言官、六科给事中们才猛然发觉,为何这次能跟着一众的各部一二把手们一起得幸皇上召见了,原来是有着这么一个大的坑等着呢!

    当然了,殿中也就是除了内阁没有人能够明白皇上的真实意图了。

    本朝自从嘉靖皇帝开始,先是‘大礼议’事件闹得是朝中出现了议礼派与护礼派的对立,从而掀开了明朝政争的开始;接着是“庚戌之乱”、“壬寅宫变”;然后就是夏言倒台严嵩上位,严嵩倒台徐阶上位,徐阶倒台高拱上位,高拱倒台张居正上位;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背后所进行的博弈大多是有那些御史言官们在前冲锋陷阵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用尽各种的手段来打倒敌对阵营的对手。诬陷、栽赃、罗织罪名、买凶行凶等等的不一而足。这已经是超越了一个作为君子的所为,更不是一个御史言官们的本责。他们的肆无忌惮、狂妄自大和肆意妄为造成了多少正人君子的冤屈,就是因为祖制的‘畅所欲言,不予有罪’而使得他们有恃无恐起来。而林洲的这一次就是要给御史言官们套上一个龙头,让他们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行事。

    “怎么了?朕为了我朝的团结不得已要对各位爱卿们的行为做些约束,也就是说以后大家无论是谁在弹劾他人时除非是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就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不能再任由各位爱卿肆意的弹劾他人,现在我大明要求的是团结,团结!你们都懂得吗?”林洲看着那些都察院的人尤其的面色难看,也是,立朝以来这些个御史言官们可是请贵得很。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责,所以才会被政敌利用来攻击他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官集团势力最强势的朝代,在明朝的历史上发生了十几次影响比较大的文官抗争事件,及至明后期甚至连皇帝都屈服于文官集团的压力之下。历史上嘉靖、万历两朝是的二三十年皇帝不上朝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皇权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之下,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各样能够打击政敌和对手的手段都是能够使得出来的。到了后期更是发生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地步,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朝堂之上尽是些小团体利益的斗争。这样的斗争才催发了官员们的道德沦丧。

    在林洲召集的那些当世大儒和贤才们也大多是对朝廷官场不满的人,在林洲的指点和提醒下才会诞生了这个叫做《监察组织律》的约束性条例。内容倒不是很多,总共也就是五章七十二条。前三章是规定了官员们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关键是后面的两章四十一条,那是对于违规官员的惩处办法。

    殿中的众人也都是在官场上浸yin多年,看到内阁首辅张居正都是站了出来,内阁中的各位次辅们也是气定神闲的很。大家也就是都明白了,看样皇上已经是跟内阁达成了一致了,或许前面的那些银子就是这个交易中的一部分。当下里也就都没有了意见,都是纷纷的称起好来。

    看着众人都是同意了,林洲也就松了一口气。给个甜枣打一棒子,这也是拿三十万两银子换来的成果。林洲也是知道明朝的官员也是很难对付的,否则也就不会有历史上嘉靖和万历两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例子了。

    既然大家都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这个《监察组织律》也就算是通过了,正式的成为了大明朝的律法。

    林洲也是催促内阁尽快的拟旨下发颁布天下,内阁也是要组织人员对于这个律法做些宣传。

    为了更好的监督,更是加强了都察院的职能把六科给事中也归入了都察院中。用六科给事中来监督朝廷各部的工作情况,并从六科给事中之中挑选了二十多人作为皇帝的差役调到了新成立的‘问政司’,由皇帝直属。

    紫禁城午门外

    “阁老慢走,等等老夫!”

    “原来是静远兄,找本阁何事?”张四维回头一看,原来是户部左侍郎谭之谦。

    “倒是我紧赶慢赶的才追上阁老大人,呵呵!难道阁老不知道因为长卢盐场,现在有大批的两淮盐商都是准备走海路到沧州进盐吗?”谭之谦追上次辅张四维,压低声音慢慢的说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到本阁家里去”张四维看看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这里便拉着谭之谦朝停在午门外的轿子走去。

    远处刚刚走出午门的张居正和李幼滋看见了远处走在一起的内阁次辅张四维和户部左侍郎谭之谦,李幼滋对此充满了鄙夷。

    “哼!京城中这段时间里的暗斗绝对是少不了他们这些人的助力,就是在江南的那些大地主和商人勾结,才使得江南一地的清查田亩阻力巨大,虽说是清查完成了,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隐患啊!”

    “但愿吧!真要是认真的清查起来,这政策就是根本的执行不下去,不过至少我们还是达到了八成的效果!”张居正说完一顿,然后看看四周,小声的说道:“皇上也是知道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次也就没有急着制定鱼鳞图册。”

    “什么?那我们清查田亩岂不是白费了力气了吗?”李幼滋心里一惊,连忙说道。

    “放心,这也是一时之举罢了!”。

    “那又是为何?”李幼滋仍是不能够理解皇上的用意。

    “呵呵!义河又何必着急呢?”张居正似笑非笑的说道:“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北方的水利干好,那个潘季驯倒是一个不错的人才,皇上竟然委以了重任,这也多亏了义河兄的慧眼识珠。”

    “这水利院的成立,倒是统一了水利工程牵扯的各个衙门,以后少了牵绊当是能更好的为百姓办事了,只是没有想到皇上竟然拨出了这么一大笔的银子,这可是每年两百万两。真是没有想到这个长卢盐场在蒯允征一帮人的手中竟然是这样的挣钱?”

    “这盐场还只是开始,皇上留下了一半的利,还准备在滦州兴建更大的盐场呢,知道么?这个的投入至少要三百万两,这可是大明朝半壁的财赋了。”一听到至交好友的惊叹,张居正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要知道当他从皇上的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登时身体的病情就是好了一大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