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森铁的掉头方式,抬【磨骨头】的小把头,赵小烧提供的线索
调查组的级别很高,京城方面早已指示地方上要全力配合。 得知事故调查组要深入调查,伊尔施贮木场王主任特意派了一辆嘎斯吉普车和一位名为张新明的办事员陪同。 张新明是本地人,祖辈都是大山里的赶山人,父辈是附近有名的积极分子。 张新明在解放前便已经承担起部分工作,解放后曾在哈市工作过。 伊尔施贮木场建立之初,组织考虑到他对附近的情况极为熟悉,专门把他调来负责地方工作。 调查胡广志来到森铁后的情况,需要找到他的同事和直属领导。 事故调查组在张新明的引领下,来到位于伊尔施贮木场东北角的森铁办。 森铁办归属森林工业局和铁道部联合管理,受伊尔施贮木场直接管辖,专门负责森林铁路工作。 一路上。 透过车窗,李爱国看到贮木场的广场上堆放着一垛一垛的木材,有不少生产工人在木材垛上忙活。 火车头装好之后,一群人推着火车头,轻松绕过设在前方的横道,绕了一个圈,一辆火车头的就轻松完成了掉头。 用来运火车头的轱轳马子,李爱国还是第一次见到。 “一二一,一二一” 前门机务段也有这玩意,主要用作检修车间的运输工具,在林区一般用来运输木材。 李爱国身为火车司机知道就算是这种小型火车头也有几十吨。 轱轳马子的转弯半径比火车头小多了。 这年月森铁还没有完全独立,铁道总局等于是森铁的娘家人。 经过一番努力,特制的解放火车头前部分已经被“挂”在了轱轳马子的横杠上。 简单来说,轱轳马子是一辆无动力迷你火车,可以利用铁轨运输工具,据说是小鬼子搞出来的。 在伊尔施贮木场只有五辆吉普车,一般人不能轻易动用。 众所周知,火车掉头是一件麻烦的事儿。 小把头把李爱国当做空气,继续指挥生产工人们抬车头。 他对待生产工人的态度,就跟解放前的那些地主对待佃农的态度差不多。 生产工人刚想要休息,小把头用李爱国听不懂的当地方言,扯着嗓子吆喝了一声, 那些生产工人屁股还没挨着地,不得不拖着酸软的双腿,拿起棍子开始撬火车头的后半部分。 “领导先生,您忙,俺要工作了。” 真正让让李爱国感觉到惊讶的是那几十位生产工人,他们跟生产工段的工人有明显的区别。 这些生产工人身上的衣服则五花八门,有短袖大褂,也有黑布面的破羊皮袄,脚上穿的是破呼呼的乌拉草鞋、木头鞋,年纪也都比较大。 张新明解释说贮木场的最大任务,便是把山上的木材暂时储存起来,然后再运走,调配到全国各地。 “俺抽不习惯这玩意哩。” 森铁办办公室胡主任得知消息后,带着两个干事迎了上去。 李爱国看到他,想起了解放前工厂里那些残暴的护厂队。一时间产生了好奇心,凑过去想闲扯两句。 火车站和机务段里修筑了专门用来掉头的轨道。 森铁办虽听起来是个行政单位,但这年月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搞生产展开。 果然是劳动人民智慧高啊。 这把头的穿着很怪,脑门上缠着布条子,黑色紧腿裤,手里拎着烟袋锅子。 此时虽是傍晚时分,森铁办的同志和火车司机们站场上忙着给火车掉头。 生产工段那些正儿八经的生产工人都身穿灰色劳动服,脚上穿的是水袜子,大部分都是年轻小伙子。 “同志,整一根。” 而森铁办没有专门的轨道,只能用起了野路子。 这些人能够将火车头撬起来,并且准确摆放到轱轳马子,无论是力气还是技术都是一顶一。 看到嘎斯吉普车停下,所有人都放下手头的活齐齐看去。 俞大飞将胡主任拉到一旁询问胡广志三人的详细情况,李爱国却对森铁的调度方式产生了好奇心。 那小把头似乎清楚他们的身份,对他表现出了很强警惕心,摆摆手,指指自己的烟袋锅子。 轱轳马子是一种简易铁道工具。 这里其实就是一个火车站场,上面停了七八辆窄轨专用火车头。 他们身材并不魁梧,力气却不小,配合非常娴熟。 事故调查小组下了车,张新民给双方做了介绍。 这玩意有四个铁轱辘,两根铁轴分别将两个轱辘串在一起,在两个车轴上还有很重的铁架子,支撑在两根轴上,上面铺上厚木板,变成一个四轱辘的平车。 