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史可法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初次议政

第十四章 初次议政

    颁谕天下之后就开始大封群臣,也就是开始组建朝廷的班子。毫无疑问,史可法凭借他以往的地位以及这次行动中的完美表现,成为无可争议的文臣第一人,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若不是他一力推辞,本来内阁首辅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而在这次大封群臣中,东林党人大放光芒,很有一些重要职务都被东林党人囊括。例如姜日广,东林党人,官拜内阁大学士,次辅……

    钱谦益,东林党领袖,官拜礼部尚书……

    其他一些人也都是东林党眼中的正人君子,如高弘图,官拜内阁大学士,首辅……

    左懋第,内阁大学士……

    堵胤锡,内阁大学士……

    黄道周,吏部尚书……

    张慎言,户部尚书……

    刘宗周,左都御史……

    何腾蛟,工部尚书……

    常延龄,锦衣卫指挥使……

    韩赞周,撤去南京守备太监一职,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当然,由于这次正式撤销了东厂,而东厂首领一般都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兼领,韩赞周的权势比起他的前辈小了很多。

    以上都是文官的情况,至于武将方面,本来朱由菘的意思也要加官进爵的,不过被史可法阻拦了下来,他心里很清楚,眼下的这些武将,只是将而根本不武!

    其中像刘良佐之辈,更是赤裸裸的投降派。眼下只是时机未到而不能铲除,那里还谈得上封赏。朝廷新立,一定要赏罚分明,树立起朝廷的威信。最后朱由菘采纳了史可法的意见,取消了原来准备的‘伯’的封号,仅以口头激励一番,外加少许财帛赏赐了事。

    至于赵之龙等一干勋臣,和武将享受同等待遇,虽然他们在大殿上表现平静,不过回家后能否保持这种心境就另当别论了。

    任命公布后,金銮殿内喜气洋洋。诸多官场新贵互相看看,个个都是精神振奋,一扫历年以来朝堂上的颓唐之势。总的来说,这次朝廷班子十分完美,基本都是些正人君子占据了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就有一番新气象。

    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中,身居首辅之职的马士英之辈,由于没有从龙首功让他捞取,此时依旧在做他的凤阳总督而已。当然,在史可法看来,任命中也有若干不和谐因素,例如何腾蛟出任工部尚书,他就是不赞成的。因为按照他了解的历史,以何腾蛟的心胸,做个县令还差不多。

    怎奈何腾蛟在文臣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提名他的人很多,而他史可法还不能做到一家独大,所以只能如此了。不过大体来说还是可以令人满意,最重要的内阁都是才干之士。

    特别是姜日广和堵胤锡的加入,一个以敢于直言闻名。再也不会出现类似先前的泥糊学士。而堵胤锡,更是难得的战略家,让他来参与国策,人尽其才。至于其他一些要害部门的人选,也是按照他的意见来的。如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这二个职位十分重要,一个管着钱袋子,一个管着官帽子。而现在分别由张慎言和黄道周出任,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先说张慎言,是此时难得的经济学家。对于赋税也有独到的见解,为人又清廉正派,出任户部尚书最适合不过。至于吏部尚书,由黄道周出任也是恰到好处。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在太平时期,可以说是六部之首。需要最公正严明的出任!

    而黄道周被誉为“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这样的人出任吏部尚书最合适不过。

    另外一个重要的职位就是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下辖六科十三道。“职专纠劾百司”。由刘宗周出任。刘宗周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出任左都御史也是人尽其才。

    至于史可法他这个兵部尚书,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如今的乱世,是绝对的六部之首。

    兵部尚书管着枪杆子,而在这种乱世,枪杆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接着群臣以史可法为首,一一拜见新帝,君臣之间互说共勉的话。要说这一天朱由菘的表现也算难得,由于这是他第一天登基为帝,也是第一次朝会,所以尽管他觉得十分的无趣,还是硬着头皮支撑了整整一天。

    而在朝会结束之后,难以压抑心中喜悦的众位大臣经过商议,全都集体不回家,一起去姜日广的府邸狂欢痛饮。开庆功宴!就连一向严谨的史可法也破例了一次。

    因为他知道,历史已经被他改变,新的时代由此到来!

    譬如说,在原本的历史中,朱由菘登基是在五月十五日,而现在呢,整整提前了一个月。不要小看这一个月,在原本的历史中,南明一年之后即告灭亡,而现在硬生生多出了一个月,在逆转历史的进程中又增加了一块砝码!

    其二就是史可法自身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原本的历史中,史可法由于站队错误,虽然在开初也被封为首辅,可是很快就被马士英取代,一脚踢出了权力中心。而现在呢,马士英还在老老实实做他的凤阳总督。文臣第一人和他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而史可法则是当上了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无可争议的朝中第一人!

