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工业之流光岁月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章:缘由

第二百八十章:缘由

    双摄摄像头方案的优劣自然不用多说,菊花机能够在硬件能力普遍提升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双摄像头各司其职的安排,从而来获得更好的图像输出素质,将这种技术拿到八十年代来,多少还是能够有些作用。

    君不见,当年菊花推出第一款双摄像头手机荣耀6p的时候,当时的荣耀总裁赵大明,人家就宣称是封印了双摄像头80%的成像性能,也就这样的情况下,荣耀6p还依旧能在当时有很不错的成像素质。

    对于这个来自荣耀项目部总裁口中的梗,后来又光荣地延续到菊花9上面,至此不仅有来自网友的各种调笑,甚至连某乎的段子手都大显身手,煞有其事地编出了神级段子,倒是也可以说出来乐呵乐呵。

    手机摄像头这东西,它通常要有一对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果,而且菊花9的双摄像头还会进化,刚买回手机的时候,那是最原始的状态,这种状态只能发挥20%不到的性能。

    在手机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刺激后,摄像头就会得到进化,此时有莱卡加成的摄像头才能够发挥出它真正实力,拍照效果就会有显著提升。

    最开始摄像头是黑色的,第一次进化后的摄像头会变成红色,中间有一个黑点,外面有一个黑圈,圈上有一个勾玉,而这就是初级的单勾玉摄像头,再一次进化后会有两个勾玉,以此类推,当进化成三勾玉摄像头的时候,菊花9就可以完爆水果7p。

    好吧,段子手的说法固然是让人一笑而过,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菊花9双摄的影响力,以及随后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引起的双摄潮流,自然就是明证

    再说汪正国这里,对于八十年代研制双摄相机,唯一美中不足,大概就是这次配套的彩色传感器像素只能达到5万,和20万像素级黑白传感器肯定还是有差距,这和几十年后菊花机双摄方案又是不一样的,菊花机双摄都是采用相同大小的传感器尺寸,相同的像素点数量。

    真要是20万的黑白像素配上5万彩色像素,同等传感器尺寸情况下,用四个黑白像素点去捕捉细节,却只有一个像素点捕捉色彩,多少还是会有些影响。

    好在之前白斯文教授在听了汪正国双摄方案的想法之后,对两个传感器像素不同的问题,也及时提出了他的见解,倒是够解决后期合成所需要。

    在研究黑白像素和彩色像素传感器的时候,必须要先明白一个问题:这两者之间的不同色彩是通过什么技术来实现?

    这就还得先要说说数字式光学传感器如何实现色彩的记录,不管os还是d传感器,这两者其实都不能直接感应外界的环境色彩,它们只能感应光的强度,也就是感应黑白。

    而之所以能够出现彩色像素传感器方案,它实际是通过给每个像素点对应增加拜尔滤镜来实现,该滤镜可以将光线明暗信息转换成彩色信息,也就是通过该技术来捕捉色彩信息。

    当然,能够将光线明暗信息转换成彩色信息的技术,也并不仅仅是拜尔滤镜这一项技术,但它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技术,在输出的色彩信息、传感器制造难度、成本等方面都可以被接受,所以拜尔滤镜自然就成了未来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技术。

    纵然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就陆续有光学传感器巨头寻求性能更好的滤镜方案,实现更加优秀的色彩捕捉效果,富士、索**等巨头都先后推出过非拜耳滤镜方案的彩色传感器,结果其实都不怎么样。

    虽然性能上面有一定提升,但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却居高不下,难以推广开。

    拜耳滤镜是数字式光学传感器实现色彩捕捉要求的最佳方案,该技术于1976年获得专利,持有人为拜耳,直到此时的1985年,该专利还远远没有到期,好在此时的数字式光学传感器没有大规模市场化,获得专利授权还是相对比较容易。

    也就是拿到了拜耳滤镜的专利授权之后,手头有了来自专利持有方的原始技术,白斯文教授才有底气说能够在86年把20万像素黑白传感器和5万像素彩色传感器同时推出。

    至于为什么同等技术水准下,能够做20万黑白像素却只能做出5万彩色像素,这就要说起拜耳滤镜的工作原理:

