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
宣德帝有这个心,但是实施起来却是非常难的,毕竟佛教的信徒还是非常多的,一个处理不好,就是民间的暴动了! 好在宣德帝并没有林海之前猜测的那样,要将整个京城的寺庙都逛完,也就随便的逛了几座著名的寺庙后,就歇菜了! 今天是宣德帝出来微服私访的最后一天,一行人汇合后,直奔一座城外的寺庙。.. 还没等宣德帝一行人进入寺庙,在寺庙的门口就聚拢了一群人,不得不说中国人就是那么的喜欢看热闹,遇见一些新鲜事就喜欢围观。 宣德帝对此也表现了极大地兴趣,因此林海也跟着他默不作声的围观了上去。 只见一位高僧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双眼微闭,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大石头的旁边地上隐隐约约的还有一尊白瓷观音。 这是神马情况! 林海机灵的溜到了旁边,问问了刚刚围观着的群众,这人也是个热情的,见林海相问,立马就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 “你知道坐在石头上的大师是谁?”没等林海回答,那人就一脸兴奋地对着林海说道:“那是和法源寺圆寂法师和圆明法师同一辈分的圆莫法师,听说他云游到此,发现这里有佛家的灵气在这里,便在这里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的静坐了七天,每天都将他采集来的无根之水浇灌在这里,今天终于迎来了佛家法宝的出世。你瞧瞧地上的那个白瓷观音,就是圆莫法师用灵气聚集起来的。” 灵气?法宝? cao,要是法宝这么好弄出来,那也太不值钱了一点吧! 还有什么无根之水,在某部名著中清清楚楚的写了,其实这货就是雨水。 什么无根之水治病都是假的。古代的雨水虽然不是现代的酸水,但是空气中的微量物也不少,按照科学的说法,无根之水什么的。其实一点也不干净。 不过,心里吐槽归吐槽,林海还是一脸感谢的谢谢了那人,然后又悄悄地归队了! 虽然心里已经明白这怕是某些人布的局。但是林海还是不得不佩服佛教的号召力,就这么一会儿就人山人海的围了起来了! 接着一面的人群分开了,从外面走进来的一群身披僧袍的和尚,和圆莫法师说了几句后。一行人就走到了早就搭好的高台上。 林海挑了挑眉,看来这一切人家早就是准备好了!不过,林海有些皱眉。话说这个情节这么那么的熟悉呀!好像自己在什么时候听过。还是看到过呀! 这些法师坐在高台上后,又准备开始讲佛经,就在这时林海耳尖的听到了旁边的两人的对话,心里豁然开朗。 “我倒是不信这个,那白瓷观音,不会是他事先埋在地里的吧!” “你说的这个也不无可能,但是从那圆莫法师在石头上坐着起。就一直有人看着了,有人亲眼看见那白瓷观音从地里长出来的。” “亲眼看见,你亲眼看见了,说不得就是托了!反正我是不会信的。” “喂,你别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好不好,这可是圆字辈的高僧,有人已经去法源寺证明了他的身份的,再说了这陈佛寺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却也是百年的寺庙了!” …… 听了这两人的对话,林海终于想起来了在哪里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了,不就是某部电视剧上,某个假和尚骗人的把戏吗? 瞧着那些‘高僧’准备讲经了,林海眼睛一转,对着身旁的衍圣公嘀咕了几句,见衍圣公点了点头,林海才一脸兴奋地,护着衍圣公像钱挤去。 林海一行人不合乎大流的表现,引起了在一旁守护治安的僧人的注意。 陈佛寺负责维持次序的一个僧人见了,害怕引起暴动,让这场万众瞩目的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空道皱着眉头,亲自挡在了林海面前,沉声道:“几位施主,这里不是你来的地方,若要观看法会,请去外围观看。” 换而言之就是林海这群人还没有资格走这条路…… 空道的一句话,让林海笑了,不客气的道:“和尚,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说明白点,你是说我没有资格来到这里,走这条路?行,今日小爷就走给你看看!”说着就从空道的身旁走过去。 空道伸直了手臂,挡在了林海的前面。 空道道:‘这位施主误会了,小僧不是这个意思。小僧是说这里禁止入内,并非是施主没有资格……‘中国话就是高明,一句话有好几种解释。他开始的态度明显是没有资格的意思,但见林海打算闯入,立刻改了口,毕竟这场法会可是他们陈佛寺筹划了很久的,不能轻易让别人破坏,能忍则忍。 林海也不着急闯入,他的目的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展开挑衅,大闹法会,揭露那些伪和尚的真面目,并非像一个泼妇一样,大吵大闹一番,那样没有意义。他只有占据‘理‘字,才能说服那些已经被蛊惑住的百姓意识到上当受骗。 林海不怒反笑,有些嘲讽的说道:‘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可以进入,我就不行?难道就是应为他们的身份特殊?‘ 空道沉默不语,显然不准备回到林海这个相当有陷阱的问话。 他们这边早已吸引住了部分人的视线,林海见空道软的不吃,便开始准备动武力了,这一动手开打,更是引起了阵阵的呼声,也打断了法会,引发了所有人的注意。 数万的百姓也在这时喧闹起来,朝着这边指指点点。 因为不是在初一十五这种特殊的时间开的法会,加上又有圆莫这个大师的名头坐镇,因此这次陈佛寺的这场法会,可是吸引了京城很多求佛心切的人的目光,不乏有休沐的朝廷大臣在场。 林海也不怕被人认出来了!或者说,认出来了最好。 本来林海和衍圣公一直在宣德帝的身后的,不过由于刚刚准备法会站位子的原因。便和宣德帝挤开了!这一挤开,林海就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 话说要说,跟着宣德帝在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寺庙转了这么多圈了,林海要是还猜不到宣德帝的意思。那么他这官场也就不用再混了,直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好了! 