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凤穿残汉在线阅读 - 第五十二节 大婚在即

第五十二节 大婚在即

    “都没下聘,就要嫁妆。曹孟德还真是急不可耐啊。”黄县的侯府书房内郭嘉咋舌着将曹cao以汉帝名义发下的诏书合起摆在了案牍之上。

    坐在座的蔡吉面对郭嘉的揶揄也只得苦笑了一下,回头向端坐一旁的黄珍询问道,“黄从事,进贡给朝廷的粮草准备得怎样了?”

    “回主公,五万斛粮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启程发往许都。”黄珍连忙拱手应答道。汉代的斛有两种意思,一是重量单位,一斛为一二十汉斤,折合现在六十斤,十公斤。二是体积单位,一斛为一汉升,折合现在的二十升,一斛的粮食折合成重量约为二十公斤左右。当然不同的粮食也有轻重区别。蔡吉所提供的粮草不可能是纯的小麦或粟米,但就算是参合了杂粮,五万斛粮食也相当于后世七、八吨粮食。这在汉末可不是个小数目。须知当初袁术就曾向前庐江守陆康要过万斛粮食,结果被陆康一口拒绝,这才爆发了后来的孙策讨伐庐江之战。而蔡吉一次性就输入五万斛给朝廷,无疑是解了曹cao的燃眉之急。

    不过曹cao固然是借着这一次联姻的机会暂时解决了粮草短缺的困境,但如此大出血却让蔡吉手下的僚属们看着直犯牙疼。这不在郭嘉讥讽过曹cao之后,刘义逊也忍不住在旁发怪音道,“主公如此慷慨大方,却不知曹cao那边会还多少聘礼。”

    “这五万斛粮食权当上交朝廷的贡。至于聘礼嘛……”蔡吉说到这儿停了一下,环视了一番在场的僚属,继而傲然地伸手一拍背后挂着的牛皮地图道,“还是需本府亲自去取。”

    众僚属眼见蔡吉的手正拍在地图上青州的位置。心中顿时就燃起了斗志。却见史慈一个抱拳向其请战道,“慈愿为主公拿下青州!”

    “请主公准许云为先锋一同出战!”赵云也跟着请命道。南征吕布一战,让赵云赢得了蔡吉军上下的尊重。同时蔡吉及时与袁绍分道扬镳的做法也令赵云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因此赵云并不想错过这次既能取得军功,又能为公孙瓒报仇的机会。

    然而就在一干僚属众志成城地打算发动青州之战的时候,一旁的贾诩却突然冒出了一句道。“不过大婚之际不宜起战事啊。”

    蔡吉经老谋深算的贾诩如此一提醒,当即露出了会意地微笑道,“和公言之有理。本府既已为曹公提供了粮食。就犯不着如此急着为曹军分担防务。”

    “确实如此。袁绍对曹cao的执念可非常人能比。”郭嘉亦跟着点头附和道。

    郭嘉此话一出,在场的僚属们顿时就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原来蔡吉早先曾预言袁绍为了与曹cao一争高下,不会绕过官渡去奇袭许都。起先众人对蔡吉的预言还不怎么相信。但随着官渡之战陷入焦灼阶段。袁绍的所作所为终于应验了蔡吉的预言。而众人在惊叹于蔡吉善于掌握人心的同时对袁绍的这种执着嗤笑不已。

    不过为人谨慎的蔡吉倒并没有因此而轻视袁绍。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抱着这一想法蔡吉不由欠身向众人告诫道,“但也须谨防袁绍军偷袭我部,毕竟本府已与曹公结成联盟。义,而今驻防潍水一线的袁绍军由何人指挥?”

