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耕耘之歌在线阅读 - 第七章光热(节选)《情暖两排房》

第七章光热(节选)《情暖两排房》

    最近,天成的退休生活异常的繁忙,不亚于上班,可他感到充实而又意义。

    他和老常的邂逅,交往,建立友谊,让他找到了知音了,怎么那么巧合,就搬了家,就遇到他,就聊的来,就协助他一起闹文坛了呢?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老天都在帮他,“天助我也”啊!但他还信一句格言:心向往就会朝那里走。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如果不是自己这么多年始终如一爱好文学,笔耕不辍,他就不会遇到老常,也会和他擦肩而过。

    说话就又过春节了。

    天成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家的事情,就是和老伴儿一起过年。他是幸运的在老常夫妇的窜拖下,他还黄昏恋了,而且,顺利的走到一起。其中,天成最看中的就是她的人品,还有志同道合。再有,他还要关心儿子家,协助处理一些事情。老伴儿是几乎天天跑去帮忙。他除了做好过年的一些事情,就是协助帮忙,还有安排好老娘过年的事情,和姐妹一起回家看看,需要做什么,买些年货,其实,天天不都和过年一样吗,他买些软的稻香村的点心和专卖店的水果,这家店水果一应俱全,还有品味,受到大家的青睐。有保姆看着呢。难得的金牌保姆,用老娘的话说,和我亲闺女一样。什么都有极品啊。

    天成安排好自家,儿子家,大家庭的过年要做的事情,他还要做好自己的两件事,一件是参加发小聚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时兴同学聚会。春节小学同学聚会来了一群老头老太太。说的确切点,就是发小聚会,都是三角地的同学们。那时候,一个地段一座学校。

    最爱聚会的是一个小学周同学,天成家和他家住的不远,说是邻居都成,隔得也不远。

    就因为他们都住这片三角地,就是那片排房的职工子弟。这位周同学就又发起了发小聚会。

    老臭问老愣:“谁牵头聚的啊“

    “好像是爱抬杠吧。”老傻说。

    “爱抬杠?”老愣猜不出来是谁。

    “就是姓周的,有一次打赌说他能推动汽车。“老臭说。

    老愣帮着爱抬杠通知人,参加的人不多啊。老臭悄悄告诉他,人家说了,还不是为了钱。老臭说:什么钱?你傻啊,不是AA制吗。老老愣还是没有纳过闷来。

    聚会那天热闹非凡,本来开三桌来了四桌人,大家谈的不亦乐乎,还照了集体照,都感谢周同学呢,都想年年聚呢。

    周同学结账时,天成刚好看见,超出预算300元,周同学也不支声,悄悄的给补上了。这让他很感动。

    还偷让他感动的呢,饭后安排故地重游活动。在周同学带来下,参加聚会的同学,能来的都来了,他们边走边看边聊,大变样了啊,过去记忆的影子全无影无踪了,他们凭着直觉,说这原来就是表门口,在一个路口,大家站住,这是小运河的桥啊,知情者说改地下了。金二小还保留着。平房没了,都是高楼大厦了。金三小,就是他们的母校还在呢,改成了什么单位了。只有零零碎碎的回忆了。那小木桥,小山,那排房,那上下学的路。

    天成越是接近春节,越是考虑过年的“两排房”聚会的事。

    虽然聚会的事情,他发起和筹办过各种各样的聚会,如同做一件平常事,筹办的事宜和程序门清,可是,像这样老街坊大规模的聚会,他还是头回遇到,心里总不踏实。最不把牢的就是老人的参加,一定做到万无一失。

