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马车
天一亮,周春贵就去了先生家,很快就回来了。 宋先生听说了这八个字,非常干脆地写了对联和知味观的大名。再问是谁对的对联,周春贵反而不怎么敢告诉他是盈淇了。支支吾吾地,宋先生只是说了句,“真是个极佳的对子。”周春贵听到这个评价可就真被吓了一跳,赶紧跑回来了。 “淇妹儿还这么小,我们可不能让她有了什么才名之类的,女孩子家还是文雅淑静一点好。”赵玉兰也同意这种说法。 盈淇看了宋先生的字,有点神似董书。 董书,就是董其昌的书法。董其昌,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擅长书画,其书法集古之大成,兼有颜骨赵姿,为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之一。康熙皇帝将其书法常列于座前,晨夕赏玩,并称赞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资迥异,高秀圆润之至。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雄奇峭拔,草书纵横排宕有致。” 不过想想也是,因为清朝康熙皇帝就是最偏爱和推崇董其昌的书法的,因此导致满朝文武,乃至追逐功名的士子学童,都以学习董书为练习书法的首选。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嘛。 拿到宋先生的字,周春贵就准备去府城找大一点的木匠店,订做牌匾了。马上就是月底了,初一还要送富毅去进学呢。争取这几日就把店里的事情初步解决。 赵玉兰在家里给他们准备了两天的干粮,就是馒头、包子和一点香卤下水,这样在路上可以吃。 去府城必须要坐马车的。只有每次市集才会有马车到府城,主要是一些货郎会从府城那边过来赶集的,然后在这边收的一些小玩意就卖回府城去。 一大早,周春贵就带着盈淇去了市集车马点。 “大郎,我们想去府城,要多少文呀?”周春贵问着车马点的一个马夫。 “大人三十文,孩子二十文。”陈大郎回头看见周春贵,再看看周盈淇。 “你就给四十文好了。”还没讲价呢,直接就便宜了十文钱。 “贵哥,你们去府城干嘛呀?”看来两人本来就熟识。 “谢啦。开了个早点铺子,去府城做个牌匾。”周春贵笑着说。“对了,要什么时候出发呀?” “还早呢,你们估计只能去府城过夜的。都是未时末才出发的。”陈大郎说道。 “行,给我留两个舒适点的位置哦。我未时准点过来。”周春贵说着就告别了。 “成,没问题。”陈大郎答应着。 “爹,未时才出发,为什么我们这么早就要来定位置呀?”盈淇起了个早还以为马上就能出发呢。 “都要早定,不然晚了人太多,到时就没位置了。”周春贵解释道,“而且晚了也没有好位置了。带你过来是让人家看看你多大,需要占多大的位置。一个车厢只有那么宽,所以马夫都要看看人然后才好确定座位。毕竟有些人长得胖些,有些人长得瘦些。” “哦,明白了。”盈淇点点头。 回去后才开始打包,也没准备什么,就是干粮和铜钱。还带了五两银子。毕竟周春贵先就在本地的木匠家里打听好了价格的了。 到了未时,周春贵和盈淇准时到达陈大郎的马车前。“贵哥,你们坐这。”陈大郎指着正座的两个位置。周春贵点点头,抱起盈淇上了马车。 马车四四方方的,非常地简易,属于半镂空型。靠着四壁的做成了三条长凳模式,左右还有扶手。上方也是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除了是马拉的外,盈淇感觉就和村里的牛车一般,不过牛车是一块板,马车则是装了几根长凳而已。估计这个下雨天是完全不能用的。 周春贵和盈淇坐在马车后壁,也就是面对马匹的方向,是最舒适的,所以叫正座。两边都是侧座。这就是熟人的好处。