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卫国为民
李胜德笑而不语,对于刘郧的话,细细思索,不骄不躁,刘大官人有自知之明,他肚内也没有什么干货,于是就将红军以后的事情,拿到现在来说,“红军之所以会长征,就是因为鱼强而水弱”。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然而那是封建时代的真理,时至今日事过境迁,封建帝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红军与民众实为鱼水之情,自古有云‘水弱则鱼现’,而鱼现则被众人谋,因此红军若不想被人捕猎,只有长征一途”。 李主席也是一愣,没想到刘郧是如此看待红军,对于长征一事的根源也另有见地,细细一想,又何尝不是这样,红军具有铁的纪律,战斗意志比钢铁还硬,为什么还是会失败,关键就在民弱这点上,根据地民众的热情固然激昂,但是工业与创造力却远弱于这个时代。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很多事情就是这般简单,李胜德主席握住刘郧的手,很激动的说,“小同志,谢谢你,是你帮助我们红军,找到了失败的真正原因,我们的一些方针与政策,确实需要调整”。 不顾刘郧年少无知,李主席却虚心求教,直让刘大官人受宠若惊,将心中的货全倒了出来,“红军若是能与老蒋和解,并取得一定的合法地位及其地盘,那么就可以在这些区域中,践行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用事实证明,红党思想确实适合华夏发展,红军将不战而胜”。 刘郧嘴巴笨,说得丢三落四的,李胜德却听懂了,这厮的意思就是,表面同意调整主张与政策,只是取得合法地位的手段而已,之后关起门来,在自己合法的根据地之内,实践红军自己的治国理念。 一旦在社会实践中,证明了红军的治国理念切实可行,即使不再发动战争,也能让其他地方争相效仿,如此一来自然会不战而胜。当然,事实证明这些主张与政策,是不合时宜的,调整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胜德主席一时神清气爽,看到木讷嘴笨的刘郧,不由大为感叹,这么好的苗子,怎么就便宜了老蒋呢,而他自己的门下大多是一些军政天才,心中一动,佯装关心的问,“小同志,你有什么志向没有?” “志向?”刘郧也是一怔,暗中问到,喜欢安逸的生活,喜欢金钱与美女算不算,当然这厮也不敢真这么说,于是一脸正气的说,“报告主席,学生的志向是,扫除日本侵略者,为父老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这个志向甚好。”李胜德似真似假的满口赞赏,看到毕恭毕敬的刘郧,有些试探的说,“郧者,古之故国名城,自古筑城以卫君,修廓以守民,现在是人民的天下,理当卫国守民才是”。 听起怎么有点耳熟,刘郧也不是傻子,心中也是翻腾不已,很快就想到了,以前在南京不是经历过一次么,还没等他开口,李主席一脸惊喜的说到,“光靠精诚团结还不够,嗯,还应该卫国为民”。 刘郧也是一囧,李胜德对于老蒋所取的字,竟然一语中的,也知道这种机会千载难逢,哪里还不闻弦而知雅意,即刻双手一拱,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声,“谢谢老师赐字,学生今后就叫刘郧刘卫民”。 李胜德也怕刘郧乱想,于是很风趣的解释,“卫民,你以后可就是我的学生了,但是你也不要多想,我不是想与蒋委座争学生,你是我与他合作的契机,以后亦诚那个字依然要用的,人不可忘本”。 然而,此时已到下午的铁路开工时间,刘郧也知道不可再久谈,真要敢因私而废公,李主席就该骂人了,于是向他一躬,就准备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了,李胜德也暗暗欣慰,这个弟子果然没收错。 李胜德怕刘郧分心,也准备离开了,于是很和蔼的说,“我就住在刷经寺,张国焘主席也在,若是你能约来刘湘与蒋委座的话,我们愿意来川西镇面谈,只要能符合华夏民族的利益,一切都可以谈”。 刘郧也是浑身一震,李主席将自己生死,押在了他的肩上,这份肝胆相照的信任,哪里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于是双脚一并,挺胸收腹,慎重的敬了一个军礼,意思再明显不过,他决心誓死完成任务。 在川西高原修筑铁路,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性的尝试,尤其第一天很关键,刘郧压根不敢分神,连李胜德什么时候离开的,他也毫不知情,只知道如何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专心于眼前的铁路修筑。 太阳快落山时,第一天的铁路工作终于结束了,工人们已经掌握了修筑的诀窍,以后只要不是关键的桥梁洞涵,就不需要刘郧亲自施工了,由庞太师率领兵工厂的技术专家,就可以逐一自行完成。 刘郧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刘府之中,略作洗漱就躺到了床上,这时才有精神思索,白天与李胜德的谈话,以及如何让刘湘与老蒋坐下来谈话,一时也毫无头绪,用武力或兵谏?只有张学良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