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废新帝董卓篡朝纲 置移民张易定边疆
次日早朝,百官只有半数上朝,看到殿前立着几口大鼎,全部烧满了开水,都极为恐惧,想要退回,宫门已被西凉兵控制,只好硬着头皮进入大殿。 董卓站在龙椅旁,手拿一册,宣读了数十人名,只有几个在场,都被甲士直接丢在殿外大鼎内,其余大半都没有来上朝,董卓遂令甲士去官员家中勾拿。 见到群臣害怕,李儒乃取一策读之:“汉室不兴,缘于两贼,外戚宦官,把持朝政。屠狗之辈,挥指群雄,阉党寺人,皆封列候。宏儒大贤,抱阙于野,英雄边关,餐草食露。更有甚者:不肖袁氏,甘为爪牙,助纣为逆,弑君罔上;饱读诗书,胸无点墨,故庸风雅,男盗女娼;心无大义,随风摇摆,舔痔迎欢,专务倾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今朝屠逆,非为好杀,矫枉过正,实属无奈,为国利民,甘担恶声,破肝裂胆,无以为惧。” 群臣听罢,皆惭且惧,没有一人敢出声。 董卓乃命李儒宣读敕文:“外戚何进,弑君犯上,孝灵皇帝,遗恨而薨;皇帝承嗣,海内侧望。长子刘辩,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扶逆而上,忝居大位,天下苍生,必受荼毒。太后何氏,教无母仪,统政荒乱,善妒心狠。鸠后悬母,朝中志士,目眦尽裂,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少子刘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永不回京。着何后自裁,儆犹不孝。并奉先帝遗志,奉太子协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毕,董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自抱刘协坐于龙案,让百官一起参拜,是为献帝,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少帝和何后都伏地号哭,群臣默然以对。 待百官参拜完毕,董卓抱着献帝来到殿前,另置一案,捞所烹尸骨并三牢遥祭陈蕃李膺,众官股颤跟随一起参拜,事毕,董卓大封百官,自任太尉,领丞相事,前后所有赏罚皆未提张易和江南将官之名。 散朝后,百官不敢聚拢,具各回家,心态不一,当夜携家潜逃者二十余人。董卓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逃犯,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董卓手下那些西凉铁骑都大部都是边章旧部,本是穷惯了,哪见过这等繁华之都,趁势抄略,整个京城一片血雨腥风,京城大户商店轮番被抢,惟独张易的骠骑将军府,由于董卓下了严令,并派兵于府前站岗,虽空无一人,却完好如初。江南商家和黑道人员和那些被张易裹胁走掉的官员,由于提前撤退,皆免于难。 董卓还派人出城四处勾索,所派之人皆西凉虎狼之师,借机出城抢夺财物妇女,有反抗着,杀全家以头悬于车架,扬言杀贼大胜而回,司州之地,被搅得乌烟瘴气,豪门大户尽招其祸。 董卓见朝廷已安,天下已得,自此骄横跋扈,每夜出入宫廷,夜睡龙床,*后宫。 张易出京之时裹胁众多官员全家出走,那时事急,铁血营根本没多解释,当然那些拼死不去的,铁血营也不会为难,但凡是被张易点了名的,不去就一律绑走。 从京中绑来的很少有那些世家豪门之人,都是凭着真才实学踏踏实实干事的,这些人不仅有才干,而且在他们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推翻现有豪门的意识,对大汉也更忠诚,这些人正是张易需要的。这些人中知名的有很多,像钟瑶、陈纪、郑浑等。还有几人是因为其未成年的儿子是张易必得之而后快的,例如周异,所以把他们全家都带来了。 被绑的官员到扬州后,虽然被妥善安排,仍不能解他们闲气,整天围着张易府门问罪,都被张易以事避开,后来京中传来董卓进京,大肆杀戮众官,而许多人都在被追杀名单上时才幡然悔悟,又来谢罪。 张易不以为意,也不安排事务给他们,只是让人组织他们去考察,张易的意思是等他们真正了解在扬州应该怎么做官时,才会把他们放出去,那时这些人就会少犯点错误,对大家都有好处。 董卓没有了吕布照样杀了丁原,也站稳了脚根,这厮当初发布的两篇檄文说的真是好听,让张易都懵了几天,以为这厮多少年一直是被人冤枉的,那知一个月没过,就原形毕露,看来这只是李儒的文才了。 董卓对张易不褒不贬,不闻不问,好像把张易忘了。张易知道他是害怕自己,当然也懒得理他,自己该干嘛就干嘛,至于恶人就由他去当了。 张易的到来使历史事态有了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历史走向,原来的历史事件内容和过程变了,结局却差不多。当然也有例外,吕布很听话,留在并州没去搅浑水,若吕布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张易为他保全了名节和姓名,定要感激地把张易臭脚亲肿不可。 现在吕布自任并州牧,并州土地肥沃,现在没有外族侵扰,京城还来了不少人帮他打理内政,同时来的还有好多商人,运来各种生活物资,百姓很快安定下来。帮助吕布治理并州的都是张易原来在洛阳的人,他们从洛阳撤退后,部分回到江南,其他都来到并州,帮助吕布打理政务。吕布现在只要带着骑兵纵横塞外,掠夺匈奴和鲜卑的小部落,同时享受着美酒女人,这是他最钟意的事了。 