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回 盛妃中殇王后丧礼

第一百七十回 盛妃中殇王后丧礼

    作者按:

    【为给读者一个较为有点难度的了解西周文本原貌,本文没有整体直接翻译文句完本意思,而是采用加注的形式,来全译原文,这也是本部小说唯一一回有难度的没有翻译的史料文本,如果读者觉得古奥难看,下次另附本章完全翻译文本,让读者轻松一读。】

    三日后,戊寅日(九月十五日),穆王一行从重璧之台东回到了泽中(阳谷,靠近菹台),泽中寒氏接待穆王一行,逄伯说感到不适,穆王让随行御医为其诊断,御医说:“逄伯得的是风寒,需要就地休息。”

    穆王下令大军就地驻扎,穆王和盛妃住在泽中行宫。

    第二天早晨,盛妃说自己也感到不舒服。穆王让随军御医为盛妃诊断,御医说:“盛妃得的是寒疾,和逄伯是一个症状。”

    穆王当机立断的下令道:“在所有人的茶水里加上御寒疾病的草药。”穆王担心大军被传染上寒疾。

    传令官得令,迅速传令而去。御医给盛妃熬药治病。

    盛妃生病,穆王很是心疼,盛妃说:“陛下,臣妾口渴,想喝浆。”

    穆王令侍女前往寒氏处用壶拿些豆浆来给盛妃饮用。仕女应诺,用壶打来豆浆,穆王亲自将豆浆倒到碗里,扶起盛妃,喂盛妃喝下。

    半月后甲午日(十月初一),进入孟冬季节,盛妃病情加重,在泽中也不是长久之计,穆王令大军西行,自己带盛妃到她哥哥盛济昌意城的重璧台哪里去看病疗养。

    待穆王带盛妃到了重璧台之后,盛妃已经奄奄一息,穆王甚是吝惜,痛不欲生。盛妃病危,穆王下令通知所有直系亲属和相关人员前来昌意城。

    长子太子伊扈,长女王女叔姬,次女仲姬,小女季姬等等都已连夜赶到重璧台,父亲盛伯及其亲属也赶到,大臣大祝曾,井利,等也及时赶到。

    第四天,壬寅日,(十月初九)盛妃薨毙(hongbi)。穆王中年丧妻,悲痛不以。盛妃从生病到病故,前后坚持了二十三天,盛姬殡天薨毙,穆王令将遗体安放在毂(gu)丘之庙(即仓颉之庙),设立灵堂。

    盛妃病故,史录官记下这段历史经过,刻辞曰:“戊寅日(九月十五日),天子东狃于泽中,逄(pang)寒疾,天子舍于泽中。盛妃告病,天子伶之,泽曰寒氏,盛姬求饮,天子命人取浆而给,是曰壶。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盛姬告病,天子哀之,是曰哀次。天子乃殡盛姬于毂丘之庙。”

    盛姬生病事情的经过记录的比较简单,这里的东狃:指转头东回。泽中:阳谷寒氏之地。哀次:再次,多次哀叹,悲哀。毂丘之庙,重璧台边上的仓颉之庙,仓颉被称为字毂。

    国之大事,祀与戎。盛姬时年55岁,中年而薨(hong),英年早逝,属于中殇,得按照中殇殇礼来办,称为殇礼。穆王交代,既然如此,就按照黄河与济水之间的韦地(滑国地区)、谷地(尧葬于谷村成为谷地)、黄城(内黄,皇帝之子少昊和孙子帝喾的城邑)这三个地方的丧礼风俗来举办殇礼。

    曾祝带领女巫周姑、内宰井利、内史策、官人亓(qi)职、史录,抗者、巨匠等人联合主持祭祀殇礼。史录也为其中之一,记录了全部丧礼过程,而且非常详细,抄录详解如下(括弧内文字为备注):

    壬寅日(十月初九日),(穆王悲哀之极,宣布盛姬薨毙,命开始致哀。)天子命哭。启(开始)为主(丧主入庙守灵),祭文宾丧(诔lei文哀辞,吊孝宾仪程序)。

    穆王女叔(姬)为主(长女),穆王宾之命终哀礼(命宾客开始哭丧),于是殇祀而哭,内史执策(手捧册书),所(灵堂祭祀场所)官人亓职,曾祝敷(摆)筵席,设几(桌几),盛馈具(馈送用具礼品非常众多),(有)肺盐羹(咸肺羹),脯枣醢(hai,rou铺枣泥酱),鱼腊(腊鱼)糗(qiu)韭(韭菜饼)百物,乃陈腥俎(zu)十二(盛放在十二只青铜食俎器里),以及干豆(猎物干货)九十(只),还有(青铜)鼎、(青铜)敦、(青铜)壶、(青铜)尊四十(食)器,曾祝(出)祭食,进肺盐(咸肺)祭酒(祭祀用酒),乃献(给)丧主伊扈,伊扈受之。

