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自从一九八四年初,孙少安的砖厂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后,立马正式上道,重新焕发了生机。财源滚滚不断的进入了他的腰包,不久,他便成为了全村的“大财主”。人们已经无法估摸他的纯收入,那可能会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大的金额,包括孙少安本人,也没去统计过砖厂盈利了多少。双水村,在他的带领下,立刻成为了全石圪节乃至全县最富有的村子,家家户户都箍起了新窑,粮仓里的粮食也堆积的满满的,有的人吃不完,甚至拿到石圪节去卖粮,还有的人索性放弃了田里的活,在少安的砖厂里赚下个不少钱,就拿出去买粮回来,顺便在挥霍一番。总之,日子过得要多美气就有多美气。 双水村的这般景象怎能不让其他村子里的人看的眼红呢?凭啥你孙少安就能挣下这么些个钱,而我们不行?大家在佩服他的同时,也同样酝酿着向他一样,搞出一番事情来。尽管全村人致富,并不容易,但至少自己要先把家里的光景过好。今年,全石圪节又多了一个冒尖户,而这个冒尖户仍是双水村的,不过他田海明成为冒尖户倒是没有通过少安的帮助,这样一来更加激发了其他村里人想要致富的欲望。 罐子村就是其中一个村子。它在石圪节村和双水村的中间,几年前,虽说这几个村子都是相当穷的,但是罐子村起码要比双水村强许多。毕竟靠近石圪节公社,拿到上面的经济支援也肯定要比双水村快的多,而现在呢,他们村出了孙少安这么个能人,他带领着全村的人,在短短几年间,让人们腰包里的钱唰唰唰的就上来了,原先都是几个村子到石圪节去贷款,现在倒反了过来,大家都纷纷来找孙少安借钱。他已经不知不觉的被人们视为信贷社了。 这不,今年双水村的田海明也拿到了冒尖户的名额,罐子村的人万万没想到,当年双水村的软蛋田海明如今日子都能过的这么红火,凭啥他们不行呢?人们渐渐地意识到必须要做出点什么变化才行,是的,世事在变,人也应该要变一变了。罐子村的新支书和其他几个村干部,商量了几天以后,当机立断,也决定在他们村子里像孙少安一样,搞这么一个砖厂。现在,党和国家到处在搞建设,砖无疑成了建筑商们最需要的东西。说道罐子村的这个村支书,在这不得不提一下,他是今年正月刚刚上任,名字叫陈建山。据说是十年前从柳岔公社的拐卯村迁过来的。这个人多多少少也是有点本事的,听说,当初上面责任制的文件刚发下来以后,遭到了老支书的坚决反对,而陈建山对此却极力倡导,他曾带着村民们大晚上拥挤到老支书家门口,以一种类似“武力胁迫”的方式,迫使他同意生产责任制。经过几个晚上的“躁动”以后,老支书才同意在罐子村搞责任制。后来责任制有了成效,又赶上当时的副支书辞掉了职位,于是,大家便不约而同的推举陈建山来当这个副支书。八四年秋,罐子村的几户人家因为在土地边界的问题上产生了争执,结果大动干戈,又是陈建山出面来化解几家的矛盾,时间久了,他就不知不觉的成为了罐子村的能人。今年年初,老支书去世,他便当选为罐子村的新村支书。 他接任以来,第一件事就是想把这个村落后的经济面貌改变改变。双水村肯定是已经比不了了,但至少也要超过石圪节村才行。别的不说,陈建山发誓,敢明年罐子村也要出他一个冒尖户。不过,这说起来容易,一旦真正的去做起来,却又有一堆问题需要去解决。首先,村里的钱够不够去开这么一个砖厂?其次,请不来懂烧砖的人,就算到时砖厂真能开起来,也是屁用不顶。再加上选地,人力,工资,记账这一摞子糟心的事,真能把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几个晚上以来,陈建山是为此十分苦恼,天天晚上躺在炕上,都思摸着砖厂的事。这天晚上,他还是和往常一样,为了这个建厂的事,愁得睡不着觉。他一边想改变村里的人日子恓惶的现实,但同时又想逃避.....旁边的老伴仿佛也看出了他的烦心事, 对他说道,“既然你不懂如何去开这个场子,为啥不到双水村去问问人孙少安,看他是怎么把这个厂子开起来的。” “你说的顶啥用呢,你以为孙少安向你一样傻?把经验介绍给了我,那人以后的砖还咋卖呢?也不动脑子想想。” “我听说孙少安在这片名声还不错,你去找人家谈谈,说不定他还真能帮你把这个砖厂cao持起来。” “要去你去,反正我是没这个脸皮。”陈建山说。 “你没这个脸,我为啥要去呢?”她有点生气的说。 过了一会儿,她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忙对老汉说道,“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他说不定会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