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战前的休闲时刻
就在联邦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第五次围剿时,莫文这边却在一个星球上悠闲地散步。 改革已经初步完成,莫文想要亲身体验一下改革的效果。 大街上人来人往,人们一个个脸色挂满了笑容——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是,即使莫文提高了社会福利,用机器人代替人来劳动,把所有人从每日辛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但这个世界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是不满意的。 那些被莫文强行夺去财富的富豪权贵姑且不说,毕竟谁的钱被人抢走都不会高兴地。这些人本来就不需要工作,莫文给出的社会福利对他们什么用处都没有。 但人总是不满足的,总是想着得到更多。 比如说每个月发下来的温饱福利款、平等教育款、医疗补助款等那些保障款,不少人就觉得少了,要求增加。 还有些人觉得莫文做得还不够彻底,抱怨说莫文心慈手软、不公平、不平等。 因为莫文没有废除货币,只是将那些剥削阶级给推翻。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社会上迅速开始了两极分化。 某些聪明的人纷纷开始了做生意,用各种各样合法的手段累积着财富。 虽说大家都植入了辅脑,但那只是提高人的智力,不能提高人的智慧。 辅脑能帮助人快速学习,让所有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天赋。但是人情世故待人接物这一块却不是辅脑能解决的,要是辅脑连这都能解决的话,这辅脑就不是辅脑,而是另一个生命了。 智慧是不能用外力来提升的,只能通过时间的累积慢慢增长。 某些聪明人摸透了莫文的心思后,纷纷开始了行动。虽说不能违法,但是不违法也是能赚钱的。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一批新富豪就又出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新出现的富豪80%都是之前被莫文抄家的旧贵族。这些旧贵族因为没有犯下什么恶事,所以并没有被莫文追究。这些旧贵族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开始了活跃。 即使莫文用个人的意志强行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公平,但是强者恒强,这些旧贵族还是迅速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主导者。 这就像是封建时代的改朝换代一般,即使有平民成为了领导者,但是最终获得胜利的还是士族阶级。因为农民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其才能最多也就管理一个乡村。事业一做大,这些农民就被淘汰了,到最后统治国家还是得依靠士族的帮助。 就算平民家出来了一个天才,没有士族的帮助最多也就是一个方仲永。 这里稍微说一下方仲永的故事。 方仲永是王安石作品主人公,全文大致意思如下: 金溪有一个人叫方仲永,家里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方仲永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方仲永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方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也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有人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待到方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方仲永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安石认为方仲永沦为普通人是因为不学习,但这只是表面,整个社会的压迫才是方仲永沦为众人的真正原因。 三苏中的苏洵年二十七才开始发愤读书,方仲永才二十几岁如何能沦为众人。 没有学习的机会才是真正的原因,当时士族掌握了知识的传承,方仲永不过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连纸笔都要从别人那里借,如何有钱去学习?就算方仲永有钱,那也得有人来教。没人教的话,即使是天才也只能徒之奈何。 在宇宙时代也是如此。 在联邦,平民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没有机会去学习。梦想再重要,也得让位于现实。毕竟梦想是虚的,不能拿来当饭吃。 就算莫文用暴力制造出了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但是平民与贵族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平民教育是为了给人打工赚钱生活更好,贵族教育是为了管理财富更进一步。 就算莫文提供了公平的环境,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对于这种事情,莫文不能C手,也不愿意C手。因为C手就意味着莫文违背了自己定下的规矩,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时间。 只要再过个几十年,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毕竟,平民是大多数,基数摆在那里,只要给予了公平,就会有无数的人才冒出来。 莫文只要选择等待就行了,反正莫文也有的是时间,过犹不及的道理莫文还是明白的。 看着大街上来来去去的行人,莫文满意的点点头。 至少整个社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突然,莫文眉头一皱。 只见远处的一个小吃摊上,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乃乃正在街头卖烧烤。 “怎么回事?”莫文心中暗自愠怒道,“为什么这么老的人居然会出来做生意?不是已经有终身保障了吗?” 多想无益,莫文三步作两步走到老乃乃的小吃摊前,装作一位顾客平静的说道:“给我来一串烤R。” “好勒!”老乃乃微笑着点点头,开始了忙活。 趁着等待的功夫,莫文好奇的问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要出来做生意啊!不是有终身保障了吗?” 老乃乃乐呵呵的道:“终身保障好是好,但是钱更好呀!有了钱,我就可以给我家的小孙子买学习机了。” 莫文问道:“学校里不是有学习机吗?” 老乃乃笑着道:“那是学校的,自己的才好!” 说着,老乃乃递过来一包烤串。 莫文接过烤串,熟练的用手机扫码付钱。 离开小吃摊,莫文随手将烤串送给了街上的一个小男孩。 看着小男孩狼吞虎咽的样子,莫文有些感慨的说道:“人总是不知足的,追寻美好生活的脚步也是不会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