    他决定,把老街坊的老人挨个走访,了解和安置踏实,他才能放心。

    他从掌握的老人开始走访。退休给他充分的时间,离过年还有充分的时间,走访不是问题。

    他先到陈婶家看看。当他按门牌号,找到地址敲门的时候,出来的是位大嫂。大嫂问明情况,告诉他,陈婶让他儿子接走了,房子租给他们了。

    天成和陈哥,也就是陈婶的儿子通了电话。陈哥接了电话,告诉天成,现住址。天成直奔目标,很顺利的找到了。陈哥在那里迎候着呢。

    经陈哥介绍,天成知道了,原来自打陈婶出院,就被接到这里住了。这是靠村头的一个大院子,中间一块空地,就是院子的空场,收拾的干净整洁,四周是东西南北排房,陈婶就住在靠东侧的房子,房前有各种各样的果树,有苹果树,桃树,大枣树,大枣树上还依稀看见红枣,有些干瘪了。陈婶的房前是棵柿子树,一树红红的像小灯笼的柿子,招人喜爱。

    陈婶在房后的地里玩呢。陈哥领着天成去看她老人家。原来,在房子后面是块房主种的地,现在连院子房子,院子的果树,还有房后的地都归陈家了。陈婶虽然年龄大了,可特别喜欢这院子,苹果收了几大筐,每天吃一个,还说要分给老街坊呢。这大枣也是全家一起收的。每天闲不住,照看着房后的地。

    这是农家院,城里人休闲采摘的好地方。如今陈家和房主签了五年的合同,陈哥一次就付清了租金。举家从城里搬过来居住了。用陈哥的话说,就是给老娘养老,我们陪着她一起生活,老人家不容易,也该享受了。

    天成看着陈婶一脸幸福的笑容,红光满面的气色,一条白毛巾搭在肩上,手里提着锄头,情不自禁的给她拍照,他要把这里的一组照片发微信群,让大家分享这幸福生活的快乐。

    天成和陈婶陈哥一起来到了陈婶的房间,房里布局简洁,收拾的利利落落,陈婶叫大兰的中年妇女给他们洗苹果,拿枣吃。陈哥介绍说,这是从村里请来照顾陈婶的,就是帮助收拾,照顾老人家一日生活的。

    就是小时工吧。天成说。陈哥说:好像应该和宝马一样吧,只不过活分的多,有事就来,没事就照顾家。

    天成被眼前的情景感动着,勾起他的心事,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做呢?

    陈婶打听天成妈的近况,打问老街坊的近况,问起了春节聚会的事。天成一一回答着,他把自己老娘的情况,老街坊的情况,还有春节聚会的事都告诉了陈婶。

    陈婶说,我们还商量了,让你妈搬过来住得了,好着呢。春节也都上这过吧。

    陈哥说,是的,空房子住不过来。你妈搬来和我妈一起住。谁愿意也可以一起住,热热闹闹的,还像从前一样做邻居多好啊?

    天成突然想起井叔,他也孤身一人,没事捡破烂呢。

    陈婶陈哥一听就急了。把房租了,搬过来,出入方便,活动自由,空气也新鲜,他还爱种地,过去就总开荒种地,给大家分菜吃呢;他还有种花的本事,开块地,种种,多好啊。

    天成不吃饭了,急着回家商量老妈搬过来住的事,联系秀丽妹商量井叔搬过来住的事,还要退掉已经订好的饭店,春节就在这里聚会了。

    在村头路口,天成和陈哥聊天,天成才详细了解到,这农家院是陈哥朋友租给他的,是按市价不贵的,目前,有十五间房,陈家住五间,有十间闲着呢,本来想出租,如果老邻居住能住十家。租金就是摊退休费,原来的房子租了足够用了。集体开火,吃新鲜的饭菜,有厨师,就是请看家护院的人,照顾的临时工,也足够了。医疗也方便,在村里有医疗卫生站,看病也方便。

    陈哥还极其神秘的说,前几天,陈哥的朋友请村长支书来吃饭,还说给他们村打开了一条开发致富的新路子呢,要一起办成一家养老院呢,你想,有他们支持,扩建不成问题,用人不成问题,马上就会上规模,条件会越来越好,这对老人来说,解决了养老的后顾之忧,也给家庭解决了负担,对社会来说,开创了一条城乡结合,养护一体的新路,老人就可以实现“老有所管,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的一条新路了。

    天成说,老有所用?

