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功高不盖主在线阅读 - 第125章 内忧解

第125章 内忧解

    春雪未融,山道上嘀嘀嗒嗒落下山巅的融雪,让道路更加陡峭艰难。

    一队自北而来的商旅正顺着山道蜿蜒向下。他们货物不多,走得小心翼翼。大部分人均是老练的架势,唯独其中一个账房打扮的年轻人,略有些步履维艰。

    他不过仗着年轻力壮跟着,不像其余人,仔细看去均是练家子。

    这一行人自然是萧氏的钉子,和翰林金安仁。

    领头的却是国公府大管家萧明。从长安出发,已然走了月余。山中依旧寒冷,但好在最难走的路已然走过,今日出山后,路就容易多了。

    危险也就更多。

    歇脚的时候,萧明特意多拿了块儿干rou递给金安仁,“吃吧。”

    公子哥脸上多了许多风霜,一开始还会推辞的他接过来后,就着水囊里的冰水,大口用力嚼着。

    他含糊不清道:“多谢。”

    萧明对他多有照拂,金安仁心知肚明,亦是感激的。

    局面紧张,他们一路入蜀,走的均是寻常道路,借宿普通人家。这些见识才让金安仁明白世恶道险,并非他所以为的万民皆太平。

    一开始站出来,这书生或许带着些别有用心,如今却真的想为大唐阻止这次不必要的刀兵之灾。只是他也明白,或许此次便是舍身成仁了。

    待填饱了肚子,队伍再次出发,向着山下行进。金安仁忽而开怀起来,吼了一嗓子益州百姓家常唱的歌,颇有些无赖的气息。

    初一刚过,李怀迫不及待地离开大明宫,前往明德门迎接抱琴。

    御辇驶过朱雀大街,让本在家中团聚的百姓们争起好奇,临街观望。待过了午时,辇车果真在金吾卫的护持下缓缓归来。

    民声鼎沸,车内的一家三口却浑然不觉,其乐融融。

    李怀略有生涩地抱着怀里的小家伙,仍旧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抱琴坐在他身畔,身材略有丰腴,只温柔瞧着这一对父子。

    “陛下,到大明宫了。”辇车外赵良低声说了句,李怀浑不在意,“嗯,直接回清晖阁。”

    他说罢,抬起头看着抱琴道:“我知道你定会劝阻,但此事听我的。”李怀孩子气般撩开车帘,“你瞧,这便是丹凤门。但如今国库空虚,含元殿和东宫均还未修。”

    抱琴心下明白,但还是道:“只怕年节过后,朝臣们不会答应的。陛下,您还是……”

    “抱琴,你非要这般唤我,我不也由得你么?”李怀打算她,“如今我成了皇帝,大约这一件事,才让我觉得有些乐意。”

    谁能料到临淄一别,本是普通藩王的李怀会因缘际会,登上皇位?

    消息传回后,抱琴但觉惊讶,更多的是担忧李怀会不适应。一别小半年,她独自一人经历产子,心性亦非昔日可比。

    到了清晖阁,和李幼玮见过,这妯娌二人逗弄着小孩子,宫中难得出现欢快的笑意来。

    “七哥,你想好名字了么?”李幼玮想起藏在国公府里的李栋李棠来,“栩儿他们都没了,你可还要从木字?”

    李怀点头,笑道:“六哥的孩儿们不也从木字?我的孩子自然该如此。”

    李幼玮抱琴沉默下来,看着李怀抚着下巴思索,直等了大半刻工夫,才听李怀道:“这可真真痴傻,便取林吧。”

    李幼玮一愣,还不明白何意,抱琴却忽而湿了眼眸,“这……”

    “这是最合适不过,既从了木,双木为林,希冀他象征朕将来开枝散叶。何况又从你姓,有何不可?”

    李幼玮这才想起来当初阅读文书,抱琴本姓林的。她莞尔一笑,悄悄起身离开,带上房门。

    屋内久别重逢的笑声让她更加思念远方的萧铭瑄,不由得心口一阵悸痛。待匆匆赶回雍和宫,李幼玮拿起重制的雕花短剑来,抽出半尺,看着剑身上阴刻的八个纂字——唯愿所钟,永安延年。

    李幼玮抱紧剑身,心下默念:快了,她就快可以出发去敦煌了。

    至诚元年元月十六,年节后头天早朝。未等御史台上书,李怀抢先宣读圣旨,立林氏为后,封子李林为临安郡王。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臣哗然。

    魏灵运不顾唐飞彦使眼色,“陛下,自古以来,选贤为后。陛下如此草率,臣以为不妥!”