    祭女(祭祀女巫周姑),又献(祭酒给)女主叔(姬),叔(姬)拜受。

    祭祝报祭殇(主持祭祀礼仪的曾祝,按照名单喊叫前来跪拜哭泣哭丧),大师(太师)乃哭即位(就来到灵堂哭泣),毕哭(哭毕,哭完),内史策而哭(内史策接着再开始哭泣),曾祝捧馈(手捧祝帐)而哭,御者祈(祈祷)而哭,抗者觞夕而哭,佐者承斗(手拿笆斗)而哭,佐者衣裳佩(手捧寿衣)而哭,乐人陈(手捧)瑟、琴、芋、鈅、获(等)而哭,百众官人、各其职事(等人)以(开始)哭,曰侍女错踊(侍女们不分先后,一起踊进灵堂而哭),(哭)九(次)乃终(终止)。

    丧主伊扈哭,出造舍(走出守孝灵堂的偏屋),父兄宗姓及者从之(姬姓后辈全部跟着。)

    佐者(开始)哭,而彻馈及铜壶、铜鼎、铜俎豆,众宫人各其职皆哭出(众宫人各斯其职,哭着而跟随其后),井利事后出而收。(等到哭丧结束之后,井利开始收拾整理这些祭祀用品。)

    (第二天),癸卯日,大哭,殇祀而载。(又按照殇祀之礼,开始大哭,出祭。)

    (第三天),甲辰日,天子南葬盛妃于乐池(繁水南,昌意城,昌乐,)之南,天子乃命盛姬之丧(丧礼规格)视王后之法(视同王后,按照王后的葬礼规格来安葬),也不邦后于诸侯(也不通知诸侯邦前来吊孝),按照(黄)河、济(水)之间(的)共事(丧事礼节来举行),韦(地)、谷(地)、黄城(内黄地区)三邦之事(葬礼之法)(进行)辇丧(车辇拉着走),七萃之士,抗者即车(抬棺材的人上车扶着棺材),曾祝先丧(曾祝走在丧车的前面),大匠(这个人)御棺(安排棺材最后事情),日月旗(大常旗,功德旗),七星之文(属相七星图),鼓、铜钟以(陪)葬,龙旗以鸟以建钟(铜钟上铭刻着龙图凤鸟),龙以建旗(旗上绣着龙图),曰丧之先后及哭踊者之间必有钟旗百物丧器(这是表明亡者与哭丧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鈡、旗、以及所有百件丧器,表明亡者的身份和地位),井利典之(井利一一点清),列于丧礼,靡有(没有)不备。

    击鼓(开始)以行(举行行走)丧(丧礼),举旗以(表明)劝之(劝阻不要再哭),击钟以(开始)哭,弥旗(挥动着旗子)以节之(表明告一段落),曰祀大哭(这叫祭祀大哭)。九而终(举行九次终止),丧出于门。(然后拉着丧车出丧。)

    丧主(太子伊扈)即位(领丧车),周室父兄子孙陪之,诸侯属子王吏陪之,外官王属七萃之士陪之,姬姓子弟陪之,执职之人陪之,王臣姬姓之女陪之,宫贤庶姜陪之,哭者五倍,踊者次从,曰,天子命丧,一里(路程)而击钟(停)止哭,曰:臣人(大臣)哭于车上,曾祝哭于丧前,七萃之士哭于丧所(陵墓),曰:小哭错踊(小哭不讲先后次序,一起上去哭泣),三踊而行(每行一段路要小哭三次),五里而次(五里路程也是如此),曰丧之舍至于丧次(去世的地方与灵堂之间的距离),五舍至于重璧之台乃休,(去世的地方与灵堂之间的距离有五倍之远,才到了重璧之台,才终止。)

    王上乃周姑繇之水,以圜(huan)丧车,是曰車,曰殇祀之。(穆王按照殇祀之礼,让周人卜筮周姑用做过巫法的巫卜之水,来围绕灵车喷洒,这是殇祀之人的礼仪。周姑,周人巫婆,繇(zhou)之水:占卜施法之后之水,圜(huan):围绕。用巫卜之水,祭洒灵车,这是黄河济水韦、谷、黄三个地区对早世者殇祀的一种礼仪,表示去掉晦气和不幸,得以超生轮回。)

