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人道天堂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章 学院(上)

第一百七十章 学院(上)

    鲁铭能被派来。自然不同一般

    李睿是少年榜眼公。又著书立派。鲁铭这人。也是少年中举。显是投其所好

    过了几日。方信就自召见

    鲁铭这几日心思不定。时有几个俏丽的影子。但是一遇到召见。自然立刻就赶了上来。穿过一处后廊。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厅子。门口有几个侍卫。都是垂手侍立。

    到了里面。见的方信正在读些文件。见他进来了。方信说着:“你且坐下。”

    鲁铭谢了。告了座。坐了。

    过一时。方信就放下文件。说着:“今日我观看东岩书院。你也随我去吧!”

    “愿跟随叔父前去。”鲁铭连忙站起来。说着。

    方信也就起身。片刻之后。一百五十骑跟着出行。鲁铭见了。暗自心服。所谓真龙不鱼服。以方信现在的情况。出行不带甲兵。才叫着脑子有问题。

    骑兵前行。没有多少时间。就来到城中一片空的。那里是城南。虽然在城中。但是实际上城中也有大片城墙的农田。此处。就是一片林子。多有果树。

    入的里面。就见的甲兵先站好了要害位置。而方信才下来。这时。里面的人已经获的通知。就见的一扇高大的门前。一行人就开始从里面涌了上来。

    “东岩书院!”鲁铭却注意到了上面的文字。说着:“这是叔父的笔迹吧。果是神形兼备。让小侄佩服。”

    方信也只是笑了笑。这时人就迎接上来。行礼:“拜见总督大人!”

    方信挥了挥手。说着:“罢了。何先生。您请起罢!”

    这何维。却真是天下有名的儒者。二十九岁中了进士。却一直在家治学。不出来为官。想不到方信却请到这里来了。

    眼前此人相貌清雅。言谈之间。那种的儒真味的风流就显示。鲁铭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步:“拜见何老先生!”

    “哦。你是鲁侯的儿子吧。不敢当。起来吧!”何维一把扶将起来。仔细的打量。又富含意味的看了方信一眼。说着:“总督大人请进。”

    大门进去。两边院墙绵延极远。分成不知几个庭院。甚有清雅。

    方信首先举步而入。历代都知教育为兴国之本。都下诏建立学校。国子学、太学、郡县公学。都是开办的。私学也很鼎盛。以前安昌省处于战乱之中。自然顾不上这些。现在恢复了。建立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建立这学。方信是培养自己心目中的人才。以恢复孔子六艺为借口。又公开传授自己的李氏六书。说白了。就是准备完全属于方信的政治集团---日后他们出官任职。自然有着影响力。团结在方信的周围。对新朝新学奠定基础。

    这些。当然隐瞒不过一些明智的人。但是何维却甚喜李氏六书。因此前来任教。在各种有意无意的因素影响下。一些有功名的士人陆续加入。使一开始具备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进了一门。就见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行贴。这也是抄袭的习惯了。

    到了里面。就见的一批批年轻的学生。一见之下。就知道是贫寒学子。鲁铭见了。心中大是惊讶。估计了一下。这里就看见的。就有二百人。

    这时。就听见方信问着:“这等人。清点出来了吗?”

    “是。已经清点出来。如贫寒无以交学费者。可与印刷作坊工作。若经过考核。还可检点书籍。分类处册。”

    贫寒学子。没有钱。就打工代资。就一般的也可勉强补上学费。如果能有一些功夫。学院安排的工作更可以多余下来养家糊口。这等难的的机会。自然使附近的贫寒学士蜂拥而上。工作废寝忘食。

    其实。就区区这几百学子。自然可以免费以收人心。但是方信并不觉的如此。他要的。是贴近自己的人才。是认可自己学说的人才。是可以干事的人才。养士也不是这样养----他可以提高着工资。却不会免费赐予。

    拿了工资干活的人。才会更积极的理解李氏六书的要意。

    见的鲁铭惊讶的表情。有人就解释的说着:“安昌大乱。国家典藏。于战火中损坏甚多。是以大募贫寒士重新修馔抄录。并且付之印刷。这是千秋万载的大计。也使他们的以进学。养家。人都称善!”