    陈哥说,发挥余热啊,你想,井叔不就是种地养花的把式吗?我妈还会刺绣呢,你忘了,不是她开办的街道刺绣编制厂吗?你老妈的裁缝不是当地有名的吗?再说,魏叔的书法,田叔讲评书,不是都排上用场了?有绝活就可以传承啊。你这个作家,也可以天天聊故事,搞创作,讲座了。天成笑着摇摇头。

    陈哥说,这老人也分老、中、青,青年老人你要把他们组织和凝聚起来,生活好,力所能及,还要组织他们旅游呢,咱们不就是跨进这个队伍了吗?咱们的老妈老街坊这就是中年老人,就是由着他们的意愿,吃好喝好睡好锻炼好身体好,我们照顾好。老年老人就是不能出门躺炕上的,要让他们多活几年,少受点罪,颐养天年。这就是临终关怀了。

    陈哥一席话让天成顿开茅塞,这个陈哥啊,和陈婶一样,热心肠,好思考,接受新事物快,办事有板有眼。要不他开办的滤清器厂效益很好呢。

    天成完全同意他的意见,决定一起干,干出一番老年养老的积德行善的事业,利在当代,益在后人,大恩大德,功在千秋啊!

    天成神秘的说,陈哥,你把老妈晚年安排妥了;你的退休养老也安排妥了。

    陈哥笑着说,彼此彼此吗,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个人,集资,公益,政府一起来,我们的事业就前途无量!老街坊就会代代延续吧。

    天成的车开出很远,还看见陈哥向他招手呢。

    天成一到家,就招集家人,商量老妈搬家的事宜。老妹一听就火了。天成耐心的把刚才看到想的事一说,大家就都支持了,敢情不是去养老院啊。天成问他们这是去哪里啊?他们还真说不上来了。天成说,这都不知道,就是老街坊的新家园啊。

    天成还找了德才建斌商量了这件大事,明天就开始着手办。

    天成把去陈婶家的情况:包括院子,房间,果树,菜园,以及陈婶劳动,陈哥给他摘柿子吃,参观的照片,一起发到朋友圈微信群里,不大功夫就是一片的点赞和跟贴,创出了最热帖记录了。

    天成心里踏实了,春节到陈婶家聚会不用任何安排了,那将是多么别致热闹难忘的特殊聚会啊,和过去住两排房一样,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快快乐乐,情谊nongnong,暖暖的味道。天成没睡觉都做上美梦了。还是新时代好,有了富裕,有了文明,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一个困扰多年的养老难题就这么解决了。天成能不高兴吗。

    天成忽然有了心得体会:人生的哲理就是回归吧:从一起住两排房又一起住新家园,是老街坊的回归,是生活方式的回归,是返老还童了吗,还是事物的辩证法。

    天成还没有大彻大悟,但他隐隐约约的感到:这是个机遇,是新时代大发展的机遇,是社会大发展给老年人创造的福分啊!他们赶上好时候了,这是老街坊共同的运气,该感谢陈婶和陈哥他们有这样的远见卓识,还想着老街坊呢。

    天成想,他要主持这个老街坊的春节晚会,让大家给陈婶敬酒!他要和陈哥喝个一醉方休。

    想着,想着,天成真的睡着了,睡得那叫香甜,这回真的做美梦了。

    一个再好不过的想法在天成心中酝酿出来了。他要创作《情暖两排房》。

    天成找德才建斌商量要为新家园做点事,做什么事呢?力所能及。

    天成德才建斌是发小,都是在两排房出生长大,他们是邻居,又一起上小学,上中学,一起参军,一起复原,又分配到一个厂,后来成家立业,工作也变动了,可这打小建立起来的友谊始终没有断。这其中不光是一起的成长,一起的摸爬滚打,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爱好,都爱好写作。