    一个像素点里设计有四个感光器,即:绿-红-绿-蓝,通过这四个感光器对不同的光线过滤,实现彩色数据输出。

    而单个像素点内要集成四个感光器,这就是黑白传感器所没有的,自然就导致单个彩色像素点的工艺相对黑白像素点要更加复杂化、体积巨大化,最终导致在同等传感器大小的条件下,做出彩色像素点肯定要比做黑白像素点更少。

    好在这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以五万个彩色像素点去捕捉色彩,其实还差不多可以接受,反正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本就是在国内才刚开始兴起,真要是翻出一张八十年代彩色胶卷洗出来的相片,那色彩其实也只能算是一般。

    将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拿来和数字式传感器捕捉色彩打印的照片做对比,那确实不是同一个级别。

    毕竟!这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成像方案,最终输出的色彩当然也会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后的照相数码化之后,却还依旧有人怀念胶卷照片的原因,美其名曰是胶卷照片有独特的质。

    实际嘛,恐怕更多还是在装逼。

    汪正国可以预计的是,基于这次双摄方案做出来的数码相机虽然无法达到几十年之后的成像效果,但要和八十年代国产彩色胶卷相比较,绝对是不会落下风,甚至还会因为其独特的色彩风格而大出风头。

    屠珍英知道基金会一直在支持电讯工程学院的白斯文教授研发数字式光学传感器,但这才一年多时间啊,突然听说都已经出成果,这可是大新闻。

    “传感器那边的进度这么快?之前公司的技术部门还专门收集了国外的数码相机研发信息,貌似国外的光学传感器都还没能大规模实用化,国内这难道是嗑药了,还是说弄出了什么黑科技。”

    关于“黑科技”说法,自然是屠珍英跟着某人混久之后学到的,他觉得这次白斯文教授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恐怕还真和黑科技脱不了关系。

    那真实情况是如何,此次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否真在背后有黑科技的影子?汪正国只是笑了笑。

    “黑科技咱们先不说,国外数字式光学传感器之所以没有这么快就投入实用,原因在于那些巨头都把目光都放在d传感器上面,而那东西的生产工艺、设备都非常特殊,每一次技术更新都需要在工艺、设备上面投入巨资,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这就和我们的os传感器有着本质的区别。”

    os传感器是搭乘着电脑处理器大发展的东风,至少在工艺、设备上一直是高歌猛进,只要能够解决传感器本身的设计问题,产业化就不会存在任何困难。

    至于解决os传感器本身技术局限性,之前的汪正国早就已经和白教授有过交流,降噪、暗电流等问题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或许这也能够算是黑科技吧,毕竟是通过某人的作弊才解决。

    “如果我们循规蹈矩,当然不能在最近这几年就推出第一款数码相机,但现在我们有取巧的方案,自然要提前很多。”

    严格来说,汪正国在八十年代是不能把双摄方案称之为创新,因为胶卷相机时代的双摄同样也是百舸争流,和单反、旁轴并列的双反相机,差不多就是胶卷相机时代的双摄。

    大名鼎鼎的禄来双反,这是把双反相机带火的老牌子,至于在共和国生产的双反相机,那就更是多的数不甚数,海鸥、牡丹、珠江、东方、凤凰等等大厂都有各自的双反机型。

    在共和国相机大爆发的时代,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相机生产单位都有生产双反相机经历,这东西在共和国的知名度也是可想而知,蜀航光学要推出一款“数码双反”,被市场接受的可能肯定还是有。

    专业的数码双反相机在上位面也不是没出现过,胶卷时代的王者,柯达就推出过一款数码双反。

    该型号的上下两个镜头都使用d传感器,其中一个用来作为定焦23广角镜头,另一个是3倍可变焦距的中长焦镜头,焦段为39-117,加上广角焦距,总焦距变化接近5倍光学变焦,这大概算是几十年后水果机双摄方案的鼻祖。

    屠珍英不知道这次数码相机计划都是些什么弯弯绕,但她可以问嘛!

    “什么方案,快说来我听听,现在我真是非常希望能早些看到数码相机,这肯定是划时代的产品。”

    等到一五一十地把双摄方案说清楚,汪正国自己感觉他已经把口水都磨干了,但裹在被子里的屠珍英却没能完全理解,瞪大眼镜表示疑惑,她心里还有很多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