    (送葬之后第七日,即十月十八日),辛亥日孟冬,(两个临近昌意城最近的南北两位诸侯)邢候、曹候来吊,内史将之以见(禀报)穆王,穆王告诉说,不予而辞(谢辞,推辞不要来吊孝,)邢候、曹候乃吊太子(转去向太子吊丧,太子哭出(毂丘)庙门,(守孝)以迎邢候,再辞劳之,(再三恳请谢辞不要吊孝,)候不答拜(他们不答应,一定要吊丧),邢候(拜)谒(ye)哭于庙,太子先哭而入,西向即位,内史、宾候(邢候)北向而立,大哭九(次),邢候厝踊三而止(对着停放待葬的棺柩跪走三次方止),而出。太子送邢候至庙门之外,邢候遂出,太子再拜送之。

    曹候庙吊,入哭,太子送之,亦如邢候之礼。

    (邢候来的第二天),壬子日,天子具宫(在行宫)见邢候、曹候,(邢候、曹候施周礼朝拜天子大礼),天子还返,(天子要回礼),邢候曹候执见拜天子之武一(邢候曹候坚决执意不让天子回礼,都拉扯起来了。天子也就作罢,不再回礼。按照葬礼礼仪,要给吊孝者回礼叩拜,以谢之。)天子见之乃遣(之后,让他们回去),邢候,曹候归于其邦(回自己的封地),王官执礼,共于二候如故,曰,天子出宪,以式。(王者的下属官行周礼,和邢候、曹候对天子的礼仪没有什么两样,这是天子的威严,天子到任何地方都一样,不需回礼。)

    (出葬后,第一个头七之后,还要举行两日和上次殇祀时的殇祀之礼一样,殇祀如初。)

    (十月十九日),癸丑日,大哭而。

    (十月二十日)甲寅日,殇祀大哭而行,丧五舍于大次,曰,丧三日于大次,殇祀如初。

    (上面是车丧,到了三七,二十一天,十月二十九日就要正式下葬。)

    辛酉日(十月二十八日,正吊),大成,百物皆备。

    (十月二十九日),壬戌日,(下)葬,史录繇(摇)鼓钟,以赤(红色)下棺,七萃之士,士女错踊九(不分先后踊过去大哭九次),丧下(棺下,入土为安。)

    昧爽(丧事哀吊中,昏昏沉沉的头脑开始清爽)。天子使嬖人赠用文锦明衣九领,丧宗伊扈赠用变裳(孝衣改换素衣,女主叔(姬)赠用茵组,百嬖人官师毕赠,井利乃藏,报哭于大次,祥祀,祝丧罢哭,辞于远人(路远的人先要辞行),(穆王)为盛妃(赐)之谥号曰:“哀淑人”,天子之丘(天子未来的王陵),是曰淑人之丘(就是淑人的陵墓)。

    葬礼已毕,三日后穆王东行,十一月初二,即十一月乙丑日,天子东征(从重璧之台东行到女儿家五鹿城),舍于五鹿,(女儿)叔(姬)思(念母亲大)哭,是曰女之丘。(这是穆王女儿的封地采邑五鹿之地。)

    穆王在女儿家过了两天,之后,十一月丁卯日,天子东征,钓于(黄河南边)漯水(之上),以祀淑人,是曰祭丘。(来这里祭祀淑人,也以此来表达对淑人的哀思,这是当时和盛妃一起祭祀河神的地方。)

    十一月六日,己巳日,天子东征,食马(喂马)于漯水之上,乃鼓之棘(用轱轳轧除灌木上的荆棘,来作为马草),是曰马主,(说这是马主该做的事。)

    十一月十日,癸酉日,天子南征,至于菹台,(南行之后,又回到了菹台。在菹台过了两个月,太行飞雪,寒风如刀,万物凋零度仲冬。)

    十一月十一日,仲冬甲戌,天子西征至于因氏(遂人之后裔封地)。天子乃钓于河,以观姑繇(zhou)之木,(来怀念淑人被周姑做过巫法咒语之水的棺木,看看木头泡在水里会怎么样,会不会腐烂。)

    十一月十四日,丁丑日,太子北征(北行)。

    十一月十五日戊寅日,舍于(黄)河上,乃致(告知)父兄子弟王臣姬(姬姓),(丧期三个月,这是最后一次的哭丧日子到了。),祥祀毕哭,终丧于嚣氏。(吉祥的祭祀,必需大声哭,叫嚣的哭,在哭声中结束丧期。)