只见三十多个身穿破旧衣衫的工人喊着号子,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用横杠敲起火车头,将火车头的两头分别放在轱轳马子上。 他热情地递出一根烟。 “来自京城的同志,欢迎,欢迎。”胡主任很热情的说道。 经过十多分钟的努力,车头马上要靠在轱轳马子上了,只需要再用把力,轱轳马子便能够完全支撑车头。 一位头发花白身材消瘦的大爷扛着撬棍迈步上前,脚却被石头绊住了。身子打了个趔趄,撬棍擦着他的脑门子落在了地上,带下来几根白发。 车头一侧缺少支撑,突然朝着这边歪了过来。 事情发生得很快,那帮子小伙子们感觉到肩膀上的重压加大,肩膀被压得咯咯作响,几乎有点难以支撑了。 远处的生产工人没有注意到这边,想要帮忙也晚了。 李爱国一直在旁边站着,见此情形利落地抄起撬棍,一头插进火车头底部,一头扛在了肩膀上。 原本正在倾斜的车头瞬间稳住了,车头被一点一点的被扶正了。 最后伴随着一阵口号声,火车头安稳的落在了轱轳马子上。 李爱国这套利落的动作,吸引了不少生产工人的注意,只不过他们看了看小把头,都没敢靠近李爱国。 那老生产工人此时还躺倒在地上,李爱国伸手把他拉起来,关心地询问了两句。 “领导先生,俺谢谢您了,要不是您,俺非被砸死不可。” 李爱国也松口气:“好悬啊,刚才要是车头掉下来的话,非得砸倒一片人。” 那小把头明显十分愤怒:“砸到人是小事,这火车头多金贵啊,一百个人也赔不起!” 他走过去揪住老生产工人的衣领子,恶狠狠的说道:“赵老栓,等回了工铺,看队长不收拾你!” 赵老栓一把年纪了被一个年轻小伙子揪住衣领子脸色涨得赤红,想要解释,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他眼睛中闪烁出的畏惧,让李爱国想起了,解放前张钢柱的父亲受伤后,躺在床铺上,面对轧钢厂护厂队那帮狗腿子的眼神。 没错,那是一种铭刻在骨子里的畏惧。 旁边那些生产工人们看到赵老栓被骂,也个个都瞪着愤怒的眼睛,紧盯着小把头。 只是他们似乎忌惮什么,咬紧牙关攥起拳头,但是没敢动弹。 赵新明看到这一幕,脸色有点难堪,却也没有阻拦。 这让李爱国感到很好奇。 解放前工人被人欺负,现在解放了还有人敢这样欺负工人,那先辈的血不是白流了?! “你小子干什么!” 李爱国看不过眼了,甩掉烟头,走上去推搡了一把小把头,“你是现场指挥人员,地上有石头这明显是一种安全隐患,为什么不提前清理?” 小把头看似气势汹汹,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被推得差点摔倒在地上。 他瞪大眼抄起烟袋锅子,就要朝着李爱国夯去。 赵老栓慌忙拦在了李爱国跟前:“把头,这事儿是俺不对,俺差点误了大事儿,您别误会这位先生。” 赵新明此时再也没有办法装看不到了,快步走过来,板着脸对小把头压低声音说道:“这位是京城来的领导,你要是敢胡闹,我们林务这边就通知工铺队长。” 小把头看了看远处热情接待事故组的主任,再看看一直紧盯这边的赵新明,脸上浮现出一丝忌惮。 “这货是个老山蛙子,要不是俺们得靠着林务,非给你来个砸孤丁不可。” 他并不愿意跟李爱国发生正面冲突,嘴里嘟囔了一句山里土话,悻悻的离开了,继续指挥生产工人们搬运下一辆火车头。 李爱国拉住赵老栓的胳膊,将他搀扶到旁边的大石头上坐下。 “老大爷,你没事吧?” “只不过是摔了一跤罢了。俺是贱命,没啥大碍。领导先生,真是谢谢你了。 不过俺还很年轻,只有五十岁,称不得老大爷,俺姓赵,伱可以称呼俺为老赵。” 刚才跌倒的时候摔到了小腿,赵老栓一边揉腿,一边抬起头感激的说道。 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根烟递过去。 赵老栓看到香烟,受宠若惊,脸色憋得涨红,坚决要拒绝。 最后张新明说话了,他还才接过来伸出伤痕斑驳的手掌,摩挲了过滤嘴,小心翼翼的别在了耳朵上。 “还带过滤嘴的,在工棚里只有马帮山队长才能抽得起这种烟。” 李爱国拿出打火机,帮他点上烟,笑着问道:“老赵同志,刚才那人是谁啊,看上去挺凶的。” “可不是凶嘛,他是工棚里的把头马小路,是队长马帮山的亲侄子,在工棚里除了账房先生,数他最厉害了。” 赵老栓似乎对马小路很畏惧,说着话的时候,还小心翼翼的瞅了瞅站在远处的马小路。 李爱国拍拍胸脯子说道:“老赵同志,你放心,只要我站在这儿,那个马小路啊,他不敢找你麻烦。” “俺知道,俺知道,你们是大城市来的先生,是体面人,队长最怕你们这些体面人了。” 赵老栓还想继续说下去,把头马小路似乎觉察到这边有情况,扯着嗓子吆喝了一声,“赵老栓,吭哧瘪肚的,你属溜子的啊,是不是想被赶下山?!麻溜来干活。” “领导先生,俺得去干活了,这次多谢您了。” 赵老栓一瘸一拐地站起身,跑过去将撬棍扛在了肩膀上,扯着嗓子用尽了力气撬起火车头。 汗滴顺着他花白的头发,滑过布满岁月沧桑的老脸上,流淌到了黝黑的脖颈上,最终浸透了破破烂烂的褂子。 看着生产工人们喊着整齐的口号,在马小路的指挥下在站场忙碌,李爱国微微眯起了眼睛。 自从乘坐吉普车来到这深山之中,李爱国便感觉好像又回到了解放前。 在阿尔山市还好,经常能看得人们高喊口号,也能看到初级公社的标语跟社员们干农活的身影。 但是,一进入这个偏僻的地方,道路两侧几乎看不到标语旗号。 当地人特别喜欢以先生相称,几乎听不到同志这个词语。 李爱国有点怀疑,这里是不是因为大山阻拦,并没有新风吹进来。 张新明是个合格的向导,注意到李爱国情绪不对,笑着解释:“李司机,咱们森铁条件简单,不得不用这种不正规的方式调转车头。 明年森铁办准备在贮木场和森铁站之间修建三角线,专门用于机车调正方向,以后就不需要人力了。” 李爱国关注的不是这点,给他递根烟,指指那些生产工人们。 “这些是你们贮木场的人?” 张新明双手接过烟,讪笑道:“也算是吧。” “也算是?那么说,也不是了?” 张新明见李爱国板起脸,连忙笑笑:“ 咱们这里地处偏僻地区,林务才刚组建不久,所以人员比较复杂。 有直属林务工区和拔口工区的生产工人,生产工人是国营编制,属于正规人员,由林务管理并发放工资。 这些抬火车头的人,他们被我们当地人称为抬【磨骨头】的,属于山上的工铺。 虽然给我们贮木场干活,跟我们的关系却不大。” 李爱国在审讯司机组的时候,也曾听张二山讲过抬【磨骨头】,这玩意到底是什么?
“李司机,贮木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就是把从山上拉回来的木材,堆放在一块,这叫做归楞。 另外一项便是装车。 这些原木一根有几百斤重,成千上万根原木要整齐的码放在一块。 原木要严丝合缝地装上火车,并不是个简单的活计,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承担这份工作的人就叫做抬“磨骨头”的。” 张新明缓声解释道:“一般伐木的工人,可以用从农村招募,但是抬“磨骨头”的不行。 他们是一支很专业的队伍,没有多年的经验,不能管胜任。 所以我们贮木场便从山上工铺聘请了这些人。” 李爱国接着问道:“工铺是什么?” 提到这个问题,张新明的神情有点尴尬。 就像是有了家丑的小媳妇儿一样,不愿意将丑事外扬。 直到李爱国表示这件事跟事故有关系,他才不得不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工铺的事儿还得从解放前说起。 那个时候鬼子为了掠夺咱们的森林资源,进行所谓林积调查,而全部调查了我们所有山林。 并以此为基础,搞出了殖民地反动法律——《山林令》。 鬼子想要掠夺森林资源,自己肯定不能干啊,便以保护国有林、保护林的名义,将林区转让给财阀、会社、和汉jian。 那些人也不可能上山砍伐树木。 于是有一些人见有机可乘后,便在山上建立了一个个工铺,招募强力壮的劳动力,开始准备作业。 