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南宋日记在线阅读 - 第一五九章 燕子回巢、书生离乡

第一五九章 燕子回巢、书生离乡

    二月春风啊,何止只是剪刀还是一把离愁的剑,将普天下学子的思乡情一剑斩断,然后埋头到“吃铁饭碗”的另一番愁绪之中。燕子欢欢喜喜启程时,书生也几家欢喜几家愁绪地离了故乡

    按刘涣心中的知识,他多多少少是记得一些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可而今身临其境,却感一阵突兀,不知是历史戏弄了他还是他戏弄了历史

    赵构南逃以来,进士科的考试每三年大比,凡应试之人,大抵通过县试、乡试、省试、殿试,期间虽有变卦,但也相差无几,所谓“三级考试”,即成惯制。

    也就是说,各路举子须先经“解试”,即通过州试乡试、转运司试漕试或国子监试太学试中的一种,称为“正解”。“正解”和“免解”不经考试举子,头年发解,次年春参加“省试”、“殿试”。

    历经重重“劫难”,到了后来“功成名就”之时,前三名被点为状元、榜眼、探花。从建炎二年开始,定经义、诗赋分科,第一场分别考经义或诗赋,第二场考论,第三场考策;到时必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既然是封建科举,难免有利有弊。其中,官家思想的主导性极强却说这两年以来,皇帝赵昚不知是嫌生活过于安逸,还是心底开始着发急他于去年秋冬时节下了圣旨,尽将乡试时间安排在了乾道八年的春季时节,然后火急火燎,于当年八月秋季举行省试与殿试。

    一年时间,完成三年一次的科考,本是常态。可今年的安排,难免过于急促,不晓得他是甚么意思尚有大臣反驳,赵昚只回应一句话,大体意思是说:“老子现在缺人才,等不急了”

    涣哥儿记得模糊,貌似这科考一说,各路应考的举子中举者的比例相差很大,通常开封府、国子监举子每四五人中举一名,而外路举子常是二三十人中举一名,有时六七十人才中举一名,河东、广西、夔州、利州等路有时甚至无一人中举。

    这倒好了,他而今就是身处在夔州就要参加乡试,这乡试而今又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对了,按常理不是八月份的么,赵昚老儿急甚么哎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了,我不过海中一叶扁舟,身似浮萍,随浪逐打罢”刘涣长叹一声,找出张年丰送给他的毛笔,搬到了夔州中心的奉节县城,他要感受一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他除了震惊以外,却多多少少感到应试者的不满。大多议论,明明秋天才举行的乡试,安排到春季作甚

    也怪不得时人纳闷,而今时局“安稳”,朝廷“无难”,官家却偏非要这般折磨人,为了吃这碗饭,好多学子不辞幸劳,便在寒冬腊月就开始离家,连那除夕夜都未能与家人团聚

    纵然怨气滔天,可也无可奈何,学子们这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涣哥儿有喜有忧,喜的是他而今小有名气,总算做了几件大事的,其一是结交权贵,文章更被官家看重;其二是诗文传世,纵然是抄袭的,可能为这个时代做一点正能量的事情,他觉得责无旁贷,关键还做成了,比如三字经;其三是与武人厮混,“主义”得以伸张,比如特种战法;之后便是办报社、搞武器、兴时装,都算初见规模。

    忧的是,在平常的岁月当中,他开始被磨去了棱角,满面风霜,心中的信仰尽开始动摇

    还有一点是他很不满意,就是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发明”了这么多的玩意儿,却好像不曾给自己带来甚么财富,而今还是阆中羞涩,清贫得很,想要奢侈一番,也显捉襟见肘

    “哎,老子不要当大官也好,可有几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土地、二是钱财、三是兄弟、四是女人,这些东西当中,老子最差的就是钱财。看来经济问题永远都是大问题,特别是而今通货膨胀,总觉得钱不够用。没办法了,大环境嘛,且不知老子能不能改变这环境,可要想活得精彩,便是头破血流,也要去闯荡一番的”刘涣飘荡在人群之中,默默地说出了心底话来

    春天的燕子度过大江大河,顺着风势,又来寻自己的温柔乡。看来大势不可违,天道不可变,万物生息休养,必沿其道其理,谁敢极端叛逆,都是粉身碎骨,不得好死。

    那人呢,人是万物之灵,更要遵循天道,唯一不同的是,人懂得利用天道可惜很遗憾,千百年来,有了人就有了,有了,就不能停止贪婪,贪婪泛滥,必成,的后面,就是天灾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刘涣发现一个问题,他觉得前世的“科学发展观”提得很好,可这东西本在千百年来的诗书圣言、典故经要之中早有提及的,偏偏没有人总结出来。既无总结,哪来的论断于是乎那“指导思想”更是天方夜谭了

    “对的,这等好东西,应该被提及,应该用来警醒世人,更应该万世昌行,说不得,老子这次应试,就写这篇文章,换个说法,贴切现实,不晓得能不能打动上头哎,名声大了也不好,关键是起点高了些,若后来做不好,很容易被世人唾弃的。赵昚啊赵昚,赏我一个状元郎吧,实在不行,探花榜眼亦可,实在实在不行,也得让我登科第吧,老子实在伤不起,一定一定要安抚老子幼小的心灵。这他妈不穿越都穿越了,主角光环也该来一顶的”

    这小子每胡思乱想一阵,就要唉声叹气一番。那脸庞阴晴不定,搞得旁边与他擦肩而过的人儿好不惊疑,以为是哪家的神经病没有管好,跑出来吓人了。

    刘涣却不顾及众人的目光,既然无奈做了奇葩,就要执着地奇葩下去。他此番前来,是有要事要做的,因为到了今日,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搞懂便是这乡试到底考甚么内容怎么考

    这是大事,若无准备,怕是成不了气候。

    于是乎,涣哥儿满大街寻找“路人甲”,他要找一个穷酸的路人甲,请人家吃酒,然后勾搭一阵,从言谈之中找到自己要的内容

    费尽千辛万苦,无理纠缠、装逼耍横、演救世主、演侠客他终于套到了一个秀才,与那秀才长论一番,到底晓得了这乡试的内容。

    原来,这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考试又设有考棚,又叫\"号房\",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乡试考生休息雕像舍\"。

    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这路人甲说得详细,看来是个“老油条”了,不晓得遭遇了多少次“打击”刘涣有些同情他。

    考试的内容大体上看,还说不得复杂,可一旦牵扯到实际内容,便显得冗繁不堪了。

    第一场,通常试以论语、中庸或大学、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每道题都要写二百字以上,剩余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第二场,试以诗书礼易等经文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

    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刘涣终于了然,暗叹一声:“真他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