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荆楚帝国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外合

第三十九章 外合

    楚国一共救赵四次。第一次是楚悼王二十年,齐魏助卫攻赵,吴起领军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一直攻到大河;第二次是楚宣王十六年,景舍率军救赵,取魏国雎、濊间地;第三次则众所周知信陵君窃符救赵,楚魏联军大败秦军;第四次是项燕率军与王翦战于安阳。

    前面两次是远交近攻,牵制魏国;后面两次则是同舟共济,阻击秦国。天下将倾,战略上的牵制已经无用,运赵人入楚国唯一的价值就是增加军队的数量,这才是正朝朝臣同意这次行动的直接原因。

    赵国欲都大梁北城不是不可以,但赵军必须接受大司马府的指挥,包括魏军也是如此。从最西面的陈仓道,到最东面的大野泽,两千余里的防线三十多万军队根本就不够。大梁是设备的重点,大梁南北两城却是水泥钜筋所筑,这里并不是防守的重点,整条战线比较薄弱的地带在于汉中盆地、武关道、方城、上蔡郡以及大宋郡。

    十万赵军聚于大梁是不可能的,其必要协防大梁东西的大宋郡和上蔡郡。另外赵军还要学会划桨,以后赵军也要用战舟机动而非车步机动。大司马府的计划是赵军入楚后,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全面整训,这样才能和楚军协同作战。

    秦国的连年的攻伐下,赵国已成弱国,离都去国的赵国连国都不存,就更需服从楚国的安排,在最需要的位置为抗秦出力。正因如此,熊荆突然奇妙的产生错觉,他竟然觉得时空前越了两千多年,自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位置上。

    是借秦人之手将诸侯消灭殆尽,打光编制后就不再复编,以此消灭异己,还是以诚相待,对魏军、赵军一视同仁,不故意将他们消耗?

    施行前者,一天下自然而然,当最后一支魏军、赵军、齐军消耗完,天下就是楚国的了;而后者,假设楚军消耗巨大,其余诸国残存兵力较多,不要说一天下,连楚国也处于危险中。

    多了两千多年的见识让熊荆聪慧,可两千多年的沉淀也让他常常禁不住诱惑,企图诡诈残忍的厚黑一次。脑子里不知觉的跳出这个念头后,他便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直到深夜里无意间看见墙上的地图,他才突然间醒悟此时的局势与两千年后全然不同。秦国如果赢了,绝不会让任何一国独存,消耗与不消耗没有任何意义;而如果楚国赢了,

    问题是楚国真的能赢吗?赵国撤离邯郸,除了燕地与代地,秦国已尽占河北,天下有其三;齐国的立场飘忽不定,郦且的意思是绝齐以诱使秦国进攻齐国,然后再救齐,以此让齐国彻底站在楚国这边,可要是秦国不按照这个思路来怎么办?

    从安康盆地进攻汉中盆地,派出去的使臣虽然说服了廪君之巴,却没有说服阆中之巴,使臣还被砍了脑袋送了来。楚国如果深陷汉中战场而秦国从魏国上蔡、大宋两郡攻楚,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步卒火炮只配有一百大几、两百发弹药,如果胡耽娑支没有在后年将硫磺运抵,这些火药一旦消耗殆尽,一百多门大炮就会变成烧火棍。

    这样的现实甚至让熊荆想着是不是应该逐渐一支燧发枪部队?毕竟燧发枪发射一颗子弹,四倍装药也不过消耗四十多克火药。组建一支专门用于破阵的燧发枪部队,并不需要消耗多少火药。假设胡耽娑支没有运来硫磺,其他地方也没获得硫磺,剩下的火药也应该够用。

    只是燧发机构造府一直没有完成简化。造的太轻,发火率不能保证;发火率要保证,燧发机构又很沉重。熊荆对燧发枪枪机没有任何记忆,他觉得那就是一个钜铁制的弹簧片,夹着燧石。难道要用火绳枪?英国人曾为火绳枪是否取代长弓展开过一场辩论,楚军既然有足够的弓手,又何必要用效率低下的火绳枪?

    熊荆一夜未眠,早上洗漱的时候能从模糊的铜镜上清看到眼睛下方浓重的眼圈。而这一夜他什么也没想出来,只是对造府下达了制造样枪的命令。不管装备不装备燧发枪或者火绳枪,总要先造出来,试验过后才能判断。不过他相信正规的师旅不会接受这种武器,缓慢的射速只会让他们选择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