    他们上学的时候,就爱好语文,写作文。他们的作文,被老师给与重视,轮番当成范文,在作文课上朗读和点评。天成写的“鱼水情”就让老师点评。天成家两排房前修战备路,看到修路的战士和老百姓建立了真挚的情谊,打动了天成的心,他就把修路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写成了“鱼水情”作文。老师点评,此篇作文用了“倒叙”,采用了“排比句”“象征”的修辞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不久,德才的作文“捉蝈蝈”,也受到老师的重视,点评说,作文就是写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题材,有生活才能写成“惟妙惟肖”的好作文。建斌也不简单,在作文课上,老师点评了他的“逮蛐蛐”的作文,老师点评说,如果不是逮过蛐蛐,和别人斗蛐蛐,打死也写不出来的。上学时期,天成德才建斌的作文占领着作文课,一个“文学才子”的绰号就在同学中间流传开来了。这无疑激励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充满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强烈,欲罢不能了。

    参军依然写,还参加了部队文学创作培训,在军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作品,也都小有收获。

    退伍分到工厂后,他们除了工作,就是坚持文学学习和创作。他们一起报名参加了“文学青年”讲习班,收听当代文学大师的讲座,如饥似渴的学习思考,还在天成的提议下,成立了“时代文学社”,课后,就招集大家学习讨论,加深认识,提高创作水平。同时,他们还搞创作,在企业报,地方报,以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当时,天成的长诗“新时代的音符”,就在这个时期写成,在多家报刊发表。德才的“理想啊理想”诗歌,建斌的“百花赋”律诗也相继在报刊发表了。那是一段令人激动的岁月,充满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具有时代的气息,至今回味起来,还是叫人激动不已。

    如今,他们都退休了,有了平静的生活,可那颗不肯平息的心又一次躁动了,重新的聚集起来,联合在一起,办件大事情,就是要把“两排房”纳入他们的退休生活内容,用他们没有停息的笔,和青年时的梦想志向,创作鸿篇巨制,共同创作长篇小说。天成这个想法得到德才建斌的衷心拥护。他们决定,先采访,先回忆,然后,捶路子,进行创作。

    伟大的事情从平凡中做起,成功的目标在奋斗中实现。

    紧张而琐碎的工作伴着日升日落向前推进着。

    天成为了把两排房的事情回忆和了解清楚,他翻箱倒柜找出了过去的资料,有照片,有上学的作文,有上学参军工作的日记,有收集的资料,有各时期发表的作品。统统的归拢在自己的房间,有的码放在书柜里,有的装在纸盒里,有的堆放在写字台上,为了便于查找,他还专门做了资料目录,按时间顺序,做了临时标签,按上小学、中学、参军、入厂、报社、单位、退休的顺序标注。他分三个阶段熟悉资料,第一个阶段是阅读,就是把全部的资料看过。一般是早上起床开始,做完家务和晨练之后,就坐在写字台前看资料,一边看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他看到小学的东西时,有一篇作文写“陈婶”的,他就把它取出来,注明“小学作文——关于陈婶的作文”;他在阅读中学资料时,看到了一篇“魏学文”的作文,就注明“中学作文——写邻居的孩子”,收集到资料库里。他就这样,上下午安排收集时间,认真做好资料信息注释,有时他晚上睡前,或者早上起床前,打开床边的台灯,看起来资料来,也都这样做的,边看边想边记。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他就阅读整理注释了全部资料。把和两排房的有关的人和事资料收集起来了。天成和德才建斌自从有了创作“两排房”的灵感和目标后,就按照“三步走”的计划,各自积极行动起来。天成通过电话了解到,德才建斌也是这样做的,把他们手里掌握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了。

    天成立即召集德才建斌聚会碰材料。在天成家天成的房间,他们碰材料。天成的材料码放了一写字台。德才建斌也都抱着自己收集的资料来的,把他们的资料堆放在天成的写字台上,满满的堆放起三大落。“这就是两排房的历史。”天成说。“这就是创作素材。”德才说。“这就是我们的梦。”

