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清穿太子妃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章 求合葬(大结局)

第二百一十章 求合葬(大结局)

    两年后,大清派出的商队终于赶了回来。去的时候是一个船队,回来的时候却只有两艘主舰剩余了。不过就这两艘主舰带回来的财物就几乎没让胤礽乐开了花。这回可真是运出去丝绸瓷器和茶叶,带回来真金白银和铜铁了。

    八阿哥这个负责人也十分满意,在询问了回来的人,知道没回来的船只和人员并不仅是在海难中丧生,也有遇到海盗和海路上拦截的别的国家的商船以后,十阿哥一脸阴笑的对八阿哥请示道:“八哥,弟弟这两年训练的水兵这会能用得上了吧?船只也造好了不少,是不是该让男儿们出海转转了?”

    九阿哥两眼里金元宝具现化的看着带回来的一箱箱财物,也跟着凑话道:“是啊是啊,凭什么咱们的货就该被抢?凭什么海路上只能那些黄毛拦截?咱们也该主动出击了,不说把海路的控制权抢回来,就是打击打击猖狂的海盗也行啊!”

    八阿哥在广州经营了好几年,心也早就野了,不过他还是知道分寸的说了一句道:“待我请示一下皇上,等皇上正式下了令,咱们也好名正言顺的行事!”

    “那还等什么?赶紧的吧!”九十阿哥异口同声的说道。

    九阿哥更是加了句道:“咱们那皇上二哥可不是吃得了亏的,有这两船的好处运回去,皇上肯定第一时间应允!”

    果然,当胤礽收到八阿哥八百里递来的折子以后。第一时间就下发了放权的圣旨,他不管八阿哥他们哥三儿怎么折腾,反正把大清周边的海域给清剿干净就行。另外胤礽还说了,大清往西方的海路若是能畅通一下也是可以的,反正这事就交给八阿哥全权负责了,胤礽这会一边忙着内政改革,一边还要忙已经开打的准噶尔之战呢!

    策妄阿拉布坦是个牛人。是个野心家。不过用他那一个脑袋瓜想比得上周边所有的蒙古部族还有大清内虎视眈眈的四十三十四甚或是胤礽身边的智囊团,那就歇了菜了!

    当准噶尔部消耗了一些傲气十足的蒙古诸部的有生力量以后,胤礽终于姗姗来迟的御驾亲征着解救好盟友去了。蒙古人热泪盈盈的期盼到了大清帝王的到来。然后已经跟准噶尔部打出火气的蒙古儿郎们一个个跟吃了大力丸一般骁勇善战。再加上胤礽选择出征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准噶尔部人疲马乏、缺衣少粮的时候,于是几乎四面夹击腹背受敌外加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带着老弱妇孺打仗的准噶尔部儿郎们。终于被胤礽这种无赖似的做法给击溃了。

    至于历史上让大清甚为困扰的西藏,不用说,淑贤好歹还隐约记得不少清穿文里有大将军王收复西藏的事,于是西藏已经事先被胤礽派了不少八旗兵丁驻守,准噶尔部真心没能在拉萨烧杀抢砸一番,他们粮食金银皆不够了!

    胤礽意气风发而去,志得意满而归,至于已经快被撵到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吃天然冰棍的准噶尔部,他们出去就别想回来了。

    这场战争准备了许多年,打起来却没用多少时间。之后胤礽又把准噶尔部的地盘分给了一些蒙古其余的部族。准噶尔部那里还是水草丰美的,所以地儿不能白给你,拿银子换吧!而战俘也是同样,谁的部族儿郎们损失多需要弥补,那就用银子买战俘吧!剩下老人还差点。妇孺的所需更多,谁让妇人能生,孩子能长呢?

    如此,一场战争的消耗和增收也就两两相抵了,再加上海上贸易的得来,国库不减反增。胤礽的名声一时无两。

    战事结束,紧接着就到了胤礽和四阿哥所一直关心的内政改革了。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原来是康熙五十年时康老爷子提出来的,不过老爷子这会还没等提出来就退位了,于是这项惠民并且能流芳千古的好政策就被胤礽提了出来。

    但是永不加赋也不是没有弊端的,最起码大家税收少了,能吃饱了,然后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古代自然就可着劲的生孩子,孩子越生越多,原来还能够一家子吃饱的粮食渐渐地也不够了,民以食为天,吃不饱饭,自然要造反,像乾隆和他之后那么多造反的百姓,就不能不说是有这方面原因。

    当然,这点在史上就提出摊丁入亩的雍正就有办法解决,于是在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之后,胤礽又在大清搞了几个试点,开始实行摊丁入亩的改革。

    农税降下来,百姓们渐渐富足。接下来就是改商税了!要知道商人才是最有钱的,比地主还富裕。现代时商税也是极高的,淑贤自然不忘提起这点。所以地位比不上农民之后,税收也增加了,虽说商人们一时间怨声载道,但一来他们的话语权并不高,二来胤礽也给商人们开了一些近海贸易的活路,所以有了好处的商人们,渐渐也销声匿迹了。

