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农村现状
“村里集资修路,咱们捐多少好” 夜晚,疯玩之后小文辰已经熟睡。杨东旭和周雅也上了床。 “按照村里集资的标准给就行,把咱爸和玄老爷子那一份也算上。然后再多捐10万,就这么多就行。” “和我想的也差不多。”周雅点了点头,“不过,集资修路增加人流量对于杨家村这边来说是对的。 不过之前老妈打电话说小五和大亮牵头集资修路的事情。我了解一下国内城乡的发展,单纯修路似乎并不够,毕竟杨家村这边并不在主干道上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而且只是村长,并不是乡镇。有着天然的短板。” 目前国内城乡发展其实已经有了后世的迹象,比如说过完年整个农村几乎就空了,只有等到夏收,或者秋收以及过年的时候,人流量才能活跃起来。 杨家村这边的集市算是好的,虽然不再主干道上,但有连接主干道的柏油路。再加上杨集村的人很少外出打工,附近十里八乡的人种植草药也不必外出打工少赚。 因此一年到头集市上人流量还算可以,远一些的乡镇。农民不再老家谋生存外出打工的,基本上过完年人一走,类似于杨家村这样的集市瞬间就空了下来,除了老人和留守的孩子根本看不到其他人,这生意自然不好做。 以至于很多店铺不得不关门等到年底再开,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当农村人去大城市打工一些人工作固定之后,逢年过节也不再回老家。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的净流出,别说集市了,整个农村市场都会快速衰败。 “单纯的修路是不行的,首先种植草药有了收入,农村人留在了农村。这就让集市的人流量有了基础。 但想要更好的发展除了修路之外,还要弄个小学,最好能有个中学,要是能有个高中那就更好了。 最后在弄个配套设施不差的医院,这才算是基本设施完善。这样即便杨家村不再一些省道、市道的主干线上。有了这些基础人流量也不算差。”杨东旭开口说道。 “合村并镇吗这个我好像听说上面有人提出过这个观点,已经开会开始研究了。但合村并镇也要往五里镇上合吧” “不是单纯的合村并镇,单纯合村并镇没有经济作为基础,无法给农民增加收入来源都是不对的。 咱们这个只能说是把杨家村发展到城镇规模的样子,毕竟单纯从距离上来开。杨家村这边距离五里村有一定距离,是有发展起来空间的。 而且咱们这边虽然不靠主干道,但却有一条河流,有修建码头的可能。所以即便不把五里村城镇的行者级别合并到杨家村来。单纯把杨家村发展到城镇规模而不要行政级别并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准备投资”周雅看着自己丈夫。 杨东旭揉了揉自己的下巴沉吟道:“也不能算是投资,只是一个想法。比如说把刺槐河拓展拓展,形成一条更好的航道,这个市里面以及上下游的城市也肯定会支持的。毕竟这也算是增加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学校方面,其实华夏大学那边,这几年一直在发展自己的附中,甚至附小。弄一个在杨家村也不显得突兀。 毕竟咱们四周都是种植草药的,杨家村有这样的基础不是到时候孩子除了学习文化课只是,还能到田间地头亲眼看看中药的种植和采收。 所以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医院,毕竟医院肯定要有一套自己的环保系统和地下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等等。以免造成对四周土地的污染,防止一些不必要病菌的传染。 这样的设施城市才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连城镇都差一些。更别提连城镇都不是的杨家村了。” 杨东旭太了解以后农村人口的流失速度了,十室九空这个成语用在这件事情上有点夸张。但把房子换成人的话这个成语一点都不夸张。 总之一到年初基本上留在农村的,都是老人。有的家庭条件不行就把孩子留下,稍微在外面工作稳定环境过得去的,都会把孩子带着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几年别看每当夏收和春节的时候农村依然十分热闹,可不要忘记了杨家村是个集市。去其他村子看看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家已经把地给其他人种,年底才回来一次。 偶尔还会有一天到头都不回来的,甚至连续几年不回来的,并且不回来的数量每年还在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