并州处于黄河中游,张易派那么多人力过去,就是为了在那里多种植树木,趁现在还没有荒漠化,及时治理那里的环境,如果保护住并州水土少流失,那么下游的幽青两州只要疏通好河道,将是大汉的产粮基地。 黄忠帮张牛角等三人各精选了一万正规部队,并派人负责他们训练,其余都按原来编制散在边郡,自由开荒种地,牧马放羊。他们从山上下来,到了关外的平地上不仅可以自由耕种,还分到了匈奴和乌桓的资产,当然没有一丝怨言。由于塞外胡骑仅仅是远遁,随时可能回来终结他们的滋润生活,因此部队训练起来相当认真,连那些屯田的也积极训练。 当地原来百姓由于和胡人杂居,一直受尽欺凌,现在胡人被赶走了,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他们也知道这些黄巾迁来是帮他们一起抵御外族的,而且来了也没有抢他们的土地,因此相互之间还比较融洽。 幽州牧刘虞现在的州府搬到渔阳,只管辖代郡、渔阳和上谷三个边郡,负责教化三郡百姓。这个地方刚刚恢复平定,被张易免税三年,再交给刘虞这种贤人管理实在合适不过。为了化解他和公孙瓒的矛盾,张易给了公孙瓒诼郡太守的位置,他的两千骑兵也让他带到诼郡,张易也免他三年税收,一郡之财给他自由发展,只要保证过往商队的安全就可以了。 其余四个边郡由骠骑将军府东北边关行营管理,暂由镇北将军张辽带管,沿海所有港口都属骠骑将军府管理。 董卓弄权后,司州百姓为了躲避西凉骑兵sao扰,都到外面逃难,有的碰上扬州接士兵和官吏的家属的队伍,就跟随他们来了扬州,结果规模越来越大,扬州只好派出接应的部队,都打着骠骑将军旗号,连西凉铁骑也不敢阻拦,更不提那些州府官吏了,甚至好多官吏也弃官随往。 这一次移民高潮开始在司州,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州,扬州的部队,开始只负责接应,后来直接在各地怂恿居民移居扬州,扬州富庶安宁,结果各地民众都争向前往扬州,移民中就多了中小商人和地主,他们都知道乱世将起,留在当地可能就会送命。 让他们来扬州当然不可能留在吴郡等地,都被送往会稽南方的港口了,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补给港,驻扎的只有水手,物资也是从外地运来的,要想让这些港口发展成城市,就需要各色各样的人,尤其需要那些商人,来此的移民享受很多的优惠。 那些人到了秣陵,听说是坐船到会稽,开始都高兴得争着上船,大船在长江里相当平稳,有些晕船的被其他人当成笑料,等大船进了大海,所有人都顶不住了,就差把肠子都吐出来。那些水手都是从晕船过来的,除了强行逼他们吃东西外,根本不以为意,在他们都以为要死在海上时,大船靠港了,这帮人急忙上岸,才发觉等待他们的只有海边的一个小港口,并被告之以后他们可以在港外的空地随意耕种,也可以到港口做工开店。海港的水手只保证他们生命安全,是不会管他们是否水土不服,反正住久了,自然就好了。 这帮人根本不知道被送到那里了,港口外面都是深山老林,他们自然不敢乱跑,而且港口的军队对他们也很不错,不仅给他们提供吃的,还借工具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建设自己的家园。等不停的有人被送来,这些南方的港口逐渐繁荣起来,那些先来的住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真的比家里好,不仅水清澈得多,随便找块地,种下庄稼就能长,还有个好处就是这儿不冷,冬天很好过,不像家里很难熬。 除了益州刘焉例外,其他地方官员还没意识到马上的军阀割据,势大者也没想到自己能割据一方,所以对移走流民比较赞成,这些人留在当地只会分掉粮食土地,现在张易把这些人移走,都是求之不得,有的还派兵护送,当然也是怕移民过程对自己的州郡产生破坏,但是后来规模变大,他们想制止也就晚了。 在董卓控制朝廷的一年里,足有近三十万人口进入扬州,十万进入东北,还有十万多人来到青州的东莱。他们好多都是全家搬迁,虽然带来大量钱财粮食,还是给三地带来巨大人口压力。好在东北地广人稀,扬州南面也一直扩建港口,而扬州诸人对移民事务相当熟悉,在忙过最初的半年里,基本把来人都安排稳定下来。 安置在东北的乌桓已经在张辽出兵帮助下,把高句丽灭了,又从扶余抢了不少地方,现在单独成立乌桓郡,也生活得很好,东北这次迁去近十万人口,刚开始的生活全靠他们支持。 东莱郡在蓬莱和崂山建了两个大港,这次迁过来的十几万人,大部分是商家,他们搬家带来的商品足够维持生活,现在已经有港口城市的雏形,蓬莱港是江南到东北航线的补给港,崂山港是中原物资转运的集散港。 移到扬州的三十万全被送往福州,泉州和厦门三个港口,那里原来一片荒凉,现在猛然进了这么多人,光房屋修建就花了几个月,粮食更是把江南的积蓄花了一半,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海船供应,真不知他们怎么活,但也是这些人,使原来很小的补水港的一年时间变成热闹的沿海城市。 张易堂而皇之的移民其实也是在威吓董卓,提醒他大汉的疆土上还有一个骠骑将军,是专门负责平乱的,张易可算把董卓吃透了,知道这种他其实很胆小,见到比自己更恶的只会逢迎而不敢挑战。 张易在全国移民,董卓当然知道,但离扬州太远,鞭长莫及,另有原因是为了一些小民去得罪张易,根本不划算,况且大部分地盘也不是自己的,人移走了力量自然小了,对自己威胁也小,因此一再忍让,但对于洛阳官吏,却更加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