    有他这个礼部尚书身先士卒,谢璧也不得不站出来,话虽说得婉转,但也是一个意思——不妥。

    如此情形早在李怀预料之中。他拄着下巴看下面那些大臣们引经据典,说得唾沫横飞,忽而想起年少时候在东宫听学之时,跟那几个老翰林调皮捣蛋的旧事。

    又等了几刻工夫,李怀见他们都安静下来,“朕知道你们都在意些什么。当初朕就藩临淄,父皇不放心朕孤身前行,又知朕和忠国公相交莫逆,便允了忠国公在府里选取机灵懂事的侍女仆从跟随。”

    “朕心悦她,就跟父皇当初在江南对母后一见倾心一样。朕的长子便是在博山出生,已经有半岁了。”

    李怀侃侃而谈,笑道:“什么选妃选后的,朕不想再听。立后是朕的家务事,给朕的儿子封王,也是如此。”

    “如今要紧的是等蜀南道的回音,诸位爱卿们,还是多将心思放在正事上吧。

    至诚元年二月十一,益州节度使金全卸任,领旨受封世袭舒意侯。

    三月初,金全举家迁入长安。益州节度使暂缺,后由范延嗣接任。

    四月末,金全抵达长安。李怀手书敕造舒意侯府匾额,颁丹书铁券。

    蜀南危机顿解,五万蜀南子弟兵划入平西军,开赴敦煌。

    户部尚书铁晋曾上书,募兵需考虑军饷,国库能承担的极限不过是二十万大军。但看李怀这架势,不卯足三十万不罢休。

    李怀当朝表示,户部只需承担五成军饷,剩下五成则有内库承担。

    这话才让满朝文武安心,都只道宣帝盛世,明皇积攒下的家当真是充裕。实则开扬末年,宫中多奢侈yin靡,早年积攒下的银钱败得差不多。

    这日李幼玮没有进宫,而是留在雍和宫中。

    陪着懵懵懂懂的李栋李棠兄妹玩闹了会儿,让碧雪带着他们回去休息,她才抖擞精神,去了国公府的后院。

    正当李怀李幼玮为国库一筹莫展之际,江南赵氏打破了上代人立下的规矩,秘密来到长安,敲响了雍和宫的大门。

    赵虞虽碍于祖训,不得如仕,却一直留意着大唐的变化。他敏锐觉察出宣帝末年虚假繁荣的景象,当初专程去见李怀,便是想打探明白,萧铭瑄和他身后的萧氏究竟是否绝对忠诚。

    而后土蕃入侵的消息传来,亏得这半年赵虞已经着手变现,于是几百年的积累,便通过萧氏商行,源源不断汇入内库,扭转如今步履维艰的局面。

    赵虞正在那里等着李幼玮。

    他在长安逗留月余,除了搭理好银钱上的事务,便是想看看自家妹子的一双儿女。

    “舅伯。”李幼玮规规矩矩行了礼,知晓他最在意这些,而后却恢复本性,挽着赵虞的手臂道:“哎呀,小孩子看着可爱,调皮起来真让人为难。”

    “将来你二人有了孩子,你就不这么想了。”赵虞拿这个外甥女没办法,只能由着她。

    “说起来,舅伯这般,就不怕将来赵氏入不敷出,毁掉百年大家么?”李幼玮侧着脑袋,有些好奇。

    “一家而已,和万万家相比,何足道哉?”赵虞抖着山羊胡子,转了话题,道:“我在长安盘桓日久,你表嫂按着时日,四五月份也就要生,我还得赶回去。”

    李幼玮点了点头,想了想道:“舅伯,我有个不情之请。”

    赵虞似乎早有预料,“是那两个孩子的?”

    李幼玮默认,“舅舅洞若观火,应该知晓他们的身世。”

    那俩孩子是双生子,虽然才不过两岁,已然能看出眉眼间和李幼玮生得极像。

    赵虞第一次得见,就心知肚明他们是李佑嫡生三子女中的那对儿双生儿。

    “哎,你思虑得也对。他二人身世毕竟太敏感,早些离开长安,才是稳妥的。”赵虞想了想,问道:“陛下知道么?”

    李幼玮摇摇头,“只有你我,阿瑄和几个相关的知晓内情。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二人的存在。”

    “舅伯,待后军齐备,我便要去安西的,总不能带着他们?想来想去,也只有您那里我能放心。”李幼玮算了算时日,“舅伯您学贯古今,也能好生教教他们。”

    赵虞点了下李幼玮的鼻端,“行,舅伯应下了。只是此事须得好生定下,你既然存着将他们身世永远遮掩过去的打算,便不能不给他们改姓易名。好在他们还小,应当也记不住事儿。你且说说,改什么名字?”

    李幼玮拧着眉头,“这般麻烦啊,嗯……阿瑄字明己,就姓明吧。至于名字,还是舅伯来想,我才不要费这脑子。”

    赵虞无奈摇头,在心下细细思量许久,才道:“依我看,棠儿就不必改了。皇室礼制,她的闺名只有宗牒和亲近之人才知晓,栋儿却得改改。”

    “舅伯说得在理,那改什么好?”

    “不若取栎。从木,亦希望他一生康乐。”赵虞越想越觉得恰当,笑着看过李幼玮。

    “明棠明栎?明棠明栎……”李幼玮自己念叨了几句,展颜道:“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