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郑国伐晋
当郑公姬胜开始露出微笑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他的一只脚踏进了中原争霸的这趟浑水之中。 “晋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实力已经严重消弱,加上北边鲜虞的入侵,东边齐国的打压,再加上上次与越国争霸失败,现在已经是伤痕累累,对于列国根本就造不成伤害。此时如果郑国能够直接出兵打压,那么对于四面树敌的晋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肯定能够一举成功。当然这场战役一旦取胜,郑国的霸主地位也就随之树立,国君可不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啊。”颜晋趁机说道。 “此事甚是重大,容我好好想想。”郑公姬胜虽说心里痒痒的,但是他还是清楚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于是他对颜晋道:“你暂且下去,我明日再给你答复。” 颜晋知趣的离开了,他清楚虽然郑公姬胜没有直接答应他出兵晋国的请求,但是距离出兵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一旦此事成功,就等于从此以后在晋国的南边又树立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对于齐国来说又多了一层制胜的法宝。 颜晋走后,郑公姬胜立即派人请来了上卿郑驷弘。 “郑爱卿,今天寡人召见了齐国使臣,齐使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要求我们出兵晋国,而是要推举郑国为中原霸主,你说说寡人能推辞吗?” 齐国要推举郑国为中原霸主,这倒是令郑驷弘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当今天下就是把所有的大国都排除在外也轮不到郑国当霸主,这肯定是一场阴谋,郑驷弘心想。 “国君,虽然我现在还不清楚齐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但是我还是提醒国君,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霸主对于楚、晋、齐、越等“万乘之国”来说是成就的表现,但是对于像我们郑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不但不是好事,反而会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万望国君不要答应。”郑驷弘道。 “怎么会是麻烦,我先祖郑庄公曾经也是中原的霸主,把中原的事物打理的好好的,也没见过有什么麻烦。再说了当时的郑国能有今天的实力吗?”郑公姬胜有些不满的说道。 “当年宋襄公也想成就霸业,可最后终落得个遗憾终生的结果,小国当霸主的教训很是深刻,国君不可不引起重视啊!” “郑爱卿,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和郑国好,可是你有没有想到,郑国励精图治几十年,为的是什么?再说了寡人继位已经三十多年了,人生还能给寡人几个三十年,难道我就不能像先祖一样当一回霸主吗?”郑公姬胜道。 “国君,当年宋襄公的教训历历在目,小国称霸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郑驷弘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 前面我就说过,中国从古至今就不缺敢于直谏的忠臣,在我国春秋时期,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达到后来那种厉害的程度,当郑驷弘指出郑公姬胜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时候,郑公姬胜没有跟着激动起来,而是冷静了下来。 他沉思后,神情低落的说道:“也许你是对的,但是寡人继位三十年,虽励精图治,却默默无闻,心有不甘啊。若今生就这样平平静静的度过,我总有些许遗憾。爱卿啊,也许称霸是一条不归路,你也让寡人试一试吧,失败了寡人也心甘了。” 郑驷弘也不再激动,他说道:“国君,非臣要阻止你称霸,实在是称霸这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小国所能拿得下的。” “有你这样的能臣,有齐国的支持,还有我郑国三十年的积淀,难道就不能成就一次霸业吗?”郑公姬胜重新燃起心中的烈火,对郑驷弘说道:“爱卿,帮帮寡人,哪怕只当一年霸主,寡人就心满意足了。” 郑驷弘望着执着的郑公姬胜,他知道当欲望的烈火在燃烧的时候,谁也阻挡不了,要么被烈火烧死,要么在烈火中永生。 “国君,你真的认为当一回霸主就那么重要?”郑驷弘目光坚定的望着郑公姬胜问道。 郑公姬胜点点头。 “那我请问国君,你做好与晋国一战的准备了没有?” “这个我还没想好。” “若要称霸,晋国会首先做出反应,也有可能成为郑国霸业的拦路石,国君可要做好与晋国一战的准备,只有将晋国打败了才有称霸的可能。” 郑公姬胜咬咬牙,狠狠地说道:“晋国不守王道,欺侮他国,理应受到惩罚。我若要称霸,不惜与其一战。现在齐国在东边与晋国交战,鲜虞在北边入侵晋国,如果我们此时出兵晋国南边,保证能够一举打败晋国,成就一番霸业。” “国君,虽然你执意要与晋国一战,但是作为臣子,我还是要提醒一句,虽然现在晋国四面受敌,但其实力依然强大,我们郑国绝非对手。而且这次参战之后,将会对郑国带来极大地危害,国君定要三思而后行。”郑驷弘有点绝望的说道。 “可是我郑国励精图治三十年,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小郑国了,今天我们与晋国一战正好检验一下我们的实力。”郑公姬胜坚定地说道。 “哎!”郑驷弘心中长长一叹,这说来说去还不是要帮助齐国出兵晋国吗?且不说能不能打败晋国,就算是打败了晋国称霸的也未必是郑国。可是面对陷入齐国陷阱,执意要称霸的郑公姬胜他也无能为力。看来齐国向郑国抛出的这个馅饼太有诱惑了,让一项老成持重的郑公姬胜也被陷了进去。 看着郑公姬胜的这一幕,我们不仅想到了当年的齐景公,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执意称霸,最后折戟沉沙。但是春秋时期的中原诸国,没有一个不做着称霸的梦想,也没有一个国家不想有朝一日当上霸主,大国如此,小国也是如此。 公元前471年春夏交接之际,郑国出兵晋国,挑起了自赵鞅执政以来的第一次战争,也把原本太平无事的郑国带入战争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