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我是光绪在线阅读 - 第九章 咬人专业户翁同龢

第九章 咬人专业户翁同龢

    等恭亲王离开,光绪对卫国说道:“怎么样,朕交代给你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的话,那种三菱型的刺刀确实很好,就是那些德国教官都觉得这种刺刀非常厉害,即使是在欧洲也没有这样独特的设计。”

    这三菱型的刺刀是光绪依照后世解放军装备的56式三棱刺刀的设计图纸画的。这种刀得好处就是容易刺进,伤口不易缝合,创面大,而且刺刀不易折断。用这样的刺刀去战场上拼刺绝对厉害。

    “不过,皇上···”话音一转,卫国轻轻说道:“那种虽然厉害但是工匠们都说以现在的工艺技术不易大量生产。”光绪起初有些不明白但是经过卫国的解释后便焕然大悟。前世中国能制造出这种刺刀源于中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但是大清朝没有甚至连最基础的钢铁和水泥都要从外国进口要想造出这种刺刀还有很大的难度。对于光绪想的后世的一些先进武器如飞机坦克根本就无法实现。其实晚清的军工业在当时还算不错的,但是民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还远远不行。

    看着皇上在那低头深思,卫国壮了壮胆说道:“皇上奴才有事想说?”

    看皇上没反对,卫国继续说道:“皇上,兵部调拨过来的十万发子弹已经用的剩下不多···”

    还没等他说道:“什么,都快用光了!你这个败家子,你要知道朕已经将全北京城的子弹都运到这里来了,为了这事兵部尚书都到朕这里来诉苦过几回了。你这个败家子正他X太败家了。”

    卫国显得有些委屈:“皇上说士兵的射击是要靠子弹喂出来了,奴才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办的啊。”

    在清末当时的朝廷即使是洋务派也注视到枪炮的发展却没有对弹药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注视。

    后世时一些评论家认为如果在甲午战争时海军要是使用当时先进的炮弹,那么黄海海战就不会输的那么惨,说不定还能战胜小日本。

    光绪明白要想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国,不但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还必须有强大的工业力量。

    回到宫中,发现礼部尚书翁同龢已经等候多时。翁同龢这个人对于他学识光绪可以说相当满意,但是对他的人品却不敢恭维。他可以说是一条疯狗见谁咬谁,他这个人非常小气,曾因为刘铭传得到一件古董没有卖给他而将他参倒。对于李鸿章这个害死他父亲和大哥的凶手(翁同龢自己这么认为的)当然就更不用说了,李鸿章想做什么他都极力反对什么,甚至有人说日本能在甲午海战中取得胜利,身为户部尚书的翁同龢也是“大功臣之一”。

    即使是和他近日无仇往日无怨又和他同属清流的张之洞也曾差一点就被翁同龢咬死。

    光绪一看翁同龢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说道:“怎么了老翁,这次你要准备咬谁,还是李鸿章吗?”

    看到翁同龢微微点了下头,光绪有些无奈这已经是翁同龢第五次参奏李鸿章了,虽然上几次被他搪塞过去了,但是翁同龢好像并不愿意放弃,这不才没过多久他就又来了。

    “这次又要参奏李中堂什么啊?”

    “皇上李鸿章乱用私人这样的人不得不防啊?”对于李鸿章乱用私人这事后后世的一些历史学家曾经做过统计淮军一千二百多名将领中安徽籍的占到了七百多位比如李鸿章曾推荐完全不懂海战的丁汝昌负责北洋水师原因就是他听话而且还是安徽人,而对于想严复这位连郭嵩焘都赞赏有加的海军将领却并没有重用。但是如果让眼前的这位翁同龢去马关和伊藤博文谈判,那么那份被中华儿女引以为耻的《马关条约》会是什么样只有天知道。其实历史上李鸿章曾邀请翁同龢和他一起去马关和日本人谈判。但是这位在甲午战争期间喊打喊杀喊得最凶的翁同龢却回答的比较干脆“我没空”。

