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143章 朝堂争论

第143章 朝堂争论

    德阳殿是北宫的正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以容纳上万人朝贺议政,非重大事件,朝廷不得启用此殿。

    今日不知为何,有谒者突然来到南宫通知正在议政的三公和各级官吏,说天子有要事召集诸公去德阳殿议事。

    众人一头雾水来到德阳殿内,便寻找相熟之人,开始四处打听消息。

    “今日天子突然相召,到底所谓何事?”

    被问询之人都是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时下的朝堂还没像后世那样等级森严,大家在面对自己的上官时,也没有太多的拘谨。

    因此有跟随在三公身边的人,便开口问道:“不知三位大人可否透露消息一二?也好让我等下臣在面对天子问询时,不至于仓促应答。”

    太尉闻人袭、司空刘嚣和司徒许训三人对视一眼,都是苦笑道:“我等也未得到任何消息!”

    说着,三人看向最前面的胡广问道:“太傅可知今日天子为何召开大朝?”

    胡广见众人都看过来,也是摇头叹道:“让诸公失望了,老夫也没得到任何消息。”

    众人更加惊奇了,以往大朝仪都是太傅和三公提前得到消息,然后召集众人来议事,今日天子反常的举动,让大家纷纷猜测起来。

    “难道是边疆又出现了胡人叛乱?”

    就在众人都在德阳殿焦急等待的时候,吴咏跟随着杨赐,经过殿门口的侍卫搜查后,走进殿内。

    众人的目光自然集中在从外面进来的两人身上,尤其是吴咏,他一进来,众人就对他指指点点,让他倍受压力。

    “那小子是谁?这么小的年纪竟然敢来德阳殿议事?”旁人打听,吴咏的到来,让他们好奇心暴增。

    “没见过啊!该不会是新来的小宦官吧。”众人都是摇头表示不知道,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吴咏。

    有人立刻反驳道:“应该不是,光禄勋杨赐可是不怎么待见宦官!何况他这么年幼,若是宦官,怎么可能被带到德阳殿来。”

    这时忽然有人低声惊呼道:“我想起来了,听说天子今日要召见侍读,想来就是这小子了。”

    一时间,殿内诸公都知道吴咏是天子侍读了,他们对吴咏都流露出极大的兴趣。

    吴咏对这种情况,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刚才在华光殿内,天子刘宏采纳帝师杨赐的建议,要召集群臣共举盛事,吴咏本以为没他什么事,却没想到被等不及的杨赐拉着先行一步。

    毕竟天子出行,需要各种准备,而且天子临朝,也需要沐浴打扮。这期间可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正好方便杨赐跟朝廷诸公说明情况,省得一会天子临朝时,让大家措手不及。

    因此,杨赐对于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他快走几步,来到另外两位帝师面前,指着身后的吴咏介绍说:“这是吴咏,以后跟随天子一起在华光殿读书。”

    接着又对吴咏道:“这两位是尚书令刘宽和太仆张济,与老夫一样,同为帝师,轮流为天子讲经书。”

    万众瞩目的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还好他有过应对流民群体的经验,吴咏从容行礼,恭敬说道:“小子拜见两位老师。”

    “你就是吴咏?”尚书令刘宽首先开口道,他此时嘴角含笑,令吴咏如沐春风,同时温和的眼睛里,却隐约蕴藏着无比的好奇与探究。

    “正是小子。”吴咏恭敬回道。

    一旁的太仆张济这时也笑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小小年纪就有此等气度,果然不凡。”

    “大人谬赞了,小子本是乡野之人,得天子垂怜,今后能听到大人教诲,才是三生有幸。”吴咏奉承道。

    张济听完,哈哈一笑道:“那老夫今后可得拿出看家本事才行,不然就对不住你小子今日的一句恭维。”

    接着又和颜悦色问道:“今年多大了,蒙学如何?”

    怎么谁来都问这个,吴咏暗暗吐槽,恭敬回道:“刚满十二,蒙学已过,正治学五经。”

    张济一愣,然后面有不悦道:“小小年纪,不可妄言。”

    呃,吴咏迟疑起来,正要解释几句,却见杨赐微笑解围道:“张太仆可不要小觑天下人,你先看看这卷竹简的内容再说。”

    说着,他便将手中的三卷竹简,分别给了两位帝师一卷,三公一卷,太傅一卷。

    “诸公也都看看这三卷竹简,乃是由吴侍读口述,老夫笔着。”

    众人微微有点惊讶,他们没想到杨赐竟然如此维护吴咏,同时心里又有些好奇竹简到底写了什么,尤其是太傅和三公,他们不久前刚考核过吴咏,没想到这才过一个多时辰,杨赐就带人又找过来了。

    “看来这次天子召开大朝仪可能与这吴咏有关了。”

    四人这样想着,同时不忘两两聚在一起观看竹简。只一眼,拿到竹简的六人,便忘情地投入进去。

    三卷竹简,每卷不过百字,按理说,也就几分钟就看完。可是拿到竹简的六人,却是足足看了十多分钟,还是无一人发言。

    杨赐看他们这样,不由提醒道:“诸公以为这三卷竹简的内容如何?”

