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扶余兴兵攻辽东,杨乔拒婚绝食死(下)
自桓帝大兴“党锢之狱”,名士李膺、杜密等三百余人被罢归田里,禁锢终身。天下士人皆钦羡党人,遂相互标榜党人,抨击朝廷,以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言其可为一世之所宗;以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言其为人中英杰;以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言其能以德行引人;以张俭、翟超、岑眰、苑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言其能使人仰慕而向其看齐;以度尚、张邈、王孝、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言其能以财救人。这三十五人,除尹勋被戮外,其他俱存于世,士人竞相敬仰,一时间党人标榜成风,宦官视党人为死敌,每下诏书,必重申党禁之令。 却说汝南范滂等人先前因党锢之祸,闭门在家,闻听此事,振奋不已,以为儒学将大兴,士人必将被重用,当即辞别家小,不分昼夜,赶至洛阳太学。 此时,洛阳太学可称群英荟萃,各地名士聚焦,争相非议朝政,甚至朝中官员不乏辞官迎合之人。有陈留人申屠蟠见此,叹息不已,连夜辞别好友,欲独自离去。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九岁丧父,家贫为漆工,为郭泰、蔡邕等所看重。然申屠蟠不愿出任,朝廷屡次征召不至,安心治学,博贯《五经》,兼治图纬。 友人见申屠蟠欲离去,出言挽留,申屠蟠摇头叹息道:“战国时代,儒生聚集议政,各国纷纷加以利用,以驱逐别国,终招致始皇忌讳,才有焚书坑儒之祸,今日看来,只怕祸事将近。” 自此,申屠蟠销声匿迹,避居于梁山、砀山之间,事事亲力亲为,搭建木屋,躬耕山中,隐匿不出,专心致学。 是年夏日,洛阳惊现日蚀异象。而桓帝见宦官权势过盛,又因士人群情激愤,公卿以下官吏多有辞官者,便假借异象,诏令公卿推举贤良方正,以询问治政得失,并征召先前自附党人的皇甫规为尚书。 桓帝却未料到,皇甫规刚一入京,当即上书为党人诉冤陈情,言辞激愤,认为党锢之祸乃无中生有,虐害善人,并举荐刘矩、刘祐、冯绲、李膺、王畅等三十为名士,桓帝不纳。 皇甫规深知朝堂必有大事发生,又上书辞官归乡养老,桓帝不愿放皇甫规离去,退回奏书。皇甫规继而泣血上书,言及自己年迈多病,已无弯弓之力,请桓帝念在昔日功劳,让其回西凉养老。 桓帝恼恨皇甫规三番四次借党人之事,不是上书抨议,就是借故辞官,又不忍杀之,便召来王甫问计。 王甫柔声回道:“陛下,此事不难,先前张奂之所以迁居弘农,一者乃是为脱边疆贱籍,二者是皇甫规、张奂二人与段颎素来不和,张奂亦是忧惧段颎报复;依奴才之见,不如将皇甫规遣返西凉,远离朝堂,陛下亦可清静一番,而段颎与皇甫规不和已久,到时奴才从中挑拨,借段颎之手杀之便是。” “不可害其性命”,桓帝连忙止住,严声叮嘱道:“小惩大诫即可,适可而止。” 王甫见桓帝不愿杀皇甫规,心中不觉失望,只得作罢,而皇甫规也终得偿所愿,桓帝恩准其归乡养老。 自桓帝举贤诏令下达,朝中要员纷纷举荐门生故吏,入朝为官。而如今声名赫赫的国戚窦武,自当为国举才,不遗余力,大批举荐贤良出仕,有沛国人朱寓、勃海郡人苑康、南阳人张敞、汝南人朱震、会稽人杨乔等,或是窦武昔日门生故友,或是仰慕窦武名望之人,皆甘愿为窦武奔走。 