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流贼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章 变革(上)

第九十三章 变革(上)

    前些日子,王应熊和樊一蘅的使者过来了。

    汪兆麟和方不同从南京发回来的消息很明确,朱由崧一定不会轻易做出让自己归附的打算。这次王应熊和樊一蘅的人过来,大约就是来试探自己的。

    ......

    朱启明猜得没错,正月底的时候,王应熊和樊一蘅就先后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命令,皇帝让他们火速派出使者去蜀都一探究竟。

    李自成的大顺在陕西的战事结果两人也都有收到消息,他们颇感庆幸。

    尤其是樊一蘅,他身为川陕总督,一向是压力特别大。现在好了,李自成败了,只剩下张献忠。而且张献忠处于一种被官军两面夹击的状态,日子恐怕不太好过。故而朝廷的命令一下来,樊一蘅有些想不太明白:南京那些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张献忠一直是反反复复,此时大可以趁机消灭了他,而朝廷居然又想要招降!以前那些主张招降的人,哪一个不是落得凄惨的下场!他樊一蘅可不想成为又一个这样的人!

    不过,在同王应熊联系了之后。樊一蘅才发现,可能形势不是自己所预想的那样完美。因为在刘文秀的全力反击下,王应熊的日子比张献忠更不好过!

    既然督师王应熊不能够为自己提供有力的帮助,单凭他自己,这场仗还真不好说。

    两相比较之下,樊一蘅只得接受朝廷的命令,派出使者去蜀都。

    蜀都。西王府。

    六部的官员和蜀都及其他各州县的一把手都集中在了这里,他们在进行一场讨论。

    这讨论是朱启明召开的,其实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摊牌。

    当然,摊牌也要有摊牌的底气。凡事谋定而后动,先预测一下最糟糕的结果,再谈接下来的打算。

    朱启明已经有了底气,所以他要摊牌了。

    “李自成作为和本王一同起事的义军领袖,曾一度拥兵百万之众,占据北京,面南背北,登基坐殿。但眼下却一败涂地,把陕西老家都丢了个一干二净。不知道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西王府内那个新式的会议厅里,人头攒动。

    朱启明坐在最前面的台上,声音洪亮的说道。

    “回大王,臣以为,李闯之败,败在不善待百姓。京师百姓深受其害,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了民心,自然败亡!”户部的王国宁带头说道。这家伙掌握钱粮,了解民情,自然是从人心出发。

    “不然不然,我看,还是因为他杀了李岩,又妄自揣测各地百官,臣下不愿意帮他卖命,才会一败涂地!”提起将领,兵部的龚完敬反驳道。

    “我同意龚大人的意见,依我看,吴三桂之所以引清兵入关,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不信任下属,下属自然不会卖力!”吏部的胡默附和龚完敬的意见。

    “臣以为......”“我觉得......”礼部和工部也陆续发表了意见。

    “儿臣觉得......”“末将觉得......”最近被召集回来的各营主将和四将军也相继说话。

    一时间,会议大厅里声音杂乱起来。

    这种情况正是朱启明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提倡的,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自古以来明君都善于倾听意见,这儿的会议室目的就是广纳众听。不过,听也是有限度的。

    “咚咚咚!”

    朱启明用木锤敲了敲桌子上的小木台,示意可以停止。

    他清了清嗓子,摆出大王的威严,说道:谈到李自成在陕西的败局,诸位似乎大多只着重于他进京后不善待百姓,错杀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等方面,却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大顺政权建设上的巨大漏洞,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本王以为前者只能算是大顺崩溃的引子罢了。即使他进北京城后善待百姓,也不出现错杀将领,清兵入关等其后一系列的不利事件,若在基层建设的各方面工作还那样不到位,那天下大乱,被人撵下台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朱启明有意把话题往自身想要的方向引去,才能摆出接下来自己的计划。

    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这话一出,底下坐着的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朱启明隐约听到“有理”“大善”等字眼,他心里很得意。作为后来人,上百年来早已经把李自成分析的很透彻了,他只是稍微捡了几个不同于这些人的观点而已。

    说实话,李自成从起事伊始,就一直没能脱掉流寇习气。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只知攻城,不知守土;只知征兵,不知抚民;只知招降纳叛,不知大力培养自己的基层建设骨干。

    所以,这几点都把它一一扩张,就可以很明确的剖析清楚李自成。也可以让蜀都的人明确当下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从而能更好的执行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