    天成德才建斌开始讨论创作的主题。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热火朝天。德才说:“我觉得写纪实性性小说。”建斌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纪实还要艺术,这里有个升华。”天成说:“你们的意见都对,我们为什么下功夫把我们记忆的两排房的人和事搞个底掉,就是要心里有底,这个底就是真实;可是,有了真实还不够,必须有一个构思,这就是创作,让这个真实有个升华,这是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明确主题。主题来自材料啊。”大家都沉默了。

    天成说:“一个是我们的材料首要解决一个够不够的问题。我们都从各自掌握的记忆和材料中,回顾了两排房的人和事情,大家也都讲述了,可是,我觉得还不够。就是这个真实还不能贴近史实。有的人我们还不能说清楚;有的事我们还不了解来龙去脉;有些历史时期的背景我们还缺乏。这些一旦进入创作,就会使我们感到困乏。”德才建斌明白天成的话,认为有道理,就是说,他们这些天的工作还没有达到创作的要求,没有达到标准,没有弄到底。还得进一步做。天成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和材料是该回忆的回忆了,该找的收集了,进一步就是采访了。

    按照那天从天成家开会的意图,天成德才建斌在安排好家庭日常生活的同时,从案上转入奔走,投入到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工负责采访两排房的人,一个人差不多要走访7、8家,总得有4、50人之多。天成负责走访的人家,他都排出了计划:陈叔、陈婶家,他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家,几口人,基本经历,目前情况等等,他不厌其烦,准备了采访记录,一是哪天找谁聊的什么都有“原始资料”记录;二是回来后,他就整理记录,类似于写“家史”,写“人物传记”。这功夫下大了去了。家家都这样的流程:采访,整理。德才建斌也这么做的。

    又是一次聚会,也就是在三个人都采访整理之后的一天,还是在天成家,天成德才建斌拿着各自整理的资料碰头了。德才建斌发现,他们第一次收集整理的材料,天成都过了一遍,整整齐齐码放在写字台上,就是说,天成不仅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采访任务,还抽时间整理了他们第一次的材料,不禁暗自佩服。天成还神秘的打开手机微信群,找出一家国家报纸“1946-2017的资料库”给他俩看,他们明白天成有了“历史背景”资料了。

    这次碰头程序和明确:介绍汇集采访资料;明确创作主题。当德才建斌天成把各自采访的情况汇报之后,大家再次沉默了好长时间。天成突然说:“我请大家喝酒去!”德才建斌高声赞成,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事情,是喝酒吗?是也不是。是他们的共同心愿就要得以实现了,这才是真谛,他们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一部长篇小说将问世了。这是他们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美梦就要成真了!怎么能不高兴、不多喝几杯呢?

    这执笔创作《情暖两排房》长篇小说的事,就落在了天成的肩上。

    天成按照碰头所明确的主题:家和万事兴,国强事业成,有国才有家,家国共繁荣。写两排房一家亲,随着时代变化,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两排房的人也经历“翻身得解放,创业献忠诚,耕耘结硕果”的风雨历程,最终凭借人间真情,共同走过“有缘来相聚,相互来支撑,同甘共苦,相互往来,多彩生活,共建幸福新家园”蹉跎而美好的岁月。

    天成德才建斌又一次聚会,由天成执笔,天成德才参与创作《情暖两排房》长篇小说初稿完成了。由著名画家创作的以两排房人在“新家园”合影为背景的封面图,由著名书法家题字“情暖两排房”,还有一组和故事相关联的素描图。该书共计十二章,30万字。著名作家为该书作了“序”。

    一天两天三天,天成德才建斌都在这和谐自然律动的节奏中激动的度过。一次通过。开印10万册。这是天成德才建斌共同的集资,他们决定把该书全部稿费捐了给两排房人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