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歼教Ⅰ型
施密特教授耸了耸肩,他倒是无所谓,他毕竟是外国顾问,顾得上就过问一下,这年月的风洞反正又不值钱,至于立式、电弧和高速之类还没出来,既然雇主有的是钱,正好乘机搞他自己的实验。 刘郧是不懂风洞试验,但是经德国教授一说,他立刻就明白了,不就是智脑所提供的模拟飞行么,当然智脑更牛叉些,可惜无法推广,因此对于今后的飞机研发来说,修建风洞群还是很有必要的。 尽管大家各怀鬼胎,教授与博士却一见如故,对于风洞修建和飞机研发,一拍即合,当即成立川西飞机设计所,从川西大学挑选50个研究员,另从茂州市调来一个工兵营,专责负责研发中心的修建。 在飞机研发和农业调研全面展开时,刘郧却借口视察铁路和水泥厂,离开了大家的视线,躲在川西附近的秘密基地中,搞他自己的教练机研究,并且计划三管齐下,即轻型战机和重型战机,以及喷气式战机都要搞,既然零式战机这么厉害,干脆搞个超级零战出来。 在施密特教授的设想中,该款战机将运用新型航空材料,一种硬度高重量轻的铝合金,其次有很好的气动布局,取消有风阻的起落架之类,要全封闭化处理,最后建议采用恒速螺旋桨和大视界座舱。 刘郧有蚂蚁机器人,想制造硬铝合金不难,气动布局已被施密特教授解决,至于起落架之类更好办,就是简单的自动化控制,智脑轻松搞定,只有恒速螺旋桨和大视界座舱,他倒有些不明觉厉了。 实践出真知,反正零式战机的逆向设计数据,已被智脑所采集,只需要不断的模拟飞行,就可以得出最佳的答案,科学实验就是这样,不断的反复实验,过程还很冗长,刘郧记得“敌敌畏”农药研发,就实验了666次,他这是飞机研发,就是实验6666次也不足为奇。 经过上百次的飞行模拟后,大视界座舱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计算机普及之前,飞机的航行和作战,全靠目视来解决,因此飞行员的视界越大,优先发视敌的几率越大,因此座舱就需要专门的设计。 进行了几百次起落模拟后,刘郧才搞懂恒速螺旋桨,这玩意就是后来的汽车离合器与变速箱的合体,在21世纪是个常识性问题,但是在民国时代就是高科技了。一般人为什么很难驾驶飞机,问题就出在飞机的起落上,据航空记录,百分之八十的飞行事故,都发生在起落之时。 然而有了恒速螺旋桨,飞机就可在某一档作恒速飞行,既安全又省油,还能让飞行员事事明晰,比如起飞时可选中速档,即将腾飞时可选高速挡,飞行时可选择低速档,降落时可选最低档等等。 随着模拟飞行次数越多,刘郧对新的零式战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也不知道日军后来的零战,是否就是他眼前这款战机,长宽比3:4,头大尾细,若不看翅膀,还以为这是一条空中大鲨鱼。 无论什么飞机,发动机都是首要问题,刘郧之所以敢搞超级零式战机,主要还是蚂蚁和智脑给力,早搞出2200马力的发动机,也就是霍克星型发动机的放大版,单个模块是1.2米见方,安放在飞机上,是臃肿难看了些,但是架不住功率强大,综合性能出类拔萃。 是否直接制造超级零战,刘郧却有些犹豫了,就算真的研发出来,目前除了他自己能驾驶之外,其他人根本用不了,估计最高时速将达到750公里,能兼顾中低空狗斗,以及高空俯冲加速的双重优点。 最大的问题就是,超级零战太过优秀了,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了,光是飞行的强度和频繁的过载,就能导致普通飞行员机毁人亡,刘郧要制造的是优秀战斗机,而不是优秀的自杀飞机。 对了,刘郧突然记起一事,在抗战的初期,霍克Ⅲ战机已经有些落后,但是华夏的飞行员与日本鬼子,依旧打得胜负难分,鬼子最后还是靠消耗战,才逐步取得了制空权,看来人数依然很重要。 如果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飞行员,就算美国不参战,华夏也能独立打败日本鬼子,当然这是刘郧的个人幻想,不过数以千计,还是勉强能做到的,川西空军学员就有一千多,就看成材率有多高了。 学员的成材率,主要取决于飞行训练,训练又取决于教练机,因此就目前而言,研发教练机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制造成功后,光用于空军学院也太浪费了,刘郧如是想到,如果能让各个军阀,都采用新型教练机,战争一爆发就换装后继机型,应该能稳压鬼子空军。 真的能行么,那些军阀们就这么老实,你让他们干啥就干啥,他们也太没脾气了,刘郧正在犹豫之际,突然记起红军学员,他们以穷困著称,都想建立红色空军,不由茅塞顿开,顿时就智珠在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