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历新朝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节 水利部

第四十七节 水利部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四十七节水利部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自从林洲把文华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之后,这里也就一直充当着整个大明帝国的行政中心的地位。内阁的票拟,百官的奏章批复,大案要案的秋决等等的需要有皇帝来行使的权利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发出和处理的。平时在这里出入的一般都是内阁阁员和各部尚书等一干大官,来往最多的就是现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大人了,就是连门口站值的小太监们也是不知道张大人来过多少次了,反正是数不胜数就是了。不过今天的文华殿还是头一次的如此的热闹,为什么呢?站在殿旁的一干太监和侍卫们也是想知道答案!每个人都是在心里嘀咕着: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了,几十年来从没有见过像今天这样子来了这么多的人。

    今天也不是早朝的日子,只不过是昨日里宫中的公公们拿了皇上的口谕说是今个有大事相商的。这一早的才发现几乎是在京的各部堂官、副手,两京都察院御史台、各科给事中们足足有五六十人都是已经到了殿中,个别来的晚了就是连个下脚的空都是找不着了。

    “今个是什么日子,我看怎么所有的堂官侍郎们都是全到了,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我也是不清楚,只是昨天皇上的口谕,谁知今天竟是来了这许多的人来!”被问到的人也是一头的雾水,不明所以。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没有见到内阁的各位大人呢?”一旁的以为老先生倒是先发现了内阁成员竟然也是一个都是没有来。

    “哎!是呀!怎么不见各位阁老?”

    “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也是窃窃私语,今天这么大的动静总是有什么不好的预感。

    作为吏部尚书,申时行看着满殿中部堂高官中的那些个只有七八品的给事中们,心里多少是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没有错,就是幸灾乐祸的感觉。即使是作为吏部尚书掌管着文武百官的升迁大权的人,也是对这个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言官给事中们从骨头里打怵。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肆无忌惮和无中生有的本事实在是太过强大了,有多少的贤官良相都是倒在了这帮给事中御史言官们的手中的。他们唯一能够依仗的无非就是他们手中可以弹劾纠察而又不计后果的权利,只是他们今天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想到近段时间皇上频频的召集各部尚书和内阁成员们所商议的事情,申时行就越发的感觉到皇帝是上天赐给大明的中兴明君。

    自从内阁首辅张居正因为朝政繁多而病倒以后,万历皇帝就像是被刺激到了一样,陡然的变得事事躬亲了起来。先是不断的派遣御医到张府诊断,赏赐了大量的珍贵的药材补品,在皇帝的一力督促和御医们的妙手回春之下,张居正的病情也是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但是作为内阁成员(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他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朝廷中的微弱变化的。

    在张居正生病以前,几乎所有的政事、政策都是出自内阁,准确的说是出自内阁首辅张居正一人之手。虽说内阁中并非之有张居正一人,但是其他人却是在张居正的大权独揽和强横作风下趋炎附势而已。内宫中的其他人如:张四维、马自强、吕调阳等都是资格比申时行要老的多的人,哪一个不是人精一般的人物,既然大家都是乐的做个闷声的葫芦,他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加上张居正对自己也是有提拔之恩就是更不能顶着干了。不过自从两个月前张居正发病一来,本来身居深宫的皇帝倒是愈发的活跃了起来。

    八月十日先是因为内阁首辅生病,皇帝先是提拔了金国学、杨慎一、李幼滋等人加入到了内阁中,并加封金国学为建极殿大学士、杨慎一为文华殿大学士、李幼滋为保和殿大学士。只此一下就让原来的内阁中多出了三位成员。本来依据太祖遗训这大学士一职一般都是有六人组成的,分别是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在加上两阁既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正好是六人也是俗称的四殿两阁。这一加就是三人也都是殿阁大学士的头衔,虽然官级并不是很高,但是殿阁大学士有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掌握宰相之权利所以又称之为内阁。。大明立国以来也是在成祖以后才确定了这种制度,延续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就在皇帝的诏书勘发不久就让满朝的文武百官群情激奋了起来,无他,唯祖制而。不过这个诏令也是经过内阁的一致同意的结果,已经是形成了正式的意旨,在加上圣旨上也说了今后殿阁大学士的制度将做大幅度的调整,而将来的位子上还差三个人,于是噪声很快的也就平定了下去。何也?