其中,有会稽人杨乔,字圣达,乃新阳乡侯杨茂玄孙,交州刺史杨扶之子,因禀赋聪颖,博学广识,由城门校尉窦武荐引,入朝为郎。 桓帝见杨乔容仪伟丽,亲自召见考校,杨乔耿直敢言,对答如流,桓帝颇为赞赏杨乔意趣高远,才华卓殊,任命他为尚书郎,伴驾左右,协理政务。桓帝渐而发现杨乔治事干练,才华出众,屡次拔擢,先是升为尚书侍郎,再是尚书左丞,直至官拜尚书。 这日,桓帝忽而召来杨赐、袁逢、陈蕃、窦武等一干朝中公卿、世家勋贵,自己却是久久未至,众人心中疑惑,只得焦急等待,暗自思忖起来。 “杨公,今日陛下所召之人,多为公卿世家,依公之见,所为何事?”袁逢(字周阳)凑近一旁的杨赐,低声问道。 杨赐转首笑道:“老夫突然想起一事,前日陛下曾召见我,问杨家可有适婚才俊,而陛下共育有三位公主,长女阳安公主已婚配五官中郎将伏完,幼女阳翟公主刚满周岁,惟有次女颍阴公主年方十五,袁公向来睿智,还需老夫明言?” “额”,袁逢愣了愣,忽而笑道:“杨家乃是关中世家之首,族中才俊多如繁星,这与天家结亲,何等荣耀,我在此先行恭贺杨公。” 杨赐不在意道:“袁家亦是汝南世家,倍受赞誉,族中子弟亦不遑多让,可惜我杨家并无适婚子弟,该是老夫恭贺周阳了。” 袁逢摇头苦笑,叹道:“袁家子弟多出身贫寒,岂能配天家娇女,万万使不得,还望杨公体谅。” “既然如此,我两家应互相体谅,袁公以为如何?”杨赐也苦着脸,忧声道。 正在众人窃窃私语之时,忽而桓帝驾到,众人纷纷行礼见驾,桓帝落座后,笑道:“诸位爱卿免礼,近日朕心中有一事,甚为踌躇,今日召集你等前来,便是为了此事。” 陈蕃不解问道:“不知陛下为何事烦扰,臣等定当竭力为陛下解忧。” 桓帝这才款款说来,原来桓帝有三女,次女颍阴公主刘坚自小骄纵,已年满十五,该是考虑婚嫁之时,颍阴公主又自傲娇蛮,明言非是才貌双全之人不招。而桓帝无子,一向疼爱三女,只得听之任之,便欲在公卿世家之中选得佳婿,配与颍阴公主。 “杨赐,你杨家乃官宦世家,族中子弟素有贤名,可有适婚年岁者?”桓帝说完,转首看着杨赐笑而不语。 杨赐战战兢兢,上前为难道:“陛下,若能与皇家结亲,实乃三生有幸,族中虽有几名未婚子弟,或已娶亲,或面相粗俗,可惜配不上公主天娇之姿。” “哼,袁逢,你说”,桓帝见杨赐推脱,心中不悦,转首问到袁逢。 袁逢叩首请罪道:“家中子侄年纪尚幼,且体质孱弱,恐难以侍奉公主,还请陛下明察。” 众人纷纷以各种借口推辞,不肯如实汇报,避开皇家联姻,桓帝无奈,只得让众人散去。而袁逢、杨赐、陈蕃等人回府之后,当即严令族中适婚子弟,不得随意出府,于家中闭门苦读。 正待桓帝无奈之际,却闻窦武去而复返,当即召见问其缘故。窦武见桓帝满面怒气,心知乃是为公主婚事,当即奏道:“陛下,方才公卿世家皆推脱不就,实乃无奈之举,陛下不宜伤怀动火,徒增不快。” “哼”,桓帝想起众人推脱,盛怒不已,冷声道:“我天家之女,尊贵荣宠,离了满朝世家公卿,莫非还寻不得配偶?” 正在此时,尚书杨乔恰巧入殿奏报政务,窦武忽而眼前一亮,盯着杨乔久久不语。待杨乔出殿后,窦武笑问道:“陛下觉得杨乔如何?” “杨乔”,桓帝思虑半晌,心想杨乔才貌双全,耿直干练,亦出身名门,配与颍阴公主也说得过去。 桓帝打定主意后,笑道:“好,窦爱卿所言甚是,明日我便让公主细瞧一番,想必坚儿也会满意。” 这桓帝向来宠爱诸公主,便是对两位皇妹长社公主、益阳公主也是颇为纵容,便召来颍阴公主于暗处打量杨乔。 怎奈颍阴公主刘坚倚仗桓帝宠爱,多有骄纵,闻知桓帝已为其选好佳偶,当即进宫寻杨乔来见,而杨乔却以公务在身,加以推辞。 刘坚闻之大怒,带着一干随从亲往尚书台而去,欲拿下杨乔问罪。方至尚书台,便由尚书令廉忠将杨乔引来,刘坚身后随从见杨乔满脸不情愿,上前就是一番喝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