当然,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格,有些价格稍微高一点点,也可以坐这类的位置。 他们上车时看见左边已经有一人坐着了,是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见他们俩上来,露出了邻居大婶似的温柔笑容,微微点头示意。 周春贵也微笑点点头,毕竟要同一个旅程一段时间。 不一会儿,两个年轻的货郎也上来了。其中一个货郎有点偏瘦,就挨着周春贵坐的。 盈淇算了一下,把两个孩子加上,就一共六个人了。会不会超载呀?盈淇有些担心着。 “出发啰。”只听车夫陈大郎一吆喝,就挥鞭出发了。 而盈淇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一个大颤抖,幸好她爹半坐着半拉着她的,不然非一个趔阙摔出去不可。 天啊,这个,完全没有防震效果的马车,终于让盈淇感受了第一次古代的长途旅程。 就这样一抖一抖又一抖的,盈淇完全需要牢牢拉住扶手,再拉住她爹,这样才不能坐得牢实。盈淇回忆起自己前世小时坐拖拉机的感觉,这个可比拖拉机更有震抖效果。 神奇的是,因为空气够清新,全露天似的,所以盈淇竟然没有晕车。 半个时辰后,盈淇终于习惯了这种震感,开始能东张西望了。 周春贵一直都有些紧张地看顾着她,担心她感觉不舒适。见她没什么了,才长舒了一口气。 “爹,我们要多久才能到府城呀?”盈淇问着。 “大概两个时辰。”我的个天,盈淇听了相当地无语。等到了府城不是都天黑了。 看了一眼大道,幸好现在的官道还是比较宽敞的,足够两个马车并行。 而且因为今天是赶集,官道上偶尔也有同行的马车,或快或慢地经过或者落后。路途倒是显得热热闹闹的。 “爹,整整两个时辰,就酉时了。府城会关城门吗?”盈淇记得大城镇都是有城墙的。 “酉时末就会关城门。我们一般跑得快就能及时赶到的。放心,大郎跑这条路都是很熟悉的了,我们肯定能及时进城的。”周春贵对于她这般担心的笑着解答。 “那爹,有没有人会赶不上进城的呀?”盈淇问道。 “当然有啦,很多的人都会赶不上固定的时间进城的。因为府城是大城镇,天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步行或者像我们这般乘马车或者牛车进城的。那个时间不稳定,就会赶不上进城而被关在城门外的。府城每天是卯时初开门,酉时末关门。”周春贵给她解答道。 “没事的,小姑娘。即使赶不上,关了城门,城门外也有茶肆可以暂时歇脚。如果是天冷的时候,则就需要到城外近一点的农家去找地方歇脚了。”旁边的货郎见盈淇天真可爱地发问,也搭腔着。 “大哥哥,那城门外没有客栈什么的吗?”这是多大的商机呀,怎么会没有人发现呢。 “没有客栈的,客栈都是在城里。建在城外太危险了。”小货郎热忱地为盈淇解答。 “建在城外没有官兵保护,容易招小偷盗贼之类的。而且一旦到了灾荒年生,就必须抛弃客栈逃进城内。所以没有人会愿意在城墙外建什么客栈之类的。只有寺庙是在城外。”直接抹杀了盈淇商机的想法。具体地方得具体分析呀。 这样一边聊着时间倒过得很快。大家也就都很熟悉了。 中年妇女孙年氏,带着的小男孩是她的外孙,去走访亲戚。说是远房表亲老爷满四十大寿,去祝寿的。据说表亲老爷还是个当官的,至于当的什么官就搞不清楚了。 两个货郎是堂兄弟,李氏,因为关系好,一直都是结伴四处卖货。 至于周春贵也提了一下,说自己准备开个小店,因此去府城打制一些木制品。 李家兄弟倒是还给他推荐了两间木匠铺。一家在南街头,就叫方木匠。一家在南街末,叫红木家居。都是手艺相当不错的店铺,而且价格也适中。也给周春贵讲解了一下,有些店铺虽然手艺和质量更好,但是却不是周春贵现在能消费的。而有些店铺又相对质地手艺差一些。 周春贵倒是非常地感激。其中方木匠那家店铺正是镇上木匠给他推荐过的。镇上木匠就在那里学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