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九章 抵挡不住 刘循夺权
三国之弃子正文第一千八十九章抵挡不住刘循夺权刘备给魏延的布条,是徐庶安排的,里面写着一个命令,让魏延去执行。 事关重大,魏延不得不按照命令行事。 刘备除了魏延的这部分兵马之外,为何在成都城中还有人手? 同样也是徐庶的高招。他早就让刘备的手下秘密的进入了成都城,装扮成游手好闲的废人在成都之内四处游荡,分散开来。 到了动手的时候,刘备就让傅士仁将这些人全部都聚集起来,发给兵器,也就是有了现在这一幕了。 刘备给魏延的布条,乃是让他和傅士仁两人合力一处,抓紧时间进攻州牧府,在成都城的部队聚集起来的时候,将刘璋给拿下。刘备是知道魏延的性格,有时候打得兴起,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收到了刘备的命令,自然不敢乱来,与傅士仁联合在一起,向着州牧府所在的位置飞奔而去。 王累和刘循亡命飞奔,他们没有往州牧府的方向而去,而是反方向,试图让魏延追上来,减轻州牧的压力,拖延时间。可谁曾想,魏延居然不中计,反倒是向着州牧府进发了。 “可恶!魏延匹夫真是狡猾!”刘循愤恨地说道。 王累突然想到了一点,向刘循建议道:“大公子,刚才卑职看了很久,没有发现刘备的踪迹。擒贼先擒王,先把刘被给擒住了,那么大事可定!” “刘备图谋甚久,肯定是找了个地方躲起来,我们要找他,谈何容易。”刘循说道。 “大公子,须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卑职断定刘备还在他的府邸之中,只要杀往刘备的府邸,定有收获。”王累说道。 “此言有理。然要是分兵前往,恐兵力分散尔。”刘循有点担忧。 王累正色道:“大公子,擒住刘备的事情就交给卑职了,您现在就赶往主公处,协助主公防御。” 刘循点头,这个倒是挺合适的。 于是刘循和王累兵分两路,各自行动。 刘备此时在做什么呢?他正紧张万分地和徐庶坐在一起。 “军师,吾总感觉心里有点不自在。”刘备有点紧张和兴奋地说道。 从一开始就谋划篡夺益州,到现在突发实施,不是刘备心中最完美的计划,刘备很担心会失败。 “主公,既来之则安之。”徐庶给刘备到了一杯酒,希望刘备可以稳住。 刘备倒是想稳住内心,但事关重大,一旦失败,他就没有任何的后路了。 徐庶微笑地说道:“主公,如今摆下所有布置,要是失败了,那就是天意。主公何必强求呢?” “天意?好!天意,就当他是天意。如今我刘备都到这副田地了,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军师说的对,当浮一大白!”刘备也是想通了,管他究竟会怎样,成王败寇,这些年他不是都是这样子过来的么? 一个士兵飞快地来到了刘备和徐庶的身前,说道:“回禀主公、军师,有大批人马向这里靠近。” 徐庶挥手让他离去。 徐庶对着刘备说道:“主公,是时候离开这里了。” “嗯!”刘备轻轻点头,他知道自己之前留在这里也是有分散对方兵力的意思,如今刘璋那边已经想到了这一点,那么就是刘备离开的时候了。 刘备和徐庶走到了房间中屏风,徐庶将其移开,出现了一道密道。 这条密道是刘备和徐庶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弄出来的。 “对了,刘封的那个尸体可是要保护好了。”刘备对着徐庶说道。 徐庶说道:“主公,你放心吧,大公子的尸身已经安排妥当了,在下已经安排人给藏好了。” 有了这样的答复,刘备就心安了。在刘备的心中,徐庶的办事是很靠谱的。 徐庶早早就将刘封的尸体悄悄地运到了一个十分隐秘的地方。 可徐庶以为他做的隐秘,偏偏就有人找到了这里。 所有看守刘封尸体的刘备手下全部都被斩杀了。而刘封的尸体则是被秘密地转移了。 这件事情,刘备和徐庶都是不知道的。 王累带着人马杀到了刘备的府邸,等他冲进去的时候,刘备早就没影了。 寻找了一通,王累来到了刘备和徐庶刚才喝酒的地方,看到了桌上的酒菜。 用手指感受了一下酒菜的温度之后,王累气愤地说道:“酒菜尚温,刘备刚走不久,果然是老谋深算之辈!追,擒住刘备,无论生死,赏千金!” 千金之赏是十分诱人的,但王累的人都知道他们想要找到刘备是很困难的。 而另外一边,刘循回到了州牧府。守卫的士兵一看是刘循,急忙给他们的大公子打开大门。 刘循二话不说就直接向着刘璋所在的大厅跑过去。如今的州牧府气氛十分紧张,下人们一个个都找地方躲起来,担心州牧府会被刘备给攻破,他们会受到池鱼之灾。 此时刘璋的身边还有黄权等几个文臣,他们个个都在向着刘璋说着一大堆如何击退刘备的办法。什么下令给其他郡县的守将前来支援、什么加强州牧府的防御、还有的让刘璋下令杀死刘备的人可以连升三级,赏千金之类的。 刘璋在这个时候是言听计从,手下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黄权等人有点感慨啊,若是刘璋以前都是这样听他们的,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啊。 能够在这个时刻过来的,算是对刘璋绝对忠心的了。至于没有到场的,呵呵,大家心里明白就好了。 黄权最没有想到的是,别驾张松居然到了此时此刻都没有来。作为益州的二号人物,在这个时刻没来,不就是说张松包藏祸心么? 有心人猜测出了张松此举的用意无非就是两个。第一个,张松想趁机做点上位的动作,先让刘备大乱一场,然后他再来一个黄雀在后,瞬间拿下益州的最高管理权。第二个,那就是刘备和张松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或者说刘备的举动已经得到了张松的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