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工控芯片
确实如沈丹青所说,长胜精工的精密机加工技术在此时的国内来说,就像开了外挂,别人费尽千辛万苦也做不到的事,长胜精工却可以轻易做到。如果让他们掌握了制造单晶硅的生长原理,他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制造更先进的生长炉。 单晶硅和多晶硅其实是同样的物质、同样的晶体。只不过一种是晶体排列方向一致而另一种是无序排列,因此造成的材料性能相差天远,价格也相差天远。 要怎样才能使硅晶体的排列保持一致呢?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地实验,得出了三种方法:1、直拉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2、区溶法,是制造高压配电设备的最好材料。3、外延法,是制造薄膜单晶硅的最好方法,造价较高。 沈丹青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直拉法,造价相对便宜,便于大规模制造。 郭东果然不是盖的,他只用了二天时间和长胜精工的技术员向非金属研究所的专家学习单晶硅的生长原理,又带人仔细地研究了单晶硅生长炉的关键部位的功用,再结合沈丹青提的几个要求,他心里就有了底。于是他就问张向东道:“张所长,石墨坩埚还有更大的吗?” 张向东不明所以,但他也知道郭东不会无故发问。就回答他说:“我派人打电话向生产厂家问问,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没什么,我发现石墨坩埚太小了,只能造3英寸的晶圆。麻烦你帮我向厂家问问最大能做多大的坩埚,因为我要根据坩埚来造生长炉。”郭东简单地讲了原因。 他说得轻描淡写,落在张向东的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意思。似乎只要坩埚够大他就能造多大的生长炉。张向东怕他不知道难度,就好意地对他说:“坩埚的大小也受提拉的单晶硅棒大小所决定,如果造太大了,就浪费了。” “我知道啊!所以我才叫你问他们吗!经过这两天的了解,我估计我们能造提拉20英寸左右的单晶硅棒的生长炉。”郭东见张所长不相信他,就向他托了底。 “你说什么?20英寸,你知道吗?国外最高才能做到12英寸。大部分的生产厂家还在使用8英寸技术。你没跟我开玩笑吧!”张向东被郭东的话惊讶得张大了嘴,足以吞得下一个拳头。他不相信地举例反问。 “张所长你放心我有把握的,你按我所说的去问吧!我估计可能要向他们特别定制,他们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现成的。”郭东向他做出了保证,张所长就没话可说了,有什么责任也找不到他头上了。他也不再说什么了,直接亲自去打电话问。 电话一接通,他就先说道:“喂,你好!”电话那头也礼貌地回了声“你好”。 “我是向你们购买坩埚的客户,我想问你们能不能定制坩埚啊!”张向东向对方说明了来意。 “可以啊!我们有这项业务的。请问你需要定制多大级别的?”定制就能增加更多利润,对方的语气都客气了三分。 “我们想要定制能提拉20英寸级别的坩埚。”张向东也装了回逼,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道。 “什么?你们要定制这么大呀!那我还得问问厂里的师傅。你告诉我你的电话,我下午再打电话告诉你好吗?”对方虽然不相信,但有钱赚他也不会问,那不关他的事。 “好的,我的电话:……。我等你的好消息。”张向东将号码告诉他,就挂了电话,这次他也没有底了。从3英寸直接到20英寸可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题,他估计生产厂家也没有把握。 下午对方的电话准时打过来了,张向东早已守候在电话旁,这件事太重要了,由不得他不重视。他拿起话筒,里面就传来了上午那人的声音:“喂,我就是上午跟你们打电话的,我问过我们厂里的师傅,都说难度太大,我们也没有把握,我们还要实验。如果你们一定要定制的话,价钱会比较高,你们能接受吗?” “价钱不是问题,你们尽管放心做,需要多少押金,告诉我帐号我立马让人给你们打过去。我只要求能尽快拿到坩埚。”张向东作为沈丹青的手下,也学了他狗大户的脾性。也别怪他,长胜投资集团实在是太有钱了。你想想,用中国的员工赚着发达国家的钱,又只在中国消费,这是怎么一个“有钱”了得的。 有钱自然一切好说,对方见张向东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心里就更欢快了,说话嘴里都带着蜜,销售人员的嘴巴子又能差到哪里去。张向东和他在电话里相互协商好后就挂了电话。“希望对方能做到吧!”张向东在心里默默的祈祷。 张向东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沈丹青,这件事情也只有老板能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