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问鼎记在线阅读 - 第一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一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秋高气爽的上京,是上京城最好的季节。天气清爽,虽微凉,却沁人心脾。巍峨的皇宫,在一碧如洗的明净天空下,格外庄严肃穆,犹如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

    上京北面西面皆有山,背面为燕山,西面为太行山。香山属于太行山的支阜,因太行山到香山而止,故香山称为“太行山之首”。

    此时香山的红叶,漫山遍野,从空中俯瞰,姹紫嫣红,如同哪位国手尽挥毫泼墨画下的一副锦绣河山图。沿香山向西向南,红叶渐少,山石增多。虽依然还是太行山脉,却多了苍劲雄壮之意,犹如一条遗留人间的巨龙。若说香山之处是龙头,六百里太行山便是龙,龙绵延六百里,到了灵寿县境内,陡然一收,山峰又妩媚多姿起来,就如散开的龙尾。

    龙尾散开犹如扇子,扇子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穿过,小河就如龙尾之上的鳞片,小河环抱着一处安静祥和的村庄,正是中山村。

    河名滹沱河。

    滹沱河自西向东,贯穿灵寿全境,到真定县境内,长约六十余里,从真定城的南面绕了一个弯,又曲折向东而去。滹沱河将真定城一分为二,分为城南和城北。有一座拱桥飞跃其上,桥建于大唐年间,虽年久失修,却依然坚固。

    桥名子龙大桥。

    正是取自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之名。

    此时的上京城南五里亭,夏祥依依不舍向众人告别,即将离京到真定县上任。

    城南五里亭,出上京城南五里,有一处天然土丘,有好事者在丘上建造了一处木亭,名曰五里亭。木亭虽简陋,几根木柱上却题满了离别之人的离别诗。

    此时亭中坐有一人,盘膝而坐,披头散发,腿上横有一张古琴,他左侧有一个古朴典雅的香炉,香炉中香烟袅袅,右侧则是一件名贵的白瓷花瓶,花瓶中插了数根柳枝。

    他穿博带宽袍,脚穿木履,正如痴如醉地抚琴吟唱。琴曲是,吟唱的正是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土丘下方,有两辆马车和十数人围在一起,在为数人送行。人群之中,是一个白面书生,他年方弱冠,一袭轻薄长衫,无长物,淡然而立。

    正是夏祥。

    夏祥后一男一女,男子长而立,一脸憨厚笑容。女子抱剑而立,淡漠如霜,面冷如冰。二人正是萧五和幔陀。

    夏祥要去真定上任,萧五自然要一路追随,幔陀也要不离左右,夏祥举双手欢迎。也是巧了,连若涵也要前去真定有事要办,便和夏祥同行。

    吏部任命下来之后,夏祥又在京中停留数,将遗留问题一一处置妥当,方启程赴任。观心阁未住几天,就又还给了连若涵,倒是让他心安不少。不过连若涵却说观心阁以后会是夏祥在上京的府邸。

    庆王和见王并未对他的任命再多说什么,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见王一脸不满之色,庆王却是淡然自若,仿佛夏祥不管是去鸿胪寺、下县还是真定,都并无不同一样。

    除了说了一句真定县是龙潭虎之外,庆王再无多说一句话,直到告辞而去。

    真定怎么就是龙潭虎了?真定离上京不远,又在中原富庶之地,人口众多,是仅次于赤、畿的大县,再者又地处腹地,既无山匪流民之患,又无边城敌国来袭之忧,着实是一处好去处,哪里不好了?

    夏祥不得其解,又无人可以为他解答,只好闷在心里。

    不过夏祥也清楚,掌管吏部的三王爷断然不会大发善心为他安排一处可以轻松拿到好评政绩的去处,庆王既然说是龙潭虎,那么真定必然大有蹊跷。

    难道是因为真定县和真定府同在真定城内之故?

    大夏建制,共一都四京二十二路二十府,一都自然是上京,上京位于四京之上,故名上京,因又是京城,又名京都。四京自不用说,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二十二路类似于今的省,二十府类似于现在的副省级城市。并不是每个路都有府,只有重要的路才有府的建制。有的路会有两到三府,有的路没有府,只有州。

    州则是和今天的地级市相对应,州下设县,县和今天的县一样,分大小县。真定府是河北西路的首府所在,既是府而不是州,真定府作为二十府之一的府,也是国之重地。

    实际上严格来说,大夏路一级的行政划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行政区域,没有府尹、知州、知县一般的最高行政长官,只有监司和帅司。

    监司包括,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

    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即提刑官,负责一路刑狱。

    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

    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

    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通常会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

    也就是说,路一级的各个职权被数人而不是一人掌控,安抚使并无一路的财政、刑狱和仓储之权,还要被监司监察,若不是兼任知府或知州,其权限还不如可以掌管一地大小一应事宜的知县。

    官场有言,三生不幸,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京城。所谓知县附郭,是说知县和知府同在一处,真定县和真定府就是如此。真定县在城南,真定府在城北,县府隔河而望。

    因县府一处,管辖范围重叠,县衙所做决定,有可能会被府衙否决。若是遇到处处刁难的知府,为知县会处处受到牵制,哪里还有父母官的威风?

