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丰收之季1
日南,除去少量精锐军队驻守各地要隘之外,其余兵马现在都在田地里忙活。 就连精锐将士,也得在训练之余下地干活。这场景,倒真是有点特殊,不知道的,还以为日南这边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收割红薯的事情超乎了高忠的想象,之前,他为了尽量满足自己义父提出的要求,于是就开垦了大量荒地,全都种植了红薯。 毕竟开垦的这些荒地大都是山地,不适宜种植常规的作物,于是乎,红薯成了日南、交州一带的特色。 “麻烦了,这下子,不把红薯解决完,我是没办法率军上战场了,真是的,早知道这样,就得多抓点奴隶来干这活啊。” 在忙碌的人群里,吕玲绮直起身来捶捶自己的小蛮腰。像这样干活,她是有点排斥的。 可是,连高忠和沈玄都下地了,她也不能装怂啊。再怎么说,军中早就传言,吕玲绮的本事,可是打遍全军无敌手。 总不能说,就因为能打,然后就不用下地干活了吧。要知道,主帅高忠,军师沈玄,哪一个不厉害。 “看我的,将军说了,谁收获的红薯多,今后上战场立功的机会就多,嘿嘿,这不就是比卖力气嘛,谁比得过我。” 众人之中,恐怕也就沙摩柯有点另类了。春天的时候,他拉着自己的坐骑下地干活,现在,他自己也下地抗红薯,顺便也带上了他的那头蛮牛。 作为沙摩柯的坐骑,这蛮牛的日子,也真是不好过。战场要上,农田也要下,什么活都干。 一开始的时候,那些种植红薯的百姓还开开心心的摘收红薯的茎叶炒菜吃,一个个还都赞颂陈风和高忠的功绩。 至于现在嘛,红薯地太多,要在限定日期内收割完毕,这任务可不轻,甚至可以说,相当的重。 而且,其他作物也快要成熟,水稻等重要作物也是在收割之列,这下子可算是有得忙了。 好在勤劳的百姓们都愿意去忙碌,甚至现在每天都改成了三餐,吃的饱饱的,然后去田地里抢收粮食。这样的场景他们也喜欢,至少,这样他们就能多存点粮食在家里了。 “不知道啥时候能忙完啊,累的我都直不起腰了。” 山地里,高忠自己也在忙碌。 “下次要多弄点劳动力来才行,最好的去扶南打几仗,抓点俘虏也好啊。他娘的,应该提前开战的啊。” 不得不说,高忠是个实干派,再加上他手上的人手也还不算少,所以这农活虽然忙了点,但至少还能撑住。 一袋袋粉条,一袋袋加工后的淀粉,一坛坛红薯酿的酒水等等,都摆满了日南、交州各地的仓库。 为了给后边要收割的粮食腾出地方,高忠已经让附近的船队,战船等满载这些加工后的食物送往幽州。 当第一批从日南方向驶来的船队,抵达渔阳码头的时候,幽州这边的夏粮收割工作也开始了。 好在这里的人手更多,而且,亩产量还没那么恐怖,所以总体来说任务量没那么重。 “什么,你说多少?” 码头上,陈风正在听着船长们的汇报。 “仅仅是加工好的粉条就有百万石,其余淀粉也有几十万石?红薯酿的酒你们还没计算出来?你们没算错吧。” 对于这样的收获,陈风是欣喜的,同时,他也清楚红薯里纤维含量比较多,所以,将红薯加工成粉条或者淀粉的话,这重量肯定是要减少很多的。 “不会有错的,高将军让我们抓紧时间送来这第一批,后面还有更多。” 一名船长连忙回答,看他那样子,似乎比陈风还兴奋。 “主公,今年南方收获的红薯太多了,到我们离开的时候都才加工了一半。 高将军说尽量不要用其他粮食酿酒,现在,日南那一带都是用红薯酿酒,我们都没仓库装了,只能尽量往幽州运。” “这下玩大了,准备工作没做好啊。” 陈风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好似,已经有汗珠流了下来。 “行,你们赶紧卸货吧,然后把码头附近仓库里的商品全部搬上船,运到朱崖、交州去,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们了,粮食就是命,必须存储好啊。” “没问题,主公,谁叫我们都是农民出身呢,我们可是把粮食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们的性命,那是无价的。好了,大伙都忙起来,撑过了这个夏粮收割的季节,回头我论功行赏。” 、、、、、、 得知红薯的产量,在南方已经达到这么恐怖的程度,陈风立即召集幽州这边的农事官员商议收割红薯的事情,同时,所有屯田地附近都建立起了加工红薯的工厂。 在抓紧时间建造更多仓库的同时,陈风现在也将红薯加工成的粉条和淀粉列为常用食物之一。 同时,用粉条和淀粉交换那些农户收割上来的红薯,如此一来,倒是没让幽州这边出现什么问题。 相比于日南、交州和幽州这些地方的忙碌场景,冀州就要差上许多,收获也没那么恐怖。 作为水利设施最完备,粮食产量最高的北方富裕之地,冀州向来都是产量重地,尤其是当年皇甫嵩主政冀州的时候,更加奠定了冀州产量重地的基础。 当初,袁绍就是占了这个便宜才迅速成为天下第一诸侯,要不然,他哪来那么多粮食和人口折腾。 想当初,中山无极甄家的商队,在北方售卖粮食那可是出了名的,附近的幽州、并州的世家大族谁不得看看甄家的脸色。 可惜的是,这些年,袁家的人太会折腾了,以至于这么好的地方竟然年年粮食减产。 不过,幸好有当年的那些农业和水利基础在,要不然,现在袁尚都不知该该去哪收割夏粮了。 相比之下,袁谭占据的青州就惨了些,青州早些年经历过黄巾之乱,人口和农业基础都没冀州好。 再加上这些年袁谭自己也会折腾,在夏粮产量方面更加不如冀州,这也是袁谭拼了命也要攻打冀州的主要原因。 要是让袁绍知道,自己的这对宝贝儿子,将自己留下来的这份家业折腾成这样,也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再怎么说,北方的农业基础,也应该超过其他地方才是,可惜,这对兄弟,没关注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