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在线阅读 - 第21章 建设船厂

第21章 建设船厂

    船匠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建设船厂和码头。

    有了银子开路,临高县衙的办事效率空前的高,征发徭役的布告很快就贴了出来。

    临高县户籍在册人口将近一万,这次征发徭役要求每户出一人,除去老弱妇孺,以及有功名者和以钱免役者,实际到位的大概一千多青壮。

    按平日的效率,这一千多人要全部集合前往指定地点,没有个把月是做不到的。县太爷这次很卖力,请示知府大人后,派出所有衙役赶赴各村,对各村里长发了狠话,十日之内不赶到博辅,今年粮赋加收三钱“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临高县正赋不高,火耗就是各村最大的负担,现在火耗定额每两三钱,再加三钱就是每两六钱,那就真要了老命了。

    虽然实际上知府大人和县太爷是否真敢这么干还是存疑——因为容易激起民变——但是没有人敢去赌县衙不敢这么做,最好的选择还是乖乖地把人送到指定地点,反正现在已经是六月了,农忙快要结束,青壮们服徭役还能减轻家里的口粮消耗,而且去的地方又不远,就在本县境内。

    在县衙空前绝后的高效率运作下,一千多名青壮十天内陆续到位,在衙役的押送下赶赴博辅——无一例外都住进了木板屋。刘烨银子开路,工匠们日夜赶工,建木板屋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整个博辅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到处都是砍伐的木材。

    这时,博辅造船厂的管事梁小明进行了建厂前期勘察工作。来到博辅,他被人山人海的景象震住了,梁烨的大手笔和高效率让他折服。

    在他的规划下,博辅造船厂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预计建造五个船坞。这个时期的船坞,与旧时空现代化的船坞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就是在岸边挖个大坑,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在其中造船,船造好后,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出。

    当然,来梁小明建造的船坞没有如此简陋。他指导建设的船坞是典型的干船坞: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简易挡水坞门,用于船坞的排灌水;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是半圆形,与坞室相连,在这里安装和修理尾舵。

    当建造船舶时,首先将坞内水体排干,于龙骨墩上建造船体。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建造船坞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挖坑,土方量很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坞室内的龙骨墩,必须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制成,以便承托起巨大的船体,另外由于经常要浸泡在水中,还要有良好的防腐性。

    这些事梁烨全权委托给梁小明了。

    梁小明在刘烨的鼓励下全身心投入了造船厂的建设。

    期间梁小明还与有经验的船匠沟通交流,毕竟要充分听取本地技术人员的建议,才能更好的建设。

    博辅造船厂的建设就在今年的六月底正式启动了,整个临高县都被卷进了这个工程。为了解决一千多名民夫的吃饭问题,刘烨挥舞着银子,开始了全县范围的粮食收购。

    唐家的一百多亩地还没有收粮,就算到了收粮季节也无法满足需要,加上杭州的万花楼,现在刘烨要养活两千多人。要粮食他没有,他穷的只剩下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