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六十章攻灭桑海帝国

第四百六十章攻灭桑海帝国

    被俘获的黑人俘虏经过阿拉伯人和欧洲商人倒手,直接换成了金币或者大明宝钞。

    大明欧洲各行省的雇佣兵们纷纷赶赴非洲,从大明的摩洛哥行政大区,一个又一个部落向桑海帝国的境内迁移,每天都有近万人涌入桑海帝国境内。

    何宁海的远征军包围了廷巴克图,两万大军围困着这座城市。

    桑海帝国的皇帝伊斯迈尔不甘心放弃这座城市,他调集了一万五千名骑兵和六万步兵。

    何宁远拥有一万二千名骑兵和八千步兵,数量是桑海帝国军队的三分之一不到。不过,从大明帝国的北非摩洛哥行政大区,不断有摩尔人的军队赶过来。

    阿拉伯人哈桑负责接应赶过来的大明摩洛哥志愿军,在明军包围廷巴克图的三天时间里,又赶过来了五千人马。

    这五千人马包括两千步兵火枪手、一千名火枪骑兵、两千名矛骑兵,和六十门火炮组成的炮队,五千人马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摩洛哥人,剩下的都是来自欧洲雇佣兵。

    这支混合部队在桑海腹地通迪比村和桑海帝国的援军相遇,结果兵力占绝对优势、且本土作战的桑海援军掉头就跑。

    在首都廷巴克图等待援军的皇帝桑海帝国伊斯迈尔听奥这个消息,不由得大怒。

    早在公元七世纪,桑海人就在尼日河北岸的登迪建立邦国,因此,桑海作为一个王国的出现,与加纳王国同样古老。桑海王国最初的国都为库吉亚,地处今日马里共和国和尼日共和国的交界处。十一世纪初叶,桑海统治者将都城迁至商业城市加奥。日益强大的桑海越过浩瀚的撒哈拉沙漠,与遥远的北非和地中海发展起了相当广泛的贸易关系,甚至王室墓碑的石料也是从西班牙运来的。当加纳和马里相继称霸西苏丹地区时,桑海曾先后成为他们的藩属。

    然而,桑海民族具有长期独立王国的传统,他们不甘于被外人统治的地位。当马里帝国由于内乱而遭到削弱时,桑海于十四世纪下半叶脱离马里帝国,并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始向四周尤其是尼日河湾以西地区扩张。15世纪中攻占廷巴克图,正式统一西非洲。

    桑海帝国有可靠的财源,大批行政人员从各地源源不断地征集到中央。桑海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为皇帝征收的,作为皇帝私人财产税收;为穷人征收的什一税;农、牧、渔业税、商业税和关税;向大城市商人征收的特别税。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是连年战争得到的战利品。桑海帝国的皇帝利用充裕的财源支付朝廷开支和常备军的军费,王室经常拨款建造或修缮绿教寺庙,资助国内的穷人以及馈赠和救济著名隐修士。

    皇帝将司法事务委派给其代表卡迪或部落酋长负责,这些代表实际上独立于中央政府和其他官吏之外。这赋予桑海的司法系统某种现代特征。事实上,桑海帝国存在着两种法律体系绿教法律体系和传统司法体系。前者适用于绿教社会,通行于廷巴克图等深受绿教影响的城镇。

    卡迪是由皇帝任命的终身法官,他聘请法庭的书记、秘书和公证人等协助办案;裁决则由代表帝国权力的官员负责执行。传统的司法体系仍然在幅员辽阔的农村盛行,甚至许多***大城市。人们在处理家庭内部纷争时,或在共同体内通过族长解决纠纷时,都依然按传统的程序行事。交易采取传统的以物易物方式,更多的则是采用货币形式。小笔买卖多用玛瑙贝,大宗生意则多用黄金、食盐或铜币。输入桑海的商品主要有盐、武器、马匹、铜、玻璃器皿、糖和北非的手工业品,如鞋类和羊毛制品,以及欧洲的布匹。对外则出口黄金、奴隶、象牙、香料、柯拉果和棉织品。除商业外,桑海帝国的采金业、制盐业和纺织业也较发达。

    尼日河流域人口稠密,物产丰饶。那里的居民从事农业、渔业和牲畜饲养业。大城市里的王公贵族拥有大庄园,由奴隶耕作。桑海君主拥有最多的土地,遍及整个尼日河流域,由一村村的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进行耕种。奴隶劳动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多半是战争的俘虏。桑海有一些共同体以捕鱼维生,他们将补获的鱼晾乾或熏乾,然后贩运到帝国各地。萨赫勒地区边缘国家和马西纳河谷居民的牛羊饲养业较发达,对城镇居民而言,是奶品和rou食的重要来源。事实上,农业地区的产品相当大的一部分都送到市场销售,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并换回乡村居民所需的食盐之类的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