    就冲这一点申时行就是绝对的佩服皇帝了,用利益为饵迅速的平息了可能因为改变祖制而引发的朝争。想到这里申时行不免的有些心情振奋了起来,想想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天子竟然能有如此的手段看来大明中兴有望了,至于那些纠葛的文官同僚们也该多少的有点危机感了。

    殿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足有五六十人,六部堂官加上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使、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还有就是更多的六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科道言官之类的人了,他们的官品不大倒是来的人却是最多的,竟然占了足足一半有余。

    现在已是辰时三刻了,许多的人都是早早的就已经来到了,或许还有很多的人都是没有吃早饭来的。除了那些部堂的高官自持身份还保持良好的姿态外,其他的人就是没有太多的顾忌,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在一旁闲聊。说的最多的也就是关于今天来到的目的,只不过知道详情的人大多是不会参与这种闲嗑之中的。这些部堂高官和左右侍郎们都是连着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被皇帝召集到一起,也就只是干了一件事情----重新的制定大明官制及所谓的组织条例。当然了这个所谓的条例也是皇上出的力气最大,许多关键性的问题都是由皇帝提出来然后各位大人们在整理一番的,为的就是能够让今天新成立的两个衙门能够更好的运作。

    能够步入殿堂高阁的必定不是平淡无奇之辈,这些个在朝堂中能够混到一品二品的大员们,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学贯古今的当世大儒、大家,许多人在数理化以及天文、立法、格物、律法方面都是一时的专家之选。再加上大家也都是属于知情之人就更是不会参与到这些低层次的臆想中去了。

    “皇上驾到!”一声尖锐而高昂的嗓音顿时在‘嗡嗡’作响的大殿响起。原本还在交头接耳的众人顿时都屏住呼吸,眼睛望着高高的鸾台上。

    大声呼喝的当然是现任的司礼监副掌印太监张鲸了,自从不知为何突然得到皇帝的赏识之后他就是被提拔到了这个重要的实权职位上来。

    也就是话音刚落的空儿,林洲就是从龙椅后面的侧门走了出来。

    这个时候内阁中的众位阁老才在首辅张居正的带领下从文华殿的正门走了进来,殿中的官员们自是分隔两边留出一条通道出来,好方便这些百官之首们行参拜大礼。

    鸾台之上的林洲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虽然是穿不惯这古代的凤辇龙袍,可是却也没有的办法。林洲坐在龙椅上片刻的功夫,殿中的大小官员们就像是排练好了的似的,整齐的跪在地上大声的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都平身吧!”林洲嘴角露出一缕得意。在刚刚的文华殿后面,林洲已经把今天的目的告诉了张居正等一干内阁成员。

    其实他们早在卯时就已经进的宫来了,林洲足足花了两个时辰的时间才是把那个蓄谋已久的都察院改革事跟内阁达成了共识。取得了张居正和内阁的一致同意,众人倒是没有想到皇帝在背后竟然也是搭着如此的一盘棋局。正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皇上表面上是为了近来闹得越来越凶的天灾,而在明处提出了把负责水利监造的部门从工部分出,实际上却是在暗地里却是加强了对监察院职责的规范和监督。

    对于皇帝今天的举动来说,大多数的官员们都不感到有些吃惊。毕竟自从万历七年以来,皇帝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让人看不透彻,但是却是没有多少能够抹杀皇帝的能力的。去年皇帝力主之下的那个京师大学堂倒是给了翰林院一帮老书生们一记重击,自古翰林院都是历朝历代的最高学术机构,当初京师大学堂初建之时没有谁会对它睁眼相看。可当京师大学堂于六月建成并招生之时却是被天下的读书人趋之若鹜,为的就是这里的学术氛围。在学堂的影壁上留着皇帝御笔亲书的‘不以言论罪’,仅仅就是这五个字就是俘获了大批读书人的心。加上文味轩已经那个日进斗金的长卢盐场,一众官员就是更对皇帝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有谁能够有如此大的魄力一举投下几百万两的银子来,据说凡是当初被皇上挑中远赴沧州的那些个工部匠人们都是被皇帝分了些干股的,现在一个个倒是成了腰缠万贯的主了。弄得是京中官员们人人艳慕,恨不得抱着皇上的大腿以求能够博得赏识。

    今天的事情无非就是要把水利营缮的事宜从工部衙门中独立出来,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处理国家的各种水利工程营建。这也是多数的官员都能够明知的事情,在朝中做官要的就是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的灵通有时比得上成千上万两的银子还管用。

    “今日朕找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个新成立的总理朝廷水利工程营缮院,想必众位爱卿多少也是有所耳闻的了。至于是为什么要把水利事宜从工部的管辖之下单独的划分出来,朕也是考虑的很久了,无非是有四条:一是能够统一的协调朝廷水利工程,调度各方的资源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实施;二是统一管理起分散于各个河道衙门的权利,集中起各方的力量以保证重点水利工程的营建;三是能够有一个统一的署衙来跟朝廷各部门间进行沟通,减少部门间的推诿和扯皮发生;四是为了方便更好的监督水利专用拨款的资金用度情况,防止贪污,以使得能够保证专款专用。”林洲慢慢的说完想要成立的这个单独的水利院的初衷,似乎一次性说的话有些多了,林洲也是感到一阵的口干舌燥来。

