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出名(月票五十加更)
杜廉是来送年礼了,想着小月也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娘家便一并把她带回来了。 两人自然是先去的老房那边,这才知道张氏搬到谢涵这边来住了,也才知道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祖母,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好,求祖母看在我和三个弟弟的份上宽恕了我娘,千万别跟我娘一般见识,我会好好规劝我娘的。。。”小月进门先跪在了张氏面前。 “孩子,这不干你的事,你不要什么事情都往身上揽,来,孩子,起来陪祖母坐着说说话。”张氏看到这个孙女还是很开心的,亲自上前扶起了她。 杜廉见小月陪着张氏说起家务日常,便对谢涵道:“小妹,我想借一套三叔参加会试的笔记,能不能带我去找一下?” 谢涵一听杜廉说的是带他去找,而不是帮他找,便有些犹疑起来,自从知道他的心事后,她委实不愿意跟他单独接触。 “对了,二哥也一起去吧,二哥上次也说要找什么笔记。”杜廉看出了谢涵的戒备,虽然有点失落,可到底还是不忍心为难她。 因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谢涵做的是对的,是他错在先,他一开始说的话欠考虑了。 谢涵见杜廉如此坚持,便猜到杜廉应该是有话要问她,便拉着谢沁一起往后院走去。 “小妹,我听说这村墙是你出的主意?”杜廉在二门处站住了。 “我只是从书上看到一个故事便告诉了高管家,怎么啦?”谢涵见杜廉神色有点凝重,忙问道。 “外面有不少关于你的传言,他们说你,说你,你。。。” “哎呀,你倒是快说啊,到底外面有什么传言?”谢沁着急了。 回来这些日子他一直没出门,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去找高升学点生意经,要不就是陪着张氏谢涵几个说说话,因此他还真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外面传言,说小妹不亏是探花郎的女儿,和她爹一样的聪明,小小年纪就知道从书上找法子来对付那些盗匪山贼,还说小妹仗义疏财,家资肯定丰厚,说这建村墙的银子几乎是小妹一人掏的,我担心会不会因此有人打上小妹的主意,小妹这些日子最好不要出门,即使万不得已要出门,身边也一定要多带上几个人。”说完,杜廉一脸担忧地看着谢涵。 谢涵倒是没有留意杜廉的眼神,她在思索应对的法子。 自从上次和尹嬷嬷谈过之后,她就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凡是从村口路过的,肯定会对这个村墙和大门感兴趣,少不得就要打听一下,尤其是这段时间附近村子频频出事,而她这个村子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却偏偏一直没有盗匪光顾,外面的人哪有不好奇的? 再加上村子里来投亲靠友的人不少,少不得也要打听打听,因此,谢涵知道自己的名声传出去是早晚的事情,尽管回来的第二天她曾经央高升去找族长谈过,最好是约束一下族人不要把她说出来,不管是出银子还是出主意,她都不想让外人知道。 可村民们早就清楚了事实真相,谁家没有三五个亲友,哪里能保得住秘密? “姐夫,这样吧,我知道去你家药铺的人不少,有机会还请那两个郎中和药童跟别人解释几句,就说我们两家是姻亲,说我这个主意也是无意间从书上得来的,说修村墙的银子是用我父亲下葬那天赵王和县城府城的官员们送的奠仪。” 谢涵记得父亲下葬那天送来的礼金都是白花花的银锭,那么多村民在现场看着数着,只怕早就传了出去,索性就用上了这个借口。 “也好,只能先这样试试了,若是过些日子消停不下去,我们只好再想别的办法了,看看到时能不能制造出点别的新闻来盖过你的风头。”杜廉点点头。 “别的风头?别的能有什么风头?”谢沁问道。 杜廉摇了摇头,“我也说不好,说不定等明年开春了别的村子也建起了村墙,大家的注意力也就被转移了,又或者是咱们和鞑靼开战,也或者是朝廷派人来剿匪,等等,这些事情一出,百姓们的生计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空去关注什么传言?因此,我们就静观其变吧。” 谢沁听了这话拍了拍杜廉的肩膀,“那就有劳妹夫了。” “这是什么话?小妹难道不是我的小妹?”杜廉回了谢沁一个瞪眼,转身离开了。 送走杜廉和小月,谢涵这才把司画带回自己房间细细盘问。 得知杜廉这段时间有笑的,偶尔还会手把手地教小月写字,会给小月描绣花样子,谢涵的一颗心才落到了肚子里。 次日,谢涵正和高升商量送往各处的年礼时,阿金过来了,说是家里来人了。 原来是纪氏带着两个儿子上门了。 这可不是没有的事情,好好的她一个做长辈的竟然带着两个儿子上门来看望谢涵,这意图也太明显了吧? 可客人上门了,谢涵也不好把人撵出去,只得命司棋去老房那边喊谢沁、谢泽来陪客人。 谢沁谢泽还没进门,梁茵带着两个儿子也进门了,这下谢涵倒是不用刻意去找陪客的,只是她不明白的是,难道梁茵也在打着她的主意? 谢涵正琢磨梁茵的目的时,梁茵提出了要去拜访一下谢涵的长辈。 “应该的应该的,正好我也备了几样小礼物,一块去看看吧。”纪氏附和道。 可巧今儿张氏一早起来便被吴氏请过去了,也是商量送往各处的年礼,同时还有送往谢沁定亲的女方家的年礼,吴氏拿捏不准分寸,便请张氏过目一下。 谢涵见此只好把纪氏和梁茵以及几位表哥一起领到了老房那边,得知这是谢涵母亲那边在幽州的亲戚,张氏倒是也笑脸相迎。 不过令谢涵讶异的是,梁茵得知吴氏是新月的母亲,竟然拉着吴氏聊了起来,而纪氏则一边和张氏说着话一边留意着梁茵和吴氏的谈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