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天下事尽在指掌间
宋朝虽然暗弱无能,民生凋敝,眼见就要霍乱丛生。但是真正让宋朝灭亡的,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之后的六七百年里,中原农耕文明与塞外游牧民族的融合是历史的主流,但是对立战争也不在少数。诸如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明朝时期的瓦剌、鞑靼,明朝后期的满洲更不必说。 这些都是朱武如今认识不到的,王伦一一对其讲解。 “大宋立国以来,边衅不断,屡屡丧权失地。早年有辽国是心腹大患,自议和后年年纳贡,宋朝积贫积弱。而后再有西夏挑梁之辈,战和不定,耗费无数钱粮兵士。” 王伦把眼界放开,说起大宋四周的环境,最后下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今宋朝在内民不聊生,动荡不安,在外有异族趁势崛起,虎视眈眈,怕是亡国灭种就在眼前。” 朱武听了王伦的话,只觉得有些骇人听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朱武说道:“西夏与大宋时战时和,互有胜负,总的来说大宋处于劣势。但大宋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战略储备充足却是西夏比不了的。在小弟看来,西夏不足为虑!” 说完西夏,朱武叹了口气。“哎!辽国全民皆兵,骁勇善战。要是像五代时期一般,举国而来,宋朝怕是真是难以抵挡。” 早在一百多年前,五代后晋时期,契丹与后晋全面开战,曾经短暂占领了中原地区。 王伦听了朱武的话,一摆手说道:“兄弟这话,为兄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辽国已近日薄西山了,与我大宋仿佛,不过我大宋还不是其对手。” 朱武此时与别的宋人一样,只知辽国是宋朝的劲敌,没想到如今也江河日下。 这可是个好消息,朱武紧张的问道:“哥哥此话当真?”虽然他痛恨朝廷,但是民族情节使然,他也十分在意敌国辽国的衰败。 王伦点点头,说道:“此事千真万确,近年辽朝国内大臣、百姓叛乱不断,辽国疲于应对。我还听从辽东过来的商人说,辽东正有一支女真人悄然兴起,对辽国充满敌视。怕是辽国出现动乱,还要比我朝早呢!” 听了这一消息,朱武一拍大腿,说道:“如此正好,也是咱们的机会!若是咱们在大宋起事,也不怕辽国来掺和!” 朱武却是怕自己等人真造起反来,与大宋鹬蚌相争,让辽国这个渔翁得利,那样不是成了民族的千古罪人! 见朱武松了口,王伦乘机问道:“王伦等人如今在梁山聚义,立誓要成就一番大事,救济黎民于水火,不知兄弟可愿意助我?” 听了王伦这一席话,朱武深知王伦胸有沟壑,志向高远,值得追随。朱武起身离了座位,拜倒在王伦身前,说道:“朱武等呼啸山林,也是有志难展。哥哥于天下大势了如指掌,雄才伟略,朱武生平仅见。情愿鞍前马后,跟随哥哥!” 终于说动了朱武,自己心愿得偿,又得一员大将,王伦喜不自胜。亲手将朱武扶起,王伦对朱武说道:“神机军师,韬略无双,以后还需兄弟随身参赞,时时提点!” 此时朱武打定主意追随王伦,一抱拳,诚恳的说道:“朱武定当尽心竭力!” 王伦也要试一试朱武的本事,当即问道:“如今天下将乱,我欲成大事,不知军师有何教我?” 朱武此时与王伦已经有了君臣名分,屁股只坐了半边椅子。听到王伦问询,马上进入军师的角色,思考了一番。 思考了一会,朱武说道:“但凡欲成大事,必要考量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外加上三分人谋,方有成功机会。” 王伦听了朱武的话,细细品味,这好像与诸葛亮说的如出一辙。点点头,王伦示意朱武继续。 朱武继续道:“所谓天时,并不是特定的时间,而是一个时机。如今大宋弊病从生,百姓生计艰难,可谓乱相已显。更有诸如大辽、西夏强敌环伺,可谓危机四伏。不过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照我看来,此时贸然起事,并不明智。