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明末的那些日子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麻烦上门

第十八章 麻烦上门

    府试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时这一刻便是冲刺的时刻,府试的最后一场考试在诸位学子复杂的情绪中开始了。初来府试共有学子九百余人参加,第一场正场后刷掉了大约六百人,第二场招覆后又刷掉了一百余人,到现在这最后一场考试仅剩下了二百余人来参加,到最后还要刷掉百余人。

    最后一场考试是策论,考验考生的政见时务,和前两场不同的是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所谓“策”是在时事中挑一个问题,让你出一个主意,例如题目是“肃清匪患”,你就条陈几个办法,并且详述利弊,显出你有经邦济世的本领。所谓“论”就是议论是非长短,或者评论下历史人物,诸如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哪一个谋略更高深;或者让你点评下史事,诸如项羽究竟该不该过江东。这些文章你要显出自己满腹经纶、治大国有如烹小鲜般的经邦济世之才,说出道理,自圆其说。

    当然乍一听,还感觉明朝科举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不堪啊,然而这类文章然并卵,仅是考试而已,明朝八股取士,策论也不例外,这类文章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在体式、内容、语言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没有什么价值。试卷发下来,巡考有人举着红纸覆盖的木板,上书策论题目,共有三道。据说会试及以后的考试策论会有五道。

    第一题“安国全军之道”取自《孙子兵法》,原文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翻译过来就是慎战,但不畏战的意思。

    杨越沉思着,崇祯二年,十月,发生的“京畿之战”,皇太极率十万清兵绕道蒙古,十月戊寅日(12月11日)突破长城喜峰口,攻陷遵化,斩明军副总兵申甫以下约7000人,击败明援军4万余人,明总兵满桂,孙祖寿皆战死沙场,着实让朝廷上下都被皇太极打怕了,甚至传出“女真不满百,满百不可敌。”的说法。杨越决定侧重描写慎字,在忍字上面做文章,总不会错的。策论不仅要策要论重要的是要在言之有物的策论间能装逼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杨越洋洋洒洒的开始写道:安国全军之道,在于能忍。若晋平公、司马懿。非惟能自安其国,且终以危人之国;非惟能自全其军,且终以破人之军。是皆能以忍自守。所以,《孙子兵法》曰‘善为治者蓄其怒;善为兵者积其愠。’故,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总的意思是不能临事而承一时匹夫之勇。要安国全军,单靠“忍”,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的话,第二阶段的“怒”,也就没什么威力和意义了。能“忍”者,必在养其“浩然正气”,必然能“一怒而天下之民”;不能“忍”者,不过是徒有“血气”的匹夫之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