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午谷奇谋的议论
关于“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了南蛮叛乱修整军队以后向后主刘禅奏请北伐曹魏,后主同意北伐,同年诸葛亮出师,此时诸葛亮帐下大将汉中太守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那么此计是否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诸葛亮错失战机,或者说此计能否称为“奇谋”呢? 笔者以自己浅薄的见识来谈谈对此“奇谋”的看法,首先笔者从所谓“奇袭”出发,明末的时候,包括李自成、张献忠在内的四万农民起义军妄图从四川偷渡到陕西,走的是车厢峡,车厢峡与子午谷一样,都是陕南古道,结果“峡四山巉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明史.陈奇瑜传》),整整二十天被困在峡谷中受到陈奇瑜部明军的围攻,损失惨重,若是换做子午谷,且不说会不会有伏兵,起码短时间内通过,已达不到奇袭的效果。那么蜀军出子午谷的作战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惨痛的战例还有明末闯王高迎祥,试图穿越川陕古道,走了近半个月都没走出险要……还在黑水峪被孙传庭伏击,并被擒获押送京师,也就是说所谓10天穿越子午谷本身就是极不现实的行为,下面再举一个三国同时期的例子,曹真也曾经率军走过斜谷,“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三国志.曹真传》)此处曹真领兵走了三十日都没能成功走出子午道,可见蜀军要实现十日飞越子午谷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还不算天气对行军的影响) 笔者意下第二点商榷之处在于假设魏延率军成功穿越子午谷,夏侯楙一定会弃城而走吗?笔者认为夏侯楙虽然无能但未必会因此弃城而走,关于夏侯楙一定弃城这一点恐怕是魏延自己美好的假设,退一万步讲,即便夏侯楙弃城而走,难道郭淮、张郃等人也是也坐视不管?如果夏侯琳没有逃走,魏延的万余人的部队岂不是深陷曹魏腹地?再者,夏侯楙坐拥大兵,虽然战所不足,守也是绰绰有余的。在守有余的情况下,夏侯以正常的智力多半会选择坚守坚城,这样一来,魏军可以从容从雍州前线调兵回援关中,魏延所部的“奇袭”优势将荡然无存,显然在关中大平原上以魏延所部的精锐步兵难以和魏军骠勇的骑兵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