而如今江南百姓苦于花石纲,淮西百姓迫于括田所,怕要日久生变。到得那时才是我等时机,此前还是蓄积力量的好。” 朱武的这一番见解说的头头是道,对于未来的规划与王伦的举措也不谋而合。王伦心想神机军师果然不凡!对于朱武之后的话更加期待了。 “大宋此刻乱相已生,之后怕是要狂风骤雨,风雨飘摇。哥哥占据梁山泊,官军进剿困难,也是一时之选。不过梁山泊虽好,却是四战之地,不得发展。为今之计,还要早早谋划一块地盘……” 朱武关于梁山泊的分析当真让王伦拍案叫绝,自打上了梁山以来,还真没人说梁山地位不好。但是王伦却是知道梁山四面水泊,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而即使自己从梁山占据了山东,也地势不利,三面环敌。 王伦没有出言阻止,朱武依旧滔滔不绝。 “依在下看来,一旦天下有变,最可能出乱子的地方四。第一是江南,此地民怨沸腾,若是有人举事,不怕不一呼百应。第二是河北,此地民风剽悍,历来多于官府作对。第三则是关中,关中四塞之地,千里沃野,是兴王取霸之所在。第四则是淮西和山东,淮西有官吏为虎作伥,山东有哥哥这般好汉蛰伏,都是容易生变之地。” 听朱武着一番话,差不多把之后大宋造反的地方都说了出来,王伦啧啧称奇。江南方腊,淮西王庆,河北田虎,山东王伦这些是大家熟知的。还有山东史斌,太行山八字军,河北忠义社,洞庭湖钟相等等,莫不与朱武所说的地方相应。 王伦终于坐不住了,起身问道:“那依兄弟之意,我等在何处立足最佳?” 朱武见王伦动问,不敢怠慢,当即回答道:“若是照我看来,有两处是上上之选,一是关中,本朝太祖也有心迁都长安,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一是江南,长江天险足以自守,更兼民心可用,难能可贵。” 对于朱武推重这两处,王伦毫不奇怪。北宋末,赵构重建宋室社稷,在选择巡幸之所时,李纲就建议道:“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南宋张俊经营川陕时,也有人建言“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不过王伦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只听王伦说道:“兄弟有所不知!江南之地,文风昌盛,民不习战。更有摩尼教徒遍布境内,关系错综复杂,非是我等佳地。况且千年以降,还未有立足东南,而全有天下者。” 在王伦的印象中,占据东南,席卷天下的只有一位朱元璋。 其实朱武也不太看好江南,只是说出来供王伦参考罢了。他最看重的却是关中,否则也不会占据这少华山。见王伦否定了江南,他倒是满脸希冀,希望王伦选择关中。 不过王伦接下来的话,让朱武远望落空。“关中虽好,可如今也是大不如前。再加上紧靠战力强悍的西军,朝廷重视,怕是难以起事。而且此地距离我等老巢太过遥远,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见这两处王伦都不认可,朱武倒是有些心急了。“那依着哥哥要经略何地?” 王伦凑近朱武跟前,说了一番话。 朱武听罢,抚掌大笑。“原来哥哥早有计较,甚妙甚妙!” 与朱武分析完这地利,王伦又向朱武请教人和的谋略。“还请兄弟再与我说说这‘人和’要如何做?” 朱武刚刚歇息一会,这时见王伦又来考教,心道这真是六月债还的快!他考教完对方,对方便马上来考教自己。 干咳一声,朱武继续说道:“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欲要争雄天下,人心向背至关重要。朝廷赋税繁重,百姓怨声载道,这是他将民心推给我等,自取灭亡之道。而我等反其道而行之,救济百姓,惩恶扬善,自有民心归附。在势力范围内,施行善政,爱护黎民,将势力范围经营得如铁桶一般,自然百战百胜……” 两人原本就是义薄云天的人物,如今相谈甚欢,一问一答之间,就连明月高升也不自知。 PS:这章是大章了,差点三千,太累了!感谢各位的支持。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