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聊斋会议
鹿鹤沟的猎户们明白什么叫“报名”了,原来跟徐家的丫鬟报个自己的名字,就是“报名”啊。 但令人难受的是,“报名”还需要交一文钱。这让猎户们有些打退堂鼓,又没买你家什么东西,凭什么要交钱? 不过在5贯钱的诱惑下,他们还是交上了那一文钱的“报名费”。 李大壮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数了数报名册上的名字,一共有一二十个,自己要在这么多人的竞争下拿下“鹿鹤沟第一弓手”的称号,还真有些挑战性。 “嗯,明天再多练五组箭吧。” …… 在幕后组织这趟活动的徐文山,正忙得焦头烂额。 没想到这么一个简陋的活动,居然都差点办不起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在徐文山上辈子,这种活动的量级连大学里校园活动那种程度都算不上,但是组织起来也艰巨无比。 首先是识字率的问题。关于报名广告、报名点这种设置,按照他的下意识就准备画张海报,结果忽然想起来:那些猎户可都是不识字的,所以需要找个人念。 可是他手头居然没几个识字的人。小翠是女孩,声音太小,阿发又不识字。 所以他只好连夜让阿发把稿子给背下来,到时候拿张纸装样子。还好阿发机灵,居然生生把稿子一字不漏地给背下来了。 小翠能识字,却没写过字。好在那些村民的名字都是张三三、李四六这种,写起来也不难,所以让小翠练了几天的字,凑合凑合也能用。 但今后治理一城一国就复杂了,需要大量能读书写字的帮手,徐文山多多少少也能理解古代求贤若渴的心情了。 夜晚,徐文山在“聊斋”里,举行了第一次“聊斋会议”。 参会的人员有:徐文山,鹿泽,小翠,阿发。 主持会议者为徐文山。发言人徐文山。书记员徐文山。 “小翠,报名情况怎么样?”徐文山问道。 “今天一天总报名人数为24名,其中猎户有17名,农民3名,无赖4名。”小翠道。 “无赖”本意是“无所依赖”,指的是村里的失地农民,没有生活来源,整日游手好闲,农忙时到大户人家帮工,闲时则四处混吃度日的青年。 徐文山说:“鹿鹤沟的猎户不止这么点,看来还是有猎户有些犹豫。” 看小翠有些欲言又止,徐文山说:“有什么想说的,请畅所欲言,不用藏着。” “少爷,”小翠赶紧说,“奴婢失礼了,只是有些话不得不说:奴婢以为,很多猎户之所以不报名,都是因为需要交1文钱的那个……报……报名费。奴婢觉得,这1文钱,不痛不痒,不收也可,说不定报名的会更多。” 徐文山摇摇头,道:“我这1文钱,是要培养他们的付费意识,只要他们肯花1文钱,就肯花更多的钱,这1文钱只是个药引。我办这个比赛不是为了找乐子,也不是做慈善,而是为了拓展鹿鹤沟的市场。连1文钱都不肯付的人,我们也不用指望从他们身上赚钱。” 虽然一些听不懂,但小翠还是觉得徐文山莫名地厉害。 小翠又道:“少爷,奴婢斗胆,少爷为什么要从这些猎户手上赚钱呢?他们连块地都没有,还不如我们家那些佃户……” 徐文山笑了笑道:“这你就不用管了。” 选择从猎户入手,是有考量的。 这个时代是宗族社会,简单地讲,一个姓就是一股势力,谁家人多谁有理,法制什么的是没有的。 瓦解宗族势力最稳妥的途径,就是商业化。 宗族势力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业人口越多,产出越多,因此谁家人多谁牛逼。若是商贸发达,异姓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用新兴阶级去对抗旧封建地主,宗族势力自然而然就被瓦解了。 徐文山拟打响商业化第一炮的群体,就是这些猎户。 选择猎户有几个好处: 第一,鹿鹤沟周围有丰富的野味资源,生产的皮革具有商业价值; 第二,猎户们大多是孤家寡人、散兵游勇,比较容易控制,不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 第三,猎户们都比较有战斗力,可以为以后跟宗族势力发生武力冲突做准备。 这几个理由,足以让徐文山舍得在这群猎户身上下功夫。 这个议题过了后,徐文山又问:“阿发,你识字课程学得怎么样了?” 阿发一愣,他本以为,要问他的是宣传效果如何,在那里打了不少腹稿,想着怎么吹嘘自己临危不乱,怎么力挽狂澜,结果没想到徐文山问他的是这个。 “呃……识字还是比较难,但是……我在努力,努力……” 徐文山冷笑一声,道:“我就不多说了,就跟你提一点,你现在若能听我的,好好学读书写字,以后的成就,绝对超出你现在的想象。但若你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你就只能羡慕当年的同伴飞黄腾达,而你自己默默无闻了。” 阿发怔住了,说不出话来。“当年的同伴飞黄腾达”,难道说的是小翠?他看了看小翠,发现对方表情冷漠。 可是一个丫鬟,能飞黄腾达成怎样? 阿发张着嘴发呆中,会议的进程早已快结束。 “以后这样的汇报会议会越来越多,建议小翠早日学会写字。好了,散会!” 小翠走出门时,外面已一片漆黑。自从跟了徐家少爷之后,蜡烛总是用得非常快。 但自己有种奇妙的感觉:自己在成长。这是以前在徐府体会不到的感觉。 “飞黄腾达……吗?”小翠轻声说道。 飞黄腾达之后,自己会变成怎样呢? 难道会变成皇帝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