    十一月十六日,己卯日,天子西济于河(天子到了济水与黄河之间的乐池南,南乐之地),嚣氏之遂。(这是淑人后人哭丧的地方。哭孝的人,成为哭嚣之人,也称嚣氏。)

    十一月十七日庚辰,舍于茅尺,于是祀,出丧(过了丧期,之后就可以说笑了),始乐,素服而归,是曰素氏,(穿着素色的衣服而归。服孝期间不好穿红色衣服。穿服丧素衣者,称为素人或素氏,意思也是说穿的象平民百姓。)天子遂西南(向西南王幾之地而行)。

    十一月二十日癸未日,至于野王(野王,倒置,王野,王之野,六乡为国人,六遂为野人,也就是到了千里王幾的地盘。)

    十一月二十一日甲申日,天子北升于大北之(到了镐京之北的洛邑成周,坐北面南之大殿宝座上),而降休(赞美)于两柏(淑人父亲和兄长)之下,天子永念伤心,乃思淑人盛姬,于是流涕。

    七萃之士,豫(于是)上谏于天子,曰:“自古有死有生,岂独淑人?”

    天子不乐,(说):“出于永思,永思有益,莫忘其新(莫望当初和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对你的好)。”天子哀之,乃又流涕,是曰辍,(辍泪)。

    史录写的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这位不是王后的王后,中殇之后,得到穆王的最高礼遇和一生的肯定。其它就不用言表,尤其是后面,作者用看似零乱的日记语言,采用穆王在三个月的丧期里,东奔西走寻找失落的回忆的特殊行为,来表述穆王对爱妻淑人盛妃的哀思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尤其是最后点题“出于永思,永思有益,莫忘其新。”便成为逝者如斯的永远哀思的警示名言。

    后世宋朝大明六年,吏部尚书博士谢庄送《宋孝武宣贵妃哀吊诔(lei)》文说:“涉姑繇而环回,望乐池而顾慕。”来表述后人对穆王和淑人的真切爱情故事的美好向往。

    穆王在成周过了小年冬至(十二月十六己酉),十二月二十六日己未,西绝。(开始谢绝所有西部诸侯的朝拜,开始过大年。)

    新的一年开始了,春节过后,穆王从成周来到咸阳,巡视一下西北诸侯国的情况。他要散散心,释放一下心情,于是于穆王三十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戊子日,至于盐(穆王到了中条山北麓盐邑,运城。),第二天乙丑日南登薄山,住在虞国。在此巡视一个月之后,于二月二十七日,庚申日,穆王出发南巡。

    一个月后,三月二十八日,吉日辛卯,天子入于南郑。南郑故地是毛公郑之地,这是王朝在南洛之北,华山南麓的潼关之地,镇守潼关的王师所在地。

    至此,史录的本篇日记记录告一段落。

    本文系篆诂独家翻译。

    --------------------------------------------------------------------------------------------------

    话外音,不做正文:

    《穆天子传》的文中“天子”称呼,西周时期的天子称呼始于东周春秋开始,西周时期称王,不称天子,商朝时期称为天子、下帝,周武王打败商朝以后,自称小邦周,大邦商,好长一段时间,周人都这么称呼,怕天下诸侯不服,不敢称天子,仍然延续王的称号,故,这段历史故事,可以看出是春秋以后版本。

    再者,《穆天子传》六篇中,三次提到南郑这个地方,而南郑这个称呼,始于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城城南郑,秦国夺了南郑。”秦躁公二年,公元前441年,南郑判秦,归蜀,秦慧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伐蜀,夺回南郑。公元前368年,蜀国又夺回南郑,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九年,秦派司马错率兵灭蜀,南郑复归秦,公元前312年,秦文公始设立汉中郡,郡城为南郑。

    而郑国,始于周宣王,封其弟为郑,郑始有,穆王时期,郑还没有出现,哪来南郑!故文中所说南郑,是指洛南之北,黄河渭水之南的毛公郑的采邑之地。

    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475年,而南郑之名始于公元前451年,故,这段历史故事,可以看出是战国以后版本

    另外,文中说:“(穆王)为盛妃(赐)之谥号曰:哀淑人,天子之丘(天子未来的王陵),是曰淑人之丘(就是淑人的陵墓)。”由此可见,穆王驾崩之后的王陵不在杜地祖陵,而在南乐。“天子南葬盛妃于乐池(繁水南,昌意城,昌乐,)之南。”

    这些微观的推理看法仅供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