    张济第一个醒悟过来,只见他面色严肃地问吴咏道:“这篇《保训》,你从何处得来?”

    吴咏只好又将在华光殿找的借口再说一遍,听得六人都是怔立当场,尤其殿内的其他官员,更是听得目瞪口呆,同时心里更加好奇这三卷竹简的内容。

    这时太傅胡广与三公各对视一眼,才对众人拱手道:“诸位肃静一下,由老夫给大家读一下三卷竹简的内容吧。”

    说着,胡广从《厚父》开始,之后将《保训》和《封许之命》,都诵读一遍。

    殿内诸公听后,久久无声。他们能进入殿内,至少都是熟读五经的,但这三篇文章,他们却从来没有听闻过,因此不少人心里参考一下所读过的五经,一下就涌出一个可怕念头。

    “这二篇半文章是《尚书》佚文!”

    这个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止不住,在脑海翻来覆去涌现,可是殿内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因为这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甚至会影响到现在经学世家的格局,一个不好,可是会闹出大乱子的。

    这时他们也知道今日为何天子要召开大朝仪了,这可是关乎江山社稷安稳的大事件啊!

    偌大的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各自想着心事,谁也不敢第一个开口,就是太傅胡广、太尉闻人袭、司空刘嚣和司徒许训,这四位在朝堂上最具影响力的人,也都是缄默其口。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道:“这二篇半文章,会不会跟之前的《太誓》篇一样,也是伪作。”

    众人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后还是有要好的官员提醒道:“这二篇半文章是吴侍读从太虚仙境听来,总不能是他这个十二岁的稚童伪作的吧!你想想就是孔夫子在世,在其十二岁可能做出这样篇章来?”

    那人无言以对,只能羞愧地缩了缩脑袋,他确实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接下来,殿内又陷入沉默之中。朝中诸公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为难过,这二篇半文章实在太精妙绝伦了,要昧着良心说是伪作,他们估计会内疚一辈子。可是若说是《尚书》佚篇,这可能会得罪很多经学世家。这种没有师说的篇章,他们是不会承认的。

    “难道这样的绝世好文章,就这样湮没在世间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偏殿内传出动静来。有谒者喊:“吉时到,天子临朝,诸公拜见。”

    殿内众人急忙整理一下衣冠,在各自的位置上跪坐好。吴咏扫视一圈,也没找到他的位置,只好退到一角站着。

    少顷,天子刘宏坐在上首,殿内诸公拱手拜道:“参见陛下!”

    “诸卿平身。”刘宏说完,接着又问杨赐道:“光禄勋卿可将从太虚仙境得来的二篇半文章讲与诸卿听了?”

    杨赐恭敬道:“回陛下,老臣已经尽说与诸公了。”

    “善!”刘宏回应一句,接着道:“今日召集诸卿来此的目的,想必你们也都清楚了吧?可有建言?”

    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贸然建言。最后还是太傅胡广最先开口道:“汝南许氏多年寻祖未得,《封许之命》此篇可为其正本清源,陛下可派人去问询他们的意见。”

    “善!还有哪位卿家建言?”刘宏扫视一圈,这才发现躲在角落的吴咏,不禁笑道:“吴侍读,你本就幼小,为何站在那里?若不是朕的眼力尚可,还发现不了你呢,你且站到前面来,让朝廷诸卿见见,今后你为朕的侍读,朝仪时就站在朕的身边。”

    吴咏一愣,随后在一众羡慕的目光中,站到刘宏的一侧,躬身拜谢道:“多谢陛下厚爱,小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宏被他这话整得一愣一愣的,随即摆摆手道:“你今日献文章有功,可有所求?”

    “小臣能从乡野到洛阳来,全靠陛下垂青,如今能侍读于陛下,不敢再起他心。”吴咏再次拜道。

    “不愧是朕挑的侍读,小小年纪,就有颗感恩的心。”

    “陛下谬赞了,小臣今日见了天子,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殿内众人看着两小竟然不顾及场合,在那互相吹捧,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咳!”这时太尉闻人袭轻咳一声道:“陛下既然有心传下这二篇半文章,可令五经博士核定后,通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