    再走过一段。就见的一个穿着九品服的小吏在一处讲读。一行人上前。才听了几句。鲁铭就满是惊讶的神色。因为传授的。并非是四书五经。而是切实的下吏管理之术。

    方信见此。一笑。说着:“安昌省战久。十数年不开科举了。而且学院早废。学子就算有些家学。也难以登堂入室。上等黄榜。就算日日苦读。也非数年可成。但是本省废后立新。也需要大量人才。考虑到这些士子家境。因此本官就令下吏直接传授为吏之学。先从不入流开始。分成数级。考核成功者就可上任。”

    此时。正经过一个水潭。颇见清幽。从世家出来的鲁铭。却是心中一凛。

    不经科举。全入幕府。私授下吏。这个总督大人。里面的含义就很难说了。古人也不会不明白这点。

    非常之人。多行非常之事。鲁铭眉宇微动。立刻恢复常态。

    方信略有含义的望了他一眼。却也不说什么。

    这学院。就是以李氏六书为纲。李氏六书以仁礼为体。以利为用。道理是非常新。但是写时就偏向浅白。所以学起来不难。是个学子。花上半年功夫就成了。

    关键是“仁者。礼之本。礼者。仁之序”。以及“利者。仁之大也”。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体现。

    学子先必学熟。章。然后才批准。一一授吏。管理着下民。这样一来。不消多少时日。全省八郡重建起来。上下都是他的人。

    至于科举?方信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本事科举的人。请你自费跨过战乱区。上京赶考吧。至于考取了回来当官?抱歉。本省重建之中。不以常礼授官。

    “三年之后。骨干都有。不但形成了李氏军事集团。也会形成李氏政治集团。从上到下。从文到武。这万许骨干的能量可不低了。以后自然由他们本能的维护李氏集团的利益和学说了。”方信默默的如此想。

    再到了后园。湖泊清榭。波光满目。这里的学子就富贵多了。他们各拿着书。引经据典。于亭台之上。轻声讨论着。交换着思想。不时争论着。方信见了。微笑不语。

    一门学说。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最好是创立者提出骨干要旨。而大批士子参与。丰富润色。使之丰满。形成体系。减少漏洞。

    有着一年年改善。如是立新朝时。这门李氏六书。就不是现在简单的几册了。必是包容万有。首尾完备的学说。如此才可定以国本。加以推行。定以官方课本。

    朱元璋都能定八股。自己又何不能定此六书为国本呢?方信如此想着。心中就浮现出喜悦来。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并没有错。但是能一开始定为国本的话。如真的再能在实践中行之。那就差不多了。

    几百年后。就算他建立的朝廷灭亡。这数十万士民实践和推行的学说。也万无就此消亡的道理。当然。按照方信的观点。现在的朝廷。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的球明朝时的水平。如果能在某些方面突破。未必就不能突破工业革命这关。

    一切都必须是自然而然。必须等着政治、经济、体制、科技的自然突破。可以未雨绸缪。却不能凭空降临。

    想到这里。方信含笑的说着:“贤侄。你已经中了举人。可愿为我学院。临时担任教喻这职。也可精进学业。向诸多大儒讨教。”

    这实际上。在方信心中。已经是大大栽培他了。这学院。一开始就决定了是以后新朝的摇篮。能参与者都会留下重重一页。更加不要说大批学生出身于此。产生的影响力了。

    可以说。担任此职。虽然现在看来位低职轻。但是日后是贵不可言。自然有着为大臣重臣的资本了----也才有资格为公主附马。

    鲁铭是老鲁侯家出身。又已经考了举人。如此人才。也是恰遇其分。才有这一语。如是对方拒绝。那也罢了。就从此失去这个机会。至于附马之想。那就根本是难上加难了。

    鲁铭到底年轻。却还没有体察这个意思。教喻不过是从九品。以举人身份。以老鲁侯家出身。就单薄了些。不过想了想。犹豫了片刻。还是说着:“是。叔父。小侄愿去。”

    方信哑然失笑。一看就知道此人不知他的用意。但是无论怎么样。竟然答应了。也算他的鸿福了。当下也就不说什么。继续向前观看。

    走了几步。方信也有一种沧桑满怀的感触感。眸中空空如也!

    天下风起云变。大楚二百年的基业。顷刻土崩瓦解。现在的高相数十万大军。而各亲王也是兵强马壮。但是对他来说。这些。不过数年。当全数散若烟

    能兴者。寥寥几人。但是毫无疑问。自己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