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魔祖的故事
只听得妖帝款款道来“大战前一晚,那魔祖携壶老酒而来,与我祥谈了一夜,那一晚,他与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魔祖说,在万多年前,修真界无正邪所分,当时,在流奚涧周围的一个平凡家庭中,有这样一个孩童,出生之时引起天地异变,引来无数修为强大的妖兽和魔兽,妖兽魔兽紧紧围绕在其房屋四周,待到孩童落地,群兽即散,引来如此的异变,家里人十分害怕,以为是生了一个妖孽,于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孩童被父母抛弃于流奚间,那山间有着豺狼虎豹,有着修为强大的魔兽妖兽等等未知的危险,试问这样一个孩童如何能活下去?”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群兽居然没有将孩童杀害,虎豹也没有将之以食下肚,相反,那群灵智未开的群兽将孩童拥护,饿以兽血为饮,以此,孩童最终活了下来,十年之间很快就过去,孩童整日与兽在一起,因此说话也变得生僻怪异,在这十年之内,孩子每天跟着妖兽在一起,其修为与内力已然定根,” “十八岁那年,孩童修为大涨,此时的他,已经可以和当时的修真强者拼上一拼,有一日,他记起那十八年前,亲父亲母抛弃他的画面,以此怀恨在心,一怒之下,便走出山间,找到了他们,” 孩子一脚踢开院门,其有一男子从中走出,口中大怒道“来者何人?” 孩子用着不太标准的话声说着“什么人?可还记得十八年前,流奚涧。” 男子一愣,便回想起十八年前,流奚涧哪个被抛弃的孩子,随即道“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有何不可能?当初你们抛弃我,可曾想过我的感受?冷热并存,各类兽物整天在我眼前游走,是何感受,你可知否?” “我管你什么感受,你是妖孽,妖孽自然不可活,十八年前我没有一把捏死你,已经放你一条生路,今日你还回来做甚?找死吗?” 孩子一把捏住男子的脖颈,直接将其提了起来“一把捏死,是这样吗?” 其父一愣神“怎么可能?”对啊。这怎么可能,连自己无法胜过他。他才多大?十八岁而已。 其父手脚挣扎,企图挣开孩子的魔爪,但是,孩子并没有给机会。手上直接用力,右手为拳,一股兽王之力的攻击,其父直接暴毙。 而后,孩子也没放过母亲,和家里的其他人。 杀害完双亲的孩子,后来继续入了山,在山中,了无牵挂的孩子整天研究修真之法。 后来,大概是因为寂廖,二十二岁的孩子走出了山。 当今天下,修真为一家,无分正邪,孩子走在路上,前方便是城。 城门口伫立两个人,交头接耳,好像再说着什么。 孩子走上前,方才听得二人口中所言“李师兄,你说,这将师傅是得了何怪病,为何久治不愈,他要是在不好起来,这天下修真者,可由谁带领,又有谁能教大家仙法?” 姓李的人说道“张师弟说的是,这怪病呀,我看飞非得五位长老方才能治,但是,这金木水火土五位长老已然闭关,其比闭关之久,无人猜忌,上次闭关长达十年,若是这次同得往时,要个十年八年的,哪这师傅的性命很是堪忧啊,为了这一人之命,不见得长老几人会放弃闭关” “是啊,这可如何是好,虽然还有个二师傅,但二师傅所学为内家功夫,不见得有人稀罕,唉,我看这要学习更高级别的仙法,恐怕是无望了” 孩子听得所以然,便上前问道“两位道友,不知其师傅得了何怪病,若是不嫌弃,不妨与我说说,” 张李二人闻言,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孩子,李师兄颔首道“你是什么人?看你着装怪异,口气生啤,可不像这本地人” “我是这城以北千多里地流奚涧中而来,方才听闻其师为病所惑,随不知得其所病,但说不准,我可治之” 孩子怕二人不信,则再次说道“哦,我常年生居于山间,懂得各类奇异珍药,” 张李二人听言并未说话,似乎在犹豫,只见张师弟扯了扯李师兄衣袖,李师兄会意,二人便回过身小声嘀咕起来。 片刻,二人回过头道“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拱手道“我自幼在流奚涧长大,无父无母,与天地兽类为伴,” “好罢,你随我来,记住,你不可作出任何伤害别人或者存害师傅的事,不然,这全城的师兄弟是不会放过你的,” 说完,二人便带着孩子进入城去。 来到大殿门外,二人便止住步伐,“你在这里等着,我去禀报一下二师傅” 孩子观察了一番这大殿,原来,这当真是一个对天下修真者开放的居所,殿堂之上“天地同门”四个大字金灿夺目。 不久,前去禀报的人便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体型健廓的中年男子,想便这就是二师傅。 孩子紧忙拱手“见过二师傅,” 那男子显然是个好交往之人,之间男子一脸阴邪用着呵斥声说道“不用客气,听闻你能治我大师兄性命,不知可真?” “先看看家师是何症状,才能确定能治不能治” “快快请进,快快请进” 言罢,几人同二师傅来到殿堂,只见那大师傅就殿堂之中卧睡着。 孩子只是上前,便看出症状,直接道“此病并不难治” 听此,几人显然十分高兴,只听二师傅道“快快请治,快快请治” “哦,师傅有所不知,此病虽然能治,但我身上并没有其治疗所需要的药物,” 二师傅听得一愣“那要如何药物?” “师傅,所需要的药物,人间百年难见,但我却知道一处,在那以北千多里地的流奚涧中便有,在此之前,我需要回一趟流奚涧,待我取回药材,将其服用,不出五日,便能行走自如,只需一月,便能完全恢复,到时,其家师必定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