    “回主公,自打袁谭领兵驰援官渡之后,青州的防务便由其部将汪昭接手。”史慈拱手作答道。

    “汪昭?”蔡吉回味了一下这个名字,觉得似乎有点熟悉,可又想不起对方是谁。

    史慈见状不由微笑着向蔡吉提醒道。“主公,汪昭就是当初在马颊河畔夜袭主公,后反被主公施计火烧的那个袁谭部将。”

    “啊。是那人啊。”蔡吉经史慈如此提总算是想起了对方是谁,于是忍不住释然一笑道。“说起来这位汪将军还是第一个尝火药滋味的人,他可是吾等的老对手也。”

    然而眼见蔡吉对汪昭颇为轻视,刘义逊倒是适时地又向蔡吉提点道,“主公,汪昭此人虽脾气暴躁,难当重任。但留守平原郡的辛氏兄弟却都是精明之人,不可不防。”

    蔡吉听郭嘉提起了辛评、辛毗兄弟,不禁收敛起了先前的笑容。的确,相比名不见经传的汪昭,辛氏兄弟可是在汉末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记录。不过让辛氏兄弟特别是弟弟辛毗出彩的却并非袁绍而是曹cao。再一联想到去年辛毗来黄县谈判的情形。蔡吉不由回头向郭嘉问道,“奉孝如何看待辛氏兄弟?”

    面对蔡吉的询问,郭嘉悠然作答道,“辛氏兄弟乃颍川名士。长兄辛评为人忠诚不二,且一直以袁绍长袁谭为尊。但辛评智短,不辨忠义,一味愚忠袁氏,日后必无善终。相较之下其弟辛毗刚亮公直,正谏匪躬,虽身处袁营,却对汉室仍存有敬畏。”

    郭嘉对辛氏兄弟的分析,正应和了后世史料对这两兄弟的记述。蔡吉旋即点头附和道,“奉孝言之有理。汝与辛氏兄弟同为颍川人,不知可否在辛毗身上做做章?”

    “嘉愿出面一试。”郭嘉欣然颔道。

    “善,此事就交由奉孝处理也。”蔡吉在向郭嘉报以微笑之后,又回头向贾诩问道,“和公,不知本府的婚事置办得如何了?”

    “回主公,媒妁已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之礼,且下了聘书,眼下正与占卜请期。”贾诩拱手作答道。

    贾诩所说的纳采、问名等一些列婚嫁步骤指的正是自周朝便传承下来的“书六礼”。所谓“书”,是指奉行“六礼”应具备的种书,即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女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和数量;迎亲书,迎亲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此“书”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字记录。

    而“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就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聘礼;请期,又称告期,即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亲迎,又称迎亲,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如此六个步骤。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只在名目和内容上有所更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打黄巾之乱后。整个中原因战乱而变得动荡不安。值此朝不保夕的时代,民间乃至公卿大夫阶层的婚嫁步骤已然简略了许多。不少地方都甚至都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夫妻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也不要了。而按原有历史进程,也正是从汉末国起皇成婚不再有“亲迎之礼”。直到隋唐年间,皇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开始重新尊照“六礼”行事。

    正因为如此这会儿的曹cao虽只送了聘书就急着向蔡吉讨要嫁妆。可在场众人除了讥讽几句之外,倒也并未对曹cao产生非议。毕竟正是出于对蔡吉诸侯身份的尊重,曹cao才在此非常时期尽量满足“书六礼”的步骤。否则若换做其他寻常女联姻,曹cao怕是仅派几辆装着绵、绢的马车来此,就可直接把人给接走成亲了。

    其实蔡吉本人倒是对“书六礼”并不执着。在她看来自己与曹丕订婚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不过曹cao既然将事情搞得如此隆重,蔡吉也不会加以拒绝,再怎么说她都出了五万斛粮食。其实真正让她感到头痛的另有其事。却见蔡吉在向贾诩点头肯之后,又回头向坐在最末端的工匠行会会长赛鲁班问道,“马伯,本府的府邸翻修得怎样了?”

