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个时点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个时点

    第二日清晨,朱平槿与廖大亨没有急着出发,先到了涪江码头以南两里远的地方,去查看正在紧张施工的涪江大桥。

    这座大桥是石墩木拱桥结构。冬天涪江水枯,把江中几个浅滩沙丘都露了出来。工匠们及时利用了这些浅滩,在上面挖沙掏土建基坑,修建了三个大型的石头桥墩。

    桥墩比桥面宽两倍,迎水面修成了流线型,俯视呈筏形,用红砂岩条石垒砌,又用掺了糯米浆的熟石灰浆勾缝,据说粘合之后非常坚固。红砂岩虽然软于青石,但是石质更细,加工性更好,接缝处的錾纹可以做得非常平整。

    桥墩之上,飞架了四座叠梁拱结构的木制拱桥。大拱间隔之上再建小拱。大、小拱的拱梁上竖立长短不一的木柱,牢牢将最上面一层平坦的木制桥面托住。

    因为朱平槿高度重视,建设资金充裕,所以这座桥的建设进度极快。石头是当地采的,大木是上游绵潼王庄提供的。为节约时间,大木没有改成受力更为均匀的方木,只是刨掉树皮,稍加錾削,直接就上了桥。目前三个桥墩全部建好,四座大拱建好了两座,其余两座正在安装。几百名来自潼川、射洪的桥工像永不停歇的工蚁一样,在往桥上吊木头。

    “百丈大江,竟以一虹飞渡!”廖大亨感叹道,“世子真是大手笔,老夫不如也!”

    这倒是真心话。廖大亨走南闯北,也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多孔大拱桥。开封以北的孟津渡黄河桥和保宁府的南津关嘉陵江桥,都是百舟联成的浮桥。浮桥成本低,架设速度快,但有两个致命缺点:影响航运和害怕洪水。孟津渡黄河桥和南津关嘉陵江桥,只能枯水则建,丰水则拆,不能保证全年通行。

    朱平槿看见廖大亨抚须晃脑,眼睛半眯,知道他诗兴大作,连忙开口道:“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正好一条破渔船摇着橹从远处经过,天上还有一只觅食的白鹳划过。钱师爷连忙赞道:“世子好诗!触景生情,入景入画!”

    “本世子哪敢在廖公面前班门弄斧?”朱平槿哑然失笑,“此乃香山居士大作尔!”

    钱师爷顿时脸红了。只是多年的公门生涯,他的脸皮早已练就了刀枪不入的硬功夫:“古来吟桥之诗何止百万,世子信手拈来两句,便能契情合景,亦非大家功夫哉?”

    原来偷诗贼也分三六九等!朱平槿和廖大亨两两相顾,顿时大笑。笑声一起,廖大亨的诗兴也就烟消云散。廖大亨知道,朱平槿这小子急着赶往顺庆府,刚才是故意捣乱,于是笑了一回,抄着手干看着朱平槿让手下太监掏银子给桥工发点纪念品,然后挥手上了他的马车。

    回马古渡码头,数十艘大渡船已经准备妥当。三个波次,便能将朱平槿一行数百人马全部运过涪江。射洪知县和蓬溪知县正领着县里士绅贤达在渡口码头跪送。这两位知县还要在此坚守几日,直到将东去的大队步兵渡完为止。魏干、李用敬率领的独立第一辎重营,将军资运送到顺庆府后,其中两个辎重连按照计划也会于近期通过渡口返回怀口镇,承担火器火药等重要物资的远距武装运送任务。

    ……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初三日晚,蜀世子和四川巡抚廖大亨顺利到达嘉陵江右岸的顺庆府。

    这里已经是抗击土暴子的前线了。

    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顺庆府多了许多从渠县、岳池县、西充、蓬州等地逃来的难民。朱平槿一到顺庆府,再次将热切求见的杜知府扔给了廖大亨。从成都到怀口,又从怀口到南充,三日骑行超过六百里,他已经累得撑不住了。

    就在这一日,廖大亨、刘之勃、陈其赤苦心准备了一个多月的巴州攻势,终于以大明官军特有的节奏慢吞吞地发动了。

    川北道龙文光和老将总兵甘良臣坐镇广元、朝天关,守住川陕通道。

    北路副将刘镇藩一路,自率奇兵营数千人为中军,以游击杨展的千余精锐为前锋,参将王祥一千五百人为偏师,前四川总兵侯良柱之次子、游击侯天锡的家丁募勇七百为后援,从百丈关出发,直拊巴州侧背,截断南江、通江南下增援巴州的道路,并视战况转攻巴州。

    中路副将张奏凯被四川官府逼得无奈,只好拿出了全部家底正兵辅兵四千余人马,从渔溪场出发直攻巴州。

    从甘良臣手下调来的老将王朝阳部一千五百人,接防张奏凯的防区,戍卫保宁府阆中、南部两县。

    保宁守御千户所百户陶永祚所部守备阆中以北之苍溪县,保证保宁府与广元、剑州之间的联系。

    驻守新政坝的护商队第四团第三营已经紧急调往蓬州、营山,南路的进攻任务只好由战役的总预备队——楚军贾登联部六千人接替。楚军以王省吾占据的仪陇县为进攻出发基地,向巴州合击。

    新任署四川兵备副使马乾坐镇中路张奏凯营中,统一指挥三路大军;川北道龙文光坐镇广元,紧紧盯着北面从陕西入川的路;而老将川北总兵甘良臣坐镇百丈关,指挥北路进攻。其正兵营一部分兵力,由中营参将王祥率领,实际上在一开始便投入了进攻。

    达州莫崇文弃守达州,檄调荆楚。少了莫崇文在西面的配合,这次巴州攻势的目标保留了一个,减少了一个,又增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