    当然,就是在这样庆祝的日子里,史可法也始终保持着清醒。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再过六天,就要发生举世瞩目的山海关大战,而这一战,奠定了建奴入关的基础。

    而再过十七天,北京城再一次易主。

    多尔衮将在金銮殿,接受满汉百官的朝拜。实现了历代女真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马踏中原!只是,这对于千千万万汉人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所以说,任务还十分艰巨啊……

    第二天,百官精神抖擞的上朝,不过却出了意外。朱由菘由韩赞周陪着出来,只是露了个面,就回后宫去了,只留下一个口信,一切事情全权委托给史可法处理。众位大臣一听面面相觑,这才登基了一天就暴露本性了吗?

    韩赞周见状,连忙出来解释:“诸位先生不必怀疑,皇上确实是病了。御医已经确诊,是染上了风寒。”韩赞周作为新晋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直陪在朱由菘身边,知道的比较清楚。朱由菘确实是病了,一是从淮安前来,太过兴奋,所以吹了不少江风。

    接着在下船的时候,又是受到了惊吓,如此一来二去,肥胖的人本身体质就不好,就染上了风寒。用御医的话说就是风邪入体,需要精心调理几日。

    听韩赞周这么一说众位大臣这才释疑,高弘图等几位内阁大学士互相看了看,倒也并无多少担忧之色。对他们来说,朱由菘上不上朝无可无不可,离开了他朝廷照样运转。大明朝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万历躲在后宫几十年,各部大员多有空缺,朝廷照样运转的井井有条。

    “宪之——既然圣上全权委托给你,那咱们就去议事堂处理国事吧,今天各地递上来的奏折已经有不少了。”内阁首辅高弘图微笑着道。他很清楚,他这个首辅也是史可法给的,所以史可法上朝,他就是次辅,史可法不在,才轮到他。

    “也好。”

    史可法点点头道。接着和另外三名内阁大学士一起走进议事堂,不过史可法另有独到之处,他还一并叫上了六部尚书一起参与。

    因为内阁处理的所有事物几乎都和六部有关,而让这六部尚书一起参与,正所谓自家知道自家事,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这也是史可法从后世的管理学中学来的。

    当然,六部尚书各自下辖一部,也有许多日常事情要处理,不可能一直呆在议事堂内。所以史可法提出了一个试行办法,每天上朝之后一起共事半个时辰,并且安排人手隔天就把各种奏折归纳好,例如户部的,吏部的,并且按照重要性一一区分,这样一到议事堂就能迅速上手。

    史可法的这个建议提出后,众人都觉得好。既然都赞成,史可法命人找来了一张大圆桌,类似后世的圆桌会议,这十一人上去之后可以随意坐,不分主次。这样内阁大学士制定国策,六部尚书补充完善,这样就要稳妥的多。这也是日后著名的十人堂。

    而之所以不是十一人,因为史可法一般都缺席,而如果史可法也出席的话,那就意味着是关乎根本的国策了。

    如此十一人鱼贯走入议事堂之后,在大圆桌上坐下,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就开始议事。而讨论的第一个国策就是史可法提出来的,也不和国计民生有关,而是和这些大臣们有关。

    史可法的提议是延迟早朝二个时辰。

    明制一天有三次朝,称早朝、午朝、晚朝,早朝总要在天不亮就朝会,那么这些大臣四更五更就要起床,(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

    夏天还好点,冬天就更受罪。日久天长真是苦不堪言。更不要说在座的差不多都是老头子了。

    要说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制度,本意是好的,想多挤出些时间,多处理一些国家大事。可是实际效果恰恰相反。想想看,半夜就要起床,睡眠根本不足。能有充沛的精力处理国家大事吗?

    其实对于这个弊端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可就是没人提出来,文人都是很爱惜名声的,怕背上一个懈怠政务的名声。可是史可法却不顾及这个。只要是对于国家有利的,他就要提出来。

    更何况他现在是这个帝国的实际掌门人,他不说谁说!

    当然,这条建议提出后,姜日广,左懋第等人都劝过史可法,可是史可法执意不听。姜日广等人劝他是出于朋友之义,可是他们也明白,从大局出发,确实对朝廷大有好处。

    于是史可法的这个提议最后一致通过。

    当然,光是这开场白,很多人就感受到史可法和以往不同了。

    接着的第二条,也是史可法提出来的,就是减免赋税,废除令老百姓闻之色变的三饷,剿饷,练饷,辽饷。

    史可法清楚,征收三饷绝对是得不偿失。明末的吏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朝廷征收三饷,下面经办的小吏欺上瞒下,百姓因此要支出的银子要数十倍于正饷。如此逼迫之下,要么举家逃离成为流民,要么铤而走险成为流寇。

    由此造成的恶果就是流寇越剿越多,剿不胜剿!收来的那点银子支付军费还不够,朝廷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