工铺的名称全是以队长的名字命名。 工铺里只设队长和管账先生两人,队长除了负总责,主要管生产、技术。先生分管工铺的后勤生活。 工铺不归我们林务管理,我们只是派遣检尺员,验收木材。” 李爱国这次彻底明白了。 这里的工铺跟煤矿上的大柜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抬“磨骨头”的和赶山人性质一样,同属于工铺,都是苦命人。 现在解放了,煤矿的大柜早就消失了,而林区还有压榨生产工人的工铺存在? 李爱国还想继续问下去,俞大飞那边跟森铁办主任已经谈完了,结果并不算太好。 森铁办的火车司机来自全国各地,并且大部分都是支援人员,森铁办的他们的约束很有限,只要他们能够按时行车就可以了。 森铁办主任对胡广志三人的情况也不太了解。 随后,李爱国又找了几个火车司机聊了聊。 火车司机根据来源不同,都喜欢抱团,大部分时间跟自己的同乡混在一块。 那些火车司机都表示胡广志三人平日里跟他们来往不多,并不了解情况。 倒是有位来自哈市机务段的赵小烧,提供了一条有用线索。 有一次进山行车,他无意间看到胡广志跟一个女孩子在山里采蘑菇。 “采蘑菇?是真蘑菇吗?”李爱国打断他。 “啊,蘑菇还有真假?”赵小烧诧异道:“他们确实是在采蘑菇,不是在偷嘴。” 这孩子还真是个雏儿啊,李爱国也不愿意带坏人家孩子,继续问道:“采蘑菇是很正常的事儿,你为什么会有印象。” “我本来也没在意,后来在开会的时候,我跟胡广志提起了这事儿,他当时恼怒成羞,要暴揍我,幸好白师傅拦住了他。”小烧道。 来自哈市的正司机白司机抽着烟,猛地一拍大腿说道:“你提起这事儿,我有点印象。当时我还感到奇怪,胡广志那人很有城府,从来不跟人红脸,怎么会这么生气。” 李爱国把这条线索记在本子上,看着赵小烧问道:“你知道那个女孩子叫什么名字吗?” “不认识。” 赵小烧摇摇头:“不过我看她穿着碎花的外套,应该来自山上的工铺。附近乡村里的女人穿不起这种衣服。 只有那些能挣钱的赶山人,才会拿着卖命的钱,给小媳妇儿们买好衣服。” “你怎么知道是小媳妇儿?”李爱国问道。 “山上的女人除了洗衣做饭的老婆子,就是陪男人睡觉的小媳妇儿,当然了有些不是自个的媳妇儿罢了。有什么奇怪的。” 赵小烧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跟他刚才的稚嫩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李爱国也搞不明白,这家伙到底是个雏儿,还是个老司机。 赵小烧似乎感觉到李爱国态度的变化,眨眨眼说道:“工铺那边的女人只要5毛钱,就能陪你美美的睡上一觉。 唉吆喂,那粉嫩的小手只要在你身上拂过去,你浑身的疲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些女人看上去十七八岁,其实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是老婆娘了。 你要是想的话,我可以” 好家伙,拉皮条拉到钦差大臣头上了。 俞大飞和孙嘉悦倒还好,王国珍这位老研究员脸红得头都带不起来了。 “咳咳!”向导张新明连忙打断赵小烧。 赵小烧感到有点委屈:“刘干事,这几位同志是上面下来的,要是在山里面上当受骗了,那也是咱的责任。” “咱出了钱,人家工铺里的女人提供了劳动,合情合理啊。” “那些女人日子苦,咱是在帮助她们。” 李爱国盯着赵小烧的眼睛看看,乌黑的双眼泛着纯真的光芒,竟然没有看出一丝心虚。 “那个.小烧同志,谢谢你们提供的线索,至于女人就算了,我们这一次的任务很重,估计没有时间。” “是吗.那太遗憾了。” 小烧觉得李爱国这人挺好的,还是大火车司机,是前辈。 本来想尽到地主之谊,现在没有了机会,感觉到有点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