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西湖结义(5)
史嵩之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使得杜春风一窒,老脸一红。 对哦! 怎么就疏漏了这个环节? 这可能就要怪自己那成熟的心理年龄了。 刚才在与李氏说话时,大约潜意识里也将自己当作了成年人。 似乎结拜兄弟这件事情,两个大人商量妥贴了便成,压根儿就没考虑到,陪坐在一旁的史嵩之的感情。 事已如此,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他立即镇定下来,故伎重演,说道: “此事确是春风鲁莽了,考虑不周,嵩之少爷倘若不喜,那便作罢即可。” 说完,一双眼睛鹰隼般的盯着史嵩之。 “哈哈哈!” 殊料,史嵩之却是怪笑一声,说道: “兄长多虑了!我方才那是玩笑话。 想我史嵩之,熟读圣贤书,最是讲究忠孝仁义。 不怕告诉你,先前你拂袖离去时,我就暗下决心,假如你果真出了这个大门,而婶娘又未唤住你。 那么,我必定会追了出来,就算私底下,也是定要与你义结金兰。” 说完,似乎意犹未尽,顿了一顿,略带幽怨的又说道: “如今你我已是兄弟。 人生之路漫漫,说不得彼此之间会有诸事交集。 日后,倘若有事牵扯到小弟,还请兄长事先征询一下我的意见。 可好?” 杜春风微微摇头,心想,这史嵩之果然是个性格鲜明的人。 史书有载,史嵩之喜欢事功学,不喜甚至厌恶朱(朱熹)学人士,奉行的迂缓的那一套。 他嫉恶如仇,敢作敢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不择手段。 并说他少年时,某次讲学在一庙中,庙里的僧人不喜欢他,出言相伤。 他便极其恼怒,趁夜黑风高,竟一把火烧了那座小庙,扬长而去。 想到这里,杜春风点点头,说道: “弟弟且放宽心,此事为兄已经记下。” 聊到这里,两位少年均觉得在堂中枯坐,甚是无趣。 杜春风便打算先回到客船上,等李氏择了吉日,再过来正正经经的行那结拜之礼。 反正远行襄阳,需要数月之久,并不差那三天五日的。 于是,他便说道: “此次与我同行的,尚有他人,如今出来的久了些,惟恐他们担心。 时下左右无事,为兄就暂时与你别过,如有事情,可去清波门外的客船找我。” 史嵩之想了想,并不反对,说道: “如此也好。 小弟今日落水,折腾了一番,身子也是有些困倦。 今日将养一天,待明日再来寻哥哥,去那临安城里遛达遛达。” 说完,唤过一个小厮,让他跟了杜春风同去,认清是哪条客船,泊在何处,以便将来有事时,能方便寻找。 杜春风安步当车,出了史庄,沿着湖边,绕了个大圈,慢慢的走回了客船。 郁杭秋正盘腿坐在船首的甲板上,双手不明觉厉的胡乱挥舞着,不知道是在修练何种古怪的武功。 他看看告辞而去的史庄家丁,又瞅了瞅杜春风,说道: “又攀上了什么富贵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