    光绪本想让翁同龢回家养老,但是不可否认在清流中翁同龢还算比较开明的至少要比认为随便用根竹竿就能把洋人打败的徐桐要好得多,所以只好忍下了。

    光绪接过奏章说道:“听说翁师傅曾经参奏过左宗棠(历史有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其实就是以左宗棠为首的湘系和翁同龢为首的江浙系之间的博弈),朕常想要是当年你搬到了左宗棠,现在朕不知道该派谁去收复伊犁,说不定整个新疆都会从中华版图上消失。现在你又来参奏李鸿章,朕不知道要是海防派倒了下一块从中华版图上消失的会是会是哪里?”说着狠狠地盯着翁同龢的眼神说道:“会是北京城吗?”

    说着便奏章扔到往翁同龢脚下一扔说道:“你认为朕做前明的崇祯,还是擅杀岳飞的宋高宗,在你眼里朕就这么昏庸吗?”

    翁同龢没有想到光绪说出如此诛心之言被吓的急忙跪倒在地颤抖地说道:“奴才不敢?”

    光绪很满意翁同龢的表现,他走到翁同龢跟前将翁同龢扶起说道:“您是朕的师傅。其实您和李合肥之间的那点烂事朕还是清楚的。”

    翁同龢的额头全是细汗:“老臣不敢以私废公。”

    光绪拍了拍翁同龢的肩膀说道:“你知道李鸿章比起来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会懂洋务,手下懂洋务人才也多,这一点你比不过啊。”

    光绪这么一说,翁同龢当然心领神会:“老臣明白。”

    “过几日阎敬铭就要进京了,京城里不知道又要出什么事呢你要多留意。还有李鸿章虽然那不错,不过他手下的人未必个个都是人才,害群之马总是有的,你要多帮他看看,天津制造局是个好地方有空你要多去看看。”

    阎敬铭怎么也不明白这个小皇帝突然下旨升他为户部尚书而且还指名要他取户部钱库逮老鼠,阎敬铭曾经在户部待过对户部的一些弊端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他以布服敝车,悄悄进京,进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宫中授任。

    而当他到了宫中光绪就对他说了一句话:“钱库里太脏太乱老鼠有多,阎爱卿给朕好好扫扫,对于那些老鼠不要姑息该抓的就给我抓,有什么事朕给你撑着。”

    有了皇上这句话,阎敬铭心中便有了底气。第二天就到户部上任,并在上任第一天他就亲自看帐,并找来档房司官问帐,结果无论是领办、会办、总办都不知部库的存银几何以及出纳情况和盈亏怎样,甚至连算帐、看帐都不会。眼看关系国家财政命脉的户部档房之帐竟如此糊涂,正好成为官员贪污的利薮,阎敬铭立即给光绪的奏折说:“满员多不谙筹算,事权半委胥吏,故吏权目张,而财弄虚作假愈棼,欲为根本清厘之计,凡南北档房及三库等处非参用汉员不可。”对于这些请求,光绪当然一一照办。

    阎敬铭查了账目再查三库。所谓三库,是捐户部管理辖的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其中绸缎、颜料两库为天下实物贡品收藏处,库内堆积如山,毫无章法,颜料、绸缎、纸张混在一起,月积年累,大都霉烂得无法使用;加上鼠咬虫蛀,毒蛇成群,进出账目是两百多年的流水账,无清无结。银库的问题更大,管理银库的差役、司官没有不贪污偷盗的;职掌出纳的掌库、书办以大秤进、小秤出,天平砝码异常不等,真是弊端累累。

    阎敬铭一反过去堂官所为,花了很大力量,亲自入库清点,认真查对出纳档案,并清查了二百余年的库存和出纳账目。他的做法和态度震动了朝野。光绪还下令翁同龢成立了专案组协助处理户部贪污案。原在户部司官的姚觐元、董俊汉、杨洪典及旗人启某等人的贪污行为被查了出了。

    对于这些人光绪并没有姑息,下旨让翁同龢严查。好久没有整人的翁同龢听到这个消息都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