    这些税收的问题搞定后,废除贱籍、火耗归公等惠民政策也相继提出,然后又有民族政策改土归流,当然这些都是四阿哥的政治抱负,但四阿哥提出后,胤礽见这种改革对国家有好处,也就一一实行了。

    先不说民族政策,只说那些惠民政策,免不了就要损害地主官僚的利益,所以这些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胤礽这些年的太子当下去,耐心上是比得了旁人的,他一点一点改变,先试点再扩充,争取把反对声音降到最小,如此几年十几年下去,总算是在弘智继位前看到效果了。

    当然,惠了民也不能忘了官,政通才能人和,若是一个皇帝没有给你实心办事的官员,那跟傀儡又有什么两样呢?胤礽还是很爱名声的。就是他不爱名声,总有一帮老臣跑去跟康熙哭诉以图压制住胤礽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也要命不是?

    所以胤礽也逐渐开始笼络百官了,首先就是给当官的加工资,不是说高薪养廉么?加了工资一来减少官员贪污事件,二来也算是收买人心了。再说如今西洋贸易越来越见成效,再加上十阿哥卯足了劲的打劫海盗。九阿哥涨红了脸的拿大清的‘土坷垃’试图换回国外的真金白银,再加上八阿哥统筹能力太强,从沿海赚回的抢回的银钱可不要太多哦!还有商税源源不断的做后盾!

    有这份家底。给当官的涨涨工资真的小事一桩,胤礽做的那是底气十足!

    加了工资还不止,胤礽还特别提拔了一些久不升迁但有才能的低阶官员。在科举上也尤其上心,以便多培养一些真心向着他的臣属。

    这种拉拢还是很有效的,至于那些康熙朝的老臣,听话的就接着干,不听的干脆荣养起来,你们不是不听朕的吗?那就回家带孩子,顺便多去畅春园陪陪太上皇吧!

    皇帝做得越久,胤礽的手段越高超,几年下来,这朝政就严严的把在自己手里了。

    当对民对官的改革基本完成以后。胤礽的手终于伸到了大清的底子——八旗身上了。

    话说在大清朝有个旗籍可真是跟现代的公务员差不多,甚至比公务员还好,出生就有粮饷拿,不用干活就有饭吃。

    要不然怎么等到晚清的时候,有那么多提着鸟笼子没事上街遛弯捧哏的八旗子弟呢?

    可这人总是越生越多的。这会国家养得起,待一百年后、两百年后呢?二十年就能生一个,就是一代一个,两百年后也有十个了。更何况这会真心没有计划生育来着!

    于是察觉到这点,并且被淑贤多年来温水煮青蛙一般教唆的忍无可忍的胤礽终于对八旗下手了。

    八旗不好动,因为满人比汉人少。若是少了八旗支持,这皇帝真心是当不下去的。所以胤礽只能用更怀柔的方法来一点点改变,先是挑了一批送到沿海给十阿哥当穿了衣服做士兵脱了衣服是海盗的去。然后再挑一批去关内开荒地种粮食去!

    总有那生孩子生的太多粮饷不够,或是太纨绔吃穿都愁的人愿意去的!

    最后,胤礽更是干脆建了座军官学校,本着换将不换兵的原则,多多培养能打仗的将军,省得八旗子弟手软的刀都提不起来。

    当然,这些送去军官学校的自然就是贵族或宗室子弟了,总不能送这些碰个皮儿都让家长们心疼的哆嗦的纨绔们去抢劫或是开荒吧!

    送去当学生,将来做将军,听着也好听不是?

    就这样其实也不能根除八旗制度的弊端,但这事只能一点点的磨,等到弘智继位,自然又会有新的法子折腾他们,总不能让他们光领粮不干活的。

    内政外战上基本解决之后,随着商队往返多次后,一些或撸来或骗来或请来的各有本事的外国人也陆续抵达大清了。别管经商还是打仗,总归大清是跟西方建起了联系,眼界开阔的结果自然是有利有弊的。但对历史大势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当看到胤礽私下里秘建了火器研发营,弘智见天的往外跑关心起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时候,淑贤放心的笑了。

    这些年胤礽折腾出的这些事虽然淑贤没明面上参与,但暗地里总是有她的影子的,偌大一个国家真想改变起来很难,但总是要有改变的伊始才可以。胤礽已经做了努力,弘智也能完好的继承下去,淑贤想,只要接下来的子孙没有太无能的,只要保持好这个劲头,八国联军侵北京,日军侵华,这类让人痛心的事还是能避免的。

    这就不枉她来大清一遭了!

    多年后,已做了皇太后的淑贤临终闭眼时,握着儿子和孙儿的手说了最后两句话:“生同裘,死同xue!额娘已等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