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秦汉戮在线阅读 - 第二二三回:霍光辅佐汉昭帝

第二二三回:霍光辅佐汉昭帝

    檄书上写,“少帝非武帝子,大臣共立,天下共诛之。”

    按刘旦等人的计划,齐孝王刘将闾的孙子刘泽发兵临淄,杀掉青州刺史隽不疑,隽不疑由当年的御史大夫暴胜之举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刘泽十分忌惮他。

    而刘旦则在燕国招募不法之徒,打造兵器,演练兵马,就等着约期一到,便举兵反叛。

    燕国有不少忠于朝廷的官员劝谏刘旦,刘旦则毫不留情,前后杀了十五人。

    刘旦在燕国忙得不亦乐乎,他的盟友刘泽在临淄却已经出了事。

    同为皇族的瓶侯刘成得知刘泽的阴谋,知道事关重大,将事情告诉了青州刺史隽不疑,隽不疑当机立断,立即带兵将刘泽捉拿。

    刘旦得知刘泽已被捕,吓得不敢轻举妄动。

    隽不疑将事情向朝廷报告。

    霍光很快作出了回应,派大鸿胪丞前往齐国调查,调查的结论直接指向了燕王刘旦。

    大鸿胪丞做不了主,只能将事情向上面报。

    摆在霍光面前的又是一道难题,刘旦的谋反已经是铁板钉钉,证据确凿,按国法家法,都应该处死。可霍光心里清楚的很,一旦处死燕王,后面的局势将更难断定,处理不当,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可能要重现。

    燕王是天子的亲兄弟,如果他霍光一上台就把天子的亲兄弟处死,那必然招致天下诸侯的不信任。可留下燕王,等于放虎归山,将来必定也是个后患。

    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

    “刘旦,大行皇帝怎么不把你带走。”

    霍光心里骂着,但是决断却从他的口里出来了。

    他认为燕王乃皇上至亲,可以免于处理。

    此议一出,群臣交头接耳,让不少大臣看到了霍光的老谋深算。

    对于现在的皇上和几位辅政大臣来说,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以朝廷的仁义对待诸侯王的不满,可以堵住那些居心叵测之人的悠悠之口。

    霍光也想借此向天下诸侯说明,他不是当年晁错,他更不会犯当年晁错的错误。

    朝廷对于刘旦谋反案的结论是,刘泽等处斩,刘旦以天子至亲,不予追究。

    刘旦生了一场闷气,却仍然没有放弃谋反的念头,只是他的谋反策略作了改变。

    霍光在这件事上看到了青州刺史隽不疑的才能,特意将他提拔为京兆尹,主政长安。

    隽不疑的到任又帮了霍光一大忙,隽不疑在吏治最为严酷的时代,都以宽仁著称,而且治理地方并不比酷吏差。

    他来长安,也扭转了长安酷吏成风的局面。

    史载,他到县里办案,他的母亲都会问他,“□□了几个?活了几个?”一旦隽不疑说大多□□,他母亲就十分高兴。而当隽不疑说没有□□时,他母亲就非常愤怒,吃不下饭。

    隽不疑一来,长安城百姓怨气化解了不少,京城人心不稳的局面也逐渐改变。

    因此,霍光终于可以在治国上大展拳脚,收拾武帝留下的烂摊子了。

    霍光要施展拳脚,始终绕不开另两位辅政大臣。

    这两人不是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田千秋经常因为逍遥自在,不管一事受到霍光的称赞。桑弘羊则垂垂老矣,不在霍光的考虑范围之内。

    霍光要看的佛面是金日磾,上官桀。

    为此,霍光采取了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来巩固他们的关系。他与金日磾,上官桀联姻,以后亲家来亲家去,也可以免去很多台面上的争执,他的决策自然就能畅通无阻了。

    金日磾果然是个厚道人,他还未及与霍光发生争执,在始元元年就主动卸任,去见了先帝。

    如此一来,在朝政决策上,霍光只需考虑上官桀的感受。

    事实确实如此,两人起初互相配合,相处融洽。

    史载,每当霍光请个假,旅个游的时候,上官桀就会把霍光的工作全都承担起来,而且做的也不差。

    “去吧,亲家,好好玩儿,这里就甭cao心了。”上官桀每次说出这样的话,霍光都有“有亲家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

    霍光也有精神紧张的时候,刘弗陵即位之初,他饮食起居都在宫中,一夜宫中喧哗,所有人都惊起,以为生变,霍光当即召见尚玺郎,命他将皇帝玉玺交出,尚玺郎宁死不予。霍光一急,起身就要上前抢夺,尚玺郎死抱着玉玺,大声道,“臣头可得,玺不可得。”霍光一听,顿时住了手,他笑着称赞尚玺郎,表示自己放心了,有这样不怕死的臣子保护着国玺,他还担心什么呢!

    霍光从秉政之初开始,心中就酝酿着一项计划。

    这是一项让大汉重新恢复生机和强盛的计划,应该说,他战战兢兢陪侍武帝二十年,小心谨慎,看到了武帝的赫赫武功,却也看到了社会残破和衰败。

    他深为忧虑,却因为位卑言轻,不敢有丝毫表露。

    霍光是个有理想而正直的大臣,他希望像他的哥哥一般,成为俯仰天地的英雄,只不过他哥哥霍去病的天地是武功,而他的天地是文治。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始元元年,霍光派廷尉王平一行五人去各地巡游,巡游的目的是察举贤良,考察民情,□□冤狱,为朝廷获得第一手的民情资料,霍光则以此作为施政的基础。

    五年之后,霍光的地位已稳如泰山,社会民情他也摸了一遍,他认为改革的时机已至,必须马上着手实施。

    霍光极为清楚,他的改革涉及经济民生,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各级墨守成规的官吏。桑弘羊虽然老了,对权位漠不关心,但是从武帝时起,重大的经济政策都出自他手,所以他必然会剧烈反对,而从中受益的官吏们必然也会反对。

    但是,霍光有办法让他闭嘴,他下令将这五年探访到的贤良和文学人士,都接入长安,目的只有一个,开会。

    史称,此次会议为“盐铁会议”。

    霍光一手导演的这个会议,体现了霍光的高明之处,这样做一是向天下作出求贤若渴,兼听求明的为政之态,二是要用这些民间声望高的社会贤良把保守的官吏驳倒。哪怕激起点争执,也不会出乱子,都是读书人,最多也是斗斗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