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移师铁角城
泡在冰冷河水里的明军,知道再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纷纷上岸投降,沙滩上没有战死的明军也放下弃了抵抗。 打扫战场,这一仗歼敌九百七十三人,俘敌二百一十七人;缴获战马一千三百四十二匹。 双方战死的马匹大约五百匹,当然,死马是可以用来充饥的。 高峻山的部队死一千九百一十八人,伤一千五百七十六人。 这一仗是惨胜,为什么会死怎么多人,高峻山决定开一个高层总结会,为今后的战争提供宝贵的经验。 当晚,会议就在把都河堡召开了。到会的有高峻山、百里沙、刘鸿儒、蔡芝山、红军友、李部司等六人。 这次来犯的是宁夏副总兵贺虎臣所率的二千精锐骑兵,这支部队自去年入陕作战以来,在庆阳、盘谷等地屡破义军主力,充当追剿义军的急先锋,此次与宁夏总兵杜文焕一起攻破宁塞堡之后,便与杜文焕分兵追讨神一魁的余部。 蔡芝山分析:“贺虎臣之所以将其骑兵队,以松散的队形追击李部司,主要是因为蔑视义军,认为义军已经没有反击的能力,故而采用散兵阵。” 百里沙笑道:“幸好秦王及时发现这一弱点,派出轻骑分而歼之。” 李部司提议加强士兵的防卫能力,因为他的部下有近半的人都是穿着布衣上阵,没有任何盔甲,所以是这场战斗伤亡最多的。 百里沙认为,自己必须有生产盔甲之能力,建议成立工坊,打造盔甲、兵器,把每个士兵都武装起来,这样,才可以减少战时的伤亡。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军事训练的必要性,在提高士兵防卫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 蔡芝山向高峻山禀报:“秦王,此战主要是我军的火药不多,到后来,我的士兵只能拿三眼铳与敌人展开rou搏战。”他还提醒高峻山,如果明军再来,火器已经派不上用场,又建议,今后要成立火药所,自己生产枪炮和火药。 刘鸿儒的提议着眼于队伍今后的发展,他认为,当前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把都河堡与宁塞堡之间唇亡齿寒,现在宁塞堡丢失了,把都河堡已不是久留之地。目前首要的任务,是重新占据一个地盘,有了一个稳固的地盘,才有可能建立工坊和火药所。 红军友也道:“我兄弟孙继业在铁角城,拥兵万余,我们可以去那里谋求发展。” 刘鸿儒赞同道:“秦王,铁角城的西面是环县,南面是安化,如果我们依托铁角城,环县、安化均可图之。再说,安化那边,还有李老柴、独行狼的几万义军,我们可与他遥相呼应。” 高峻山当然知道庆阳那边有李老柴、独行狼,他派出的惠登相已经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他心里没有底的是,不知道高迎祥在山西怎么样了,只有各地的义军都蓬勃发展起来,明军疲于四处奔命,才是最好储备力量的时机。 他心里清楚,在明末有起色的义军,除了李自成,就是张献忠,其他的都将被明军所剿灭,或者被李自成、张献忠吞并。如果自己想谋求发展,又要避免被此二人吞并,必须保持与李自成或者张献忠若即若离的态势,在夹缝中求生存。 眼下把都河堡是肯定要离开了,宁塞堡离这里才二十里地,明军随时都有可能偷袭把都河堡。越早离开此地,对自己越有利,不能留时间给明军把自己给围在这个弹丸之地。 高峻山听从了刘鸿儒和红军友的建议,决定移师铁角城。 在部队就要启程的头一天夜里,高峻山的表盘上又出现了数千红点,从移动速度来看,又是一支骑兵部队。 战前紧急动员,高峻山决定兵分两路:蔡芝山、百里沙、李部司带领所有步兵连夜离开把都河堡;高峻山、刘鸿儒、红军友带六千骑兵留下周旋。 红军友熟悉地形,刘鸿儒通晓兵法,又有高峻山的沉着冷静,六千骑兵队伍,很快就对来犯者布好了防线。 朦胧的弯月下,一队骑兵出现了,这支队伍的着装,不是明军的统一制服,高峻山没有发出攻击的命令,只是派出瞭哨打探。 原来这是一支从葭州败退过来的张存孟义军,率领这支部队的,就是高峻山派去葭州的马进忠。 马进忠一见高峻山,下马就拜:“秦王,葭州已被曹文诏攻陷,三万义军血染葭州城下,不沾泥(张存孟)也已阵亡。我只带回不沾泥的二千骑兵。” 高峻山拍着疲惫不堪的马进忠肩头道:“葵宇(马进忠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这笔血债,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刘鸿儒对马进忠道:“马将军,抓紧时间休整部队,明天转移。” 马进忠道:“秦王,曹文诏的三千骑兵明天就会追到,一定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