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在三国杀怪升级当战神在线阅读 - 第107章 不就是书嘛

第107章 不就是书嘛

    “招贤令的话,具体是怎么个招贤标准?”戏志才询问道。

    “唯才是举,可以适当放宽对品德和家世的要求!”李明想了想,他这个招贤令参考的是历史上曹cao的招贤令,这是他知道的,少数一些和曹cao有关的政策。

    比如九品中正制,当时他主要是调查九品制度的时候,偶然查到这个政策。继续调查下去,就有了‘招贤令’这个制度。还有屯田方面,他还任命张默为典农校尉负责此事。

    后来经过下属提醒,才意识到这应该是主导军屯或民屯的官职,于是在任峻继任典农校尉的同时,专门组建了军屯兵团。考虑到吴郡和会稽郡缺乏耕地,在魏腾的建议下,派遣三万越人屯田兵,两代他们的家人一起前往夷州,在那里进行军屯。

    “世家那边估计会抓住道德问题抗议,就算是虞氏或者顾氏,怕也要公然反对。”郭嘉闻言摇了摇头,“对于世家来说,官职这块本身就是他们的地盘,无论是文官武官,则是他们扩大家族话事权的重要阵地,岂能容许寒门染指?况且若是发出招贤令,怕对寒门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此话怎讲?”李明还有点转不过弯来。

    “寒门求学艰难,大多需要讨好世家来获得学习的机会。既然有这一次招贤令,那么以后必然也会有招贤令,是以世家大族必然会对寒门士子抱有敌意,寒门子弟想要求学怕是要变得更加艰难。久而久之,寒门之中再难出人才……”戏志才感叹道。

    “喵的,那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就让那些世家把我给架空?”李明顿时耍起无赖。

    “主公!”戏志才上前,“这次调换官员执政区域,刚好可以为我们换来三到五年的喘息机会。到时候有一批会稽书院和族学的寒门士子已经毕业,刚好可以填补进来。以后只需要扩大族学和会稽书院,多少也能改善一些。”

    “这样世家子弟依然占据了大头!”李明心有不甘,“不若直接在各乡设立乡学,专门帮助到了学龄的孩童,以及有求学渴望的成年人进行启蒙,教导他们简单的数算……”

    “不可,招贤令最多只会让世家反感,乡学的出现估计会让他们发了疯的抵制!”郭嘉闻言神色大变,连忙出面劝说道。

    “用不用那么夸张?”李明只觉得郭嘉有点托大。

    “这不是危言耸听!”戏志才也连忙出面,“主公若要设立乡学,那是百姓之福。然而这同样侵害到了世家的根本利益,那就是对文化层面上的垄断。为了确保对文化的垄断不被打破,他们会坚定的抵制主公!不仅仅是会稽郡或者吴郡,大汉所有的世家都会坚定的站在主公的对立面上!最关键的是,庐陵郡和豫章郡,主公尚未完全掌控!况且长沙郡的辛毗,怕到时候也未必会再和主公一条心……”

    “难道说这种情况一辈子都没办法改变了?我就注定,只能用那么三成不到的官员,去对抗占据七成以上的世家?”李明只觉得郁闷,虽然还剩下三成寒门士子,但他们当官期间,谁能保证他们为了更快升官,和世家联姻并且逐渐向世家那边靠齐?

    要知道,对于这类出色的寒门子弟,世家有许多手段可以将他们笼络成为‘自己人’。

    “这个时候,只要拿出家主的威势即可!”李优却是当即上前,“既然那么容易受到笼络,那么这样的臣子再有才华也没用,寻个由头拿了便是。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是傻瓜,自然明白自己应该像谁效忠。况且世家之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拉一批打一批,借力打力,方是帝王心术。”

    “只是依然无法改变现状!”李明不由得苦恼,“孝廉制度早就成为世家子弟晋身的特快专道,说穿了便是名存实亡。我有意结合乡学等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选才机制,名曰‘科举制度’。我也知道这个制度,估计没办法杜绝世家子弟大量进入官场的弊端,但至少可以让更多寒门有机会出仕为官。”

    说完,顺便把他原本的计划,还有所谓的科举制度的概念说了出来。

    “主公有这样的想法,乃是天下寒门的福气!只是想要推广,却只能徐徐图之!”戏志才拱手谏言道。

    “那你说,该如何徐徐图之?”李明顿时有点不爽。

    “第一步,可以先让民间多一些书籍,有心求学者,自然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或许可以找人抄录数千本启蒙书籍,投入到市场之中,少说也会有数百本流入寒门子弟之手。关键是成本太高,怕是得不偿失。”戏志才倒有点想法,只是这个想法有点难以落实。

    纸张过脆,用力点都能断裂开来,根本不宜长期保存。况且逐个字抄写,成本更高。若用竹简更不必说,在上面篆刻就需要不少的时间和成本。

    其中难度,不亚于赔本赚吆喝,世家也唯有这样,才会允许李明去布局。况且数千本书,他们本身也会买些回去,剩下来的,就如同戏志才所言,能有数百本就不错了。

    “书籍?哈哈哈,我说是什么,原来是书籍?!”李明闻言顿时大笑,他似乎还真没想到把书籍大量投入到市场这个手段。

    大概也是被这段时间的事情忙的,居然连这种手段都忘记了。

    “主公可有妙计?”郭嘉见状不由得好奇问道。

    “前段时间,在主公的建议下,作坊那边的人进一步改良了造纸术,如今的纸张更加洁白,同时也更加柔韧,很适合书写,关键成本比以前下降了一倍有余,完全可以廉价出售……”李优却是知道一些内情,至于他这个时候出面,却是比李明亲自解释,更能让郭嘉和戏志才惊叹,同时也能满足李明的虚荣心。

    “另外再加上这个手段来制作书籍,你们看如何?”李明说完,拿出自己的印章,沾了点印泥,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印了下去。

    三人靠近一看,自然看到白纸上李明的名讳,三人都不是傻瓜,自然意识到了什么。

    “如此一来,书本的价格,岂非可以下降到以往的,一倍以上?”郭嘉简直不敢相信。

    “不仅仅是一倍!”戏志才大脑更加活络,“一次雕版就能反复使用,大量印刷的话,成本更低,到时候一本书以现价的一半出售,还有不少利润可言!”

    “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可行了?”李明饶有兴致的问道。

    “主公英明!”三人拱手应到,没想到这件事情那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