    稍微停顿了一会又是开口道:“不知众位爱卿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底下的只有那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咋一听到这个还是有点发懵。自古以来农业都是被提高到无比的高度,在帝国的事务中那是重中之重的,而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的就是水利的投入。正所谓‘无农不稳’,这农业生产要是离开了水利的保证那绝对是一场浩劫。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在水利工程的投入上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每年的财政拨款也是有七成以上都是用到了水利工程的上面。今天既然要单独的把水利事宜从工部的管辖中划分出来,成立一个跟六部三院平等的机构,对于那些深知水利重要性的官员们来说倒也不是特别的突兀。

    这时,底下倒是有一人站了出来,躬身道:“启禀皇上,只是不知道也水利院成立以后倒是如何的运作,因为目前朝廷中的各个衙门都是职责分明,这一新成立的衙门职权该如何跟相关关联的部衙划清。还请皇上能够明示?”

    “呵呵,这个具体的职责分工,朕和内阁的各位先生都是已经达成一致,具体的职责和权力义务就由工部尚书李幼滋来给众爱卿解释一番吧!”林洲可不是当解说的主,这种费口舌的事情当然就是推给下属了事。

    “臣,工部尚书李幼滋领皇上命!”倒是李幼滋很是爽快的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众人看他神采奕奕的不禁心有疑窦。按说这种分工部权力的事情作为一部之首,应该是反对才是可是看他的神情倒是很高兴的样子。

    “臣蒙上恩,参与此次的水利院的成立规划事宜,具体的情况就有臣来替皇上解答。”说完对着一众官员大声的说道:“自正德年间始,我朝各种天灾频发,尤其是自嘉靖中期到如今已有可查的干旱、洪涝、水患等等有三万多起,近十年来的灾害就是愈发的增多了。先是南方的水患、北方的旱灾接踵而至,十年间已造成三百多万人死亡,几千万人受灾,更是耗费了朝廷四千多万两的银子。连年的灾害已经使得朝廷各地的水利设施失效,正是为了面对这种严峻的灾情,皇上才不得不把水利相关事宜从工部划分出来专事水利。”

    李幼滋顿了顿,继续说道:“水利院将来的地位跟六部三院相同,水利院的衙门班底以工部都水清吏司原班人马为主,但是也是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要继承都水清吏司的稽核、估销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经费;各省修造战船、渡船及其他各种船只并核销河防官兵俸饷外,其他的如修制祭器、乐器;征收船、货税及一部分木税以及皇差销算处(负责核销皇帝出巡时各地所用维修桥梁、道路等费用);冰窑(负责收发藏冰);彩绸库(负责收发制帛、诰轴、彩绸、驾衣、宝砂、棕丝、藤竹)等都一概的剥离。水利院的职责就只限于跟水利相关的事宜,其他杂务一概分由其他部门。至于水利院的财政预算暂定以当年的朝廷财政收入的四成为准。”

    工部尚书的话音刚落,就是引起殿中的众位官员一阵唏嘘。

    “四成,四成也是未免太多了,这财税都是给了水利院,那兵部的军饷又该占了多少?”

    “是啊!再说,这每年的朝廷财政也是捉襟见肘,连官俸都是发放不出,又何来的钱粮供水利院花销?”

    。。。。。。。。。。。。。。。。。。。。。。。。。。。。。。。。。。。。。。

    顿时,文华殿中就是‘嗡嗡’声四起,各人都有各人的意见,各人都有各人的见得,不一而足,如同一个大的菜市场一般。

    “好了,这关于财政预算的事情就无需各位爱卿来担心了,刚刚工部尚书所言的四成只是比拟的朝廷财政收入,并没有说是要从财税中支出,这个钱朕已经有了出处了,就不劳各位爱卿在惦记了”,看着下面乱哄哄的一片,林洲不得已祭起了大旗。

    众人一听莫不是目瞪口呆的,朝廷的财政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一年的财政也就是这么多。虽说自从清查田亩以后朝廷财政始有好转,但是也是只比以前少了些亏空而已,不过即使是四成的预算怕不是也要有个两百万两银子的样子。刚刚皇帝说了竟然已经有了出处,只是却没有人能够想得到这个出处在哪里,都是一头的雾水愣在了当场。

    这些人当中也许就只有两个人能够知道这个钱财的出处了,一个当然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另一个就是出自山西大商,现在淮扬地区的大盐商之家的张四维了。

    长卢盐场的事情大家也都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却是都没有放在心上的。这道也是,像那淮盐行销天下已近两千余年,每年朝廷的盐税收入也不过只有百万两而已,这新建的长卢盐场能够好得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