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太原局面(四)
“” “嘶!我的天呐!” 四月二十日,张乾璟、张乾文兄弟赶至太原,在杨浩的陪同下,第一眼看到河原的景况的时候,睁大了眼睛,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景象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和认知。 巨大耸立的高炉,像巨兽一般的,源源不断将物料吞进了腹中,然后下一刻吐出了赤红的铁水出来。 铁与火最猛烈地碰撞、燃烧着,这样的场景,让他们兄弟二人久久震撼不已! 原本以张乾璟和张乾文兄弟儒林郎散官身份、再加上清河张氏一族在京城的威望,兄弟二人在京城,无论是进入五省、六部,还是九寺,谋个郎官的闲职,都会轻而易举。但是在张家老太爷的力主之下,两人终于还是来了太原。 只是没想到,来太原的第一天,便见识到了如此雄伟的场面! “贤昆仲,那便是咱们河原的三座高炉,每天能生产良铁五吨左右。”崔长芳一边在前带路,一边向两人介绍道。 “五吨?”张乾璟听到这个陌生的量词,不由一呆。 崔长芳笑道:“是我不好,我给两位解释一下,吨是目前河原钢铁厂的计量单位,而一吨正好相当于两千斤。这个词是王爷创造出来的,却是以第一座高炉的每天产铁量为一个标准吨。” “原来如此。”张乾文闻言恍然点点头。 而张乾璟却在心里换算了一下:“一吨等于两千斤,那么五吨便是一万斤!这里一日产铁竟然有一万斤!嘶”眉宇间极为震动。 “呵呵,一万斤又算得了什么,王爷说了,未来河原的目标是每天生产十万斤、百万斤!那才是真的厉害呢!” 崔长芳笑了笑,对两人表现出来的震惊俨然已经习以为常,用充满自信的语气说道。 张氏兄弟互望了一眼,暗暗咋舌不已。 两天后,孙行与房英、长孙无忌等也赶到了太原。来到河原之后,几人的神情,与两天前的张乾璟兄弟几乎如出一辙,不免又是一顿感叹! 与孙行一起来的还有何灵运。他好不容易劝说父亲何稠,同意自己放弃了少府监的职务,与孙博士同来河东。 “呵呵,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好事,好事!” 何稠表面上为难,心里面却乐开了花,被妻子何吴氏好一通埋怨。 “端的妇道人家懂什么!” 答应儿子之后,何稠却是立刻替儿子辞去少府监营生,督促他跟着孙博士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在秦王殿下勤勉表现,不能落了何家的颜面。 “元纯兄、灵运,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正好公孙先生也在,我与你们说说下一步的打算”杨浩命人唤来了公孙棠,对着几人说道。 “王爷但讲无妨。” 孙行几人听到杨浩认真的语气,不敢怠慢,立刻侧耳倾听。 “是这样的” 杨浩顿了顿,然后把将在河原与西山北川之间铺设两条铁轨、以及河原厂区扩建的计划说给几人听。 “什么!莫非王爷已经有把握造好蒸汽机了?” 孙行闻言一惊,立刻想起了之前杨浩与他说的蒸汽机车固定运行轨道的方法。 杨浩笑道:“虽然蒸汽机车技术还不成熟,不过河原集合了如此多的炼铁工匠,更有公孙先生在,至少在锻造手段上,确实比之前在大兴好了许多倍,我们的确可以尝试改良了。而且,我说的铺设铁轨,就算没有蒸汽机车,也能节省许多人力,减轻炼铁原料运输的压力。” “这倒是,”崔长芳点头道:“目前河原三座高炉,最繁重、占用人力最多的工作,既不是开采煤炭,也不是开山获取铁矿,而是将大量的炼铁原料从西山北川运到河原来。原先的两条石子路已经不堪重负,变得坑坑洼洼了,我正想着禀报王爷要不要重新修缮呢” 杨浩颔首道:“就是这个道理。不过石子路还是要修的,铁轨就修在石子路沿线,西山段容易铺设,往北川去的方向要经过河流,却是要提前搭建一座稳固石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