    从未参加此等重要会议的赛鲁班被蔡吉一点名,当即便微微挺了挺腰板,略带拘谨地拱手作答道,“回主公,后院再过十日便可翻修完毕。至于大堂扩建仍需年后才能完工。”

    原来蔡吉虽已坐拥六郡之地,并受封侯君,可她所住的宅邸却依旧是当初的东莱守府。仅就蔡吉本人以及诸仆役门客而言,若大个守府自然是绰绰有余。毕竟蔡吉不用像其他诸侯那般要养一大家的妻妾。而她本人对一些奢华的装饰也并不感兴趣。因为无论蔡吉将宅邸装点得如何富丽堂皇,都不可能比后世拥有空调、暖气、电视等等现代化设施的公寓住得更舒适。与其花费颇多去置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简简单单来得整洁。然而如今既然要成婚,那就免不了要重新翻修一番。且不论如何将整座守府雕梁画栋,至少也得腾出一个院落来安置即将来此的曹丕以及随行的人员。

    不过这会儿蔡吉耳听大堂的工程要拖过年,不禁微微蹙了蹙黛眉道,“大堂不是只翻新一下,何故变成了扩建?”

    赛鲁班被蔡吉如此一问,不由尴尬地朝一旁的黄珍等人投去了求救的目光。却见后者连忙拱手向蔡吉解释道,“主公明鉴,府邸的大堂过于狭窄,就算翻修一新,也不符合主公侯君的身份。故臣等以为还是直接将大堂扩建为妥。反正现下离主公的婚期尚有一段时日,只要民夫尽力赶工,定能在朝廷送亲使团抵达之前完工。”

    “可是如此一来岂不是又要劳民伤财?”蔡吉面露难色道。其实若非手下僚属一再的要求,蔡吉本不打算在大战在即之际破土动工翻修府邸。可谁知照眼下的情势,这工程量竟是越做越大起来。

    不过一旁的郭嘉眼见蔡吉似乎有停止扩建大堂的打算,却替黄珍等人劝谏道,“主公体恤姓之心,臣等均能理解。然则正如黄从事所言,主公而今已是侯君身份,且坐拥东莱、北海、琅琊、东海、北平、辽西六郡之地,东莱守府已不再匹配主公今时今日的地位。主公或许对此并不以为意。可主公此番受天赐婚与曹氏联姻,青、徐二州定会有诸多名门望族来东莱道贺。倘若主公的府邸过于寒酸又如何能向众人彰显主公‘齐侯’的身份。”

    “奉孝所言虽有道理。可本府值此非常时期如此大兴土木,难道不会因此而被人诟病骄横奢侈?”蔡吉不无担忧地反问道。

    众人见蔡吉如此一问,面面相觑之下不禁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显然他们的小主公并没有因身份地位的变化而萌生享乐之心。这对身为臣的众人而言是一桩好事。不过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有时候必要的门面还是要撑一撑的。这不,贾诩就跟着向蔡吉劝解道,“主公莫忧。自古以来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皆由其所处的地位所定。庶民有庶民的标准,大夫有大夫的标准,公侯有公侯的标准,君王有君王的标准。倘若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不能体现其地位,则尊卑就不能彰显,长幼就不能有别。如此一来,天下岂不是要乱套。故而主公只要不越界,世人就不会责怪主公骄奢。”

    贾诩的话音刚落,连同郭嘉、史慈等一干武在内的僚属,均异口同声地向蔡吉进谏道,“请主公莫要推辞。”

    面对众人的如此盛情,蔡吉虽只得入乡随俗地朝众人颔应答道,“罢了,就按诸君所言,扩建大堂。不过马伯切记不可因赶工而苛责民夫,更不可克扣其工钱。”

    “喏。”赛鲁班赶紧躬身领命。

    蔡吉见该商讨的事都谈得差不多了,正要挥手示意众人散会。却不想贾诩突然拱手进言道,“主公,诩还有一事相商。”

    蔡吉见状连忙点头示意道,“和公请讲。”

    “主公既然大婚在即,理应先行笄礼。”贾诩提议道。

    “笄礼?”众人经贾诩如此一提醒,这才想起蔡吉虽已年满十八可至今都未行笄礼。依照周制贵族女年满十五之后便可行笄礼以示成人,也可在订婚或许嫁之后再行此礼。相比同一时代的女,蔡吉年纪虽有些偏大,但也不算晚。可是这会儿的问题又来了。以蔡吉而今的身份又该请何人来为她主持笄礼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