要知道在官场上,看人的脸色,尤其是看自己上司的脸色。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技能,这项技能要是练好了,可是能在官场上帮上很多的忙的。要是练不好,嘿嘿。那你子啊某些时候就完蛋了! 显然林海的这项技能,虽然没有练到满值,但是及格还是有的。因此在转了几天后。林海就猜到了宣德帝的意图,虽然具体的没有猜对,但是大致上林海是猜对了的! 不就是想整和尚嘛,虽然林海不知道宣德帝整这和尚要干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林海的计划。而且林海也猜到为什么这种事情,宣德帝不找其他。而要单单找他和衍圣公出马。 华夏的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对外来佛教文化的融合吸收,就显示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但佛教初期自西汉传入中国盛为华夏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前,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佛道儒之争,从一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使得儒学,蓬勃发展,一日千里。道教固然不如儒家‘但老子与孔子‘在理论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未受到多少影响,发展同然比不上儒学‘但也呈现争长之势。 佛教初传中国其势力弱小,尚不能与儒、道相抗衡,需借助于儒、道的势力来发展自己。这一时期,三教‘夷夏之辨‘刚刚萌芽体现于东汉末年牟子所著中,在梳理时人对佛教的困惑和误解过程中牟子提及了儒生用‘夷夏‘问题来诘难佛教牟子对此也作出了有理有据的应答。但这个时候的佛教就如受委屈的小媳妇,挨了打,不敢还手,只是轻声细语的解释着。 但随着佛教的渐渐壮大,在东晋时期,已经展开了反击。 前述元魏僧徒所作,便是这种反击武器之一。还有许多和尚们写的不少经典著作‘多称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为老子并且亦是孔子的老师,甚至更长辈。比如东晋名僧支遁在中说:‘昔周姬之末,有大圣号佛:…………络聘周以曾玄。‘书中不但把佛说成是老子的师父,而且还是他的‘太爷‘辈;老子和庄子则成了佛的‘曾别‘和‘玄别‘,连当弟子的资格都不够。以后的又说老子闻道于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所以‘老子即佛弟子也。‘也说:‘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净光菩萨,彼称颜回。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这里的震旦即指中国,到了这里儒道的祖师都成了佛弟子的化身‘也就是说中国的儒道文化都是从佛学演变来的。 这种论点无疑是跟某棒子国的某些习性很像。 面对这种荒唐的事悄。儒道,自然展开了有利的反击。 儒家多从治国安民的角度对佛教进行批评,奉佛造寺,使国贫民穷:僧尼增多,使国家承担赋役者人减少:僧尼离开亲人出家,不要妻子。违背儒家的伦理纲常:佛教教理虚妄,对民众进行欺骗等等。 而佛家也不甘示弱,逐一进行驳斥‘指出佛教对社会民众施行教化,于治国有利:通过个人出家修行而使祖先亲属的灵魂超脱苦海‘也是尽孝的表现;佛教与世俗礼仪不同,以断除情累为志向,弃妻剃发,出家修行,是无可非议的。 但中国的百姓君王大多都很理性,旷日持久的佛、道、儒三教之争,始终仅限于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范围内。即使有杀害,也只是惩办几位被视为首恶者。就如祟佛的齐文帝宣布灭道教,便仅杀了四名不肯落发的道士。周武帝灭佛,亦不肯杀一个僧人。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所使然。因为古代儒家讲究中庸、宽容,道家讲究清静无为,而佛教则更是高扬和平与平等的大旗。不像西方的宗教战争,一打就是几十年、上百年、数百年。 三方的争斗到了初唐时期方才告一段落。 唐朝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国度,他们对于各族文化都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在唐朝你可以打吐蕃传来的马球,穿北方胡人的衣服,看西域来的歌舞…… 但是随着武则天的大兴佛教,使得这一平衡又被打破,虽然在读书人的眼中,还是儒家重,甚至在历朝历代的朝廷上九成的官员都是儒家出身,但是这也并不能改变在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心中,还是佛教更吃香一些,毕竟古代能读书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于是为了生存的空间,儒家和道家可谓是联手开始排挤佛教,因为武则天的事,儒家和道家也开始走皇帝路线,这点从唐睿宗李旦和太平公主信奉道家可以看得出。 经历了微妙的平衡后,三家各自发展着自己的信徒,但是这样的局面又被神棍的天朝打破,皇上开始谁都不信了!因为这样的势力威胁到了皇权。 虽然三家又一次的回到了平衡点,但是这仇却是深深的结下了!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圣人的嫡枝的后人——衍圣公,来搅乱佛家的法会这不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吗,而作为衍圣公的女婿,由正经的儒家教养出身的自己当先锋官这天经地义的事吗? 果然有人认出来了!不过不是认出林海,是他身后的衍圣公。 空道脸色苍白,一脸的惊骇,衍圣公的大名如雷灌耳,在整个凤朝如日中天,他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和尚,连跟衍圣公相提并论的资格也没有。 果然衍圣公一出马,谁与争锋!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