    所谓附郭京城,自然是指县城和京城同在一处,如上京县,除了受上京府的管辖之外,还要被京城各大王爷、宰相、六部以及三品以上大员节制,一举一动都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有功未必赏有过必定罚。

    夏祥虽生在灵寿,距真定不过数十里之遥,对真定之事还真是并不了解。

    夏祥赴任,前来送行者除了曹用果、曹姝璃和曹殊隽之外,还有张厚、时儿、沈包、滕正元、吴永旺和郑好等人。郑好是滕正元新结交的士子,也是今年大比第二甲第三名的进士。他来自西京河南府,长得浓眉大眼,个子中等,不胖不瘦,典型的国字脸,二十一二岁的年纪,神气度自含从容气魄。

    吴永旺也新结交了一名同年进士名叫李子文,名列第三甲第八名。本来李子文说好也来为夏祥送行,却临时有事耽误了,托吴永旺转达歉意并祝夏祥一帆风顺。

    夏祥对郑好和李子文并不熟识,是以李子文不来相送,他也并未多想。郑好盛送行,他感念在心。

    “多谢郑兄相送之谊。”夏祥和郑好相对叉手施礼,“不知郑兄为何不和我等一起前往真定?”

    郑好本是探花,通常会和状元、榜眼一起任职翰林院,不知何故意外被任命为真定府通判,正好和夏祥同地为官,可以同行。

    通判为知府副职,不过和从五品的真定知府崔象相比,郑好从七品的品轶就相差了太多,还不如夏祥这个正七品的知县品轶高。不过通判虽品轶不高,职权则是相当之大。

    作为副职,通判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是说知府知州所下命令,必须由通判签署才可放行并且生效,否则知府知州有令难行。同时,通判还可以直接上达天听,向皇上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况,兼有监察官质。

    通判品轶既不如知府,又小过知县,相差悬殊,正是亦为大小相制之意。郑好年纪虽轻,便担任了通判之职,也是了得。

    通判通常为皇上信任之人,作为皇权在地方上的直接体现,通判一职,监察知府知县并且制衡知府知县,犹如皇上臂膀。

    “夏兄有所不知,在下还有一些杂事需要处理妥当,才可赴任,夏兄且先行一步,为兄一到真定,必定登门拜访。”郑好微微一笑,态度淡然而微有敷衍之意。

    “如此也好,在下就在真定恭候郑兄大驾了。”夏祥侧朝张厚叉手一礼,“在上京之时,承蒙张兄照顾,夏某谢过。来山高水长,期待和张兄携手共进,报效朝廷。”

    张厚进士名次不高,本来就有几分闷闷不乐,吏部任命一下,他更是大为不快——他被委派到河担任知县。

    上京向北,不出百十里,便是草原。此时的草原,草枯叶黄,已是深秋气象。再向北三百余里,是河州。州内有河,蒙语称之为“哈伦告卢”,因上中游有温泉注入,故而冬非严寒而不封冻。冬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气而凝结成雾,故称河。“哈伦告卢”即的河流之意。

    大夏在河设州,划归京畿路节制。河是为京畿路最北端之州,河以北,便属蒙古路管辖范围,也是大夏的边地了。河非但是苦寒之地,距边境也不过是两百里之遥,大夏虽承平多年,并无战事,但被大夏驱逐到了极北之地的金国,贼心不死,不知何时会起兵犯境。

    在河县任职知县,非但和河州同处一地,有知县附郭之忧,又因是边城,还有守卫边境以防敌国来犯之患。如此内忧外患之地,比起真定县可谓一天一地。

    张厚原本踌躇满志,今年大比想要状元高中。不料状元被沈包抢走,二甲名次还远不如夏祥不说,又被委派到苦寒的边城上任,河县又是三千户的紧县,和真定县相比不可同而语,且他只有正八品品轶。如此落差,着实让他难以接受。

    张厚敷衍地叉手还了一礼,勉强一笑:“夏兄鹏程万里,我现在和你无法相比了。”

    “张兄说的哪里话,进士不过是一个出,知县一任也只是开始,报效朝廷为民请命,来方长,何必计较一时短长?”夏祥既是劝慰张厚,也是为自己壮行,“张兄他必定大放光彩,成为国之栋梁。”

    “夏兄,一路珍重。”沈包肃然正容,“知县实户口、征赋税、均差役、修水利、劝农桑、领兵政、除盗贼、办学校、德化民、安流亡、赈贫民、决狱讼等,集军政、行政、民政、司法、财政于一,位卑责重,事关重大,此去真定,相信夏兄上不负皇恩,下不负黎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谨记沈兄教诲。”夏祥还了一礼。

    沈包状元高中,和榜眼吴永旺同时入职翰林院任七品编修,虽无实权,却无比清贵,时常伴随皇上左右。

    吴永旺也来送行,他只是朝夏祥施了一礼,并未说话,眼神坚定,神坚毅,郑重地了点了点头。

    “夏兄此去真定,当一心为国为民,切勿徇私舞弊作犯科祸国殃民,若有丝毫枉法之事,我必上书皇上,弹劾你一个渎职之罪。”滕正元神肃然,一脸殷殷期待。他负手而立,仰望五里亭,仿佛众人都不入他眼一般。

    滕正元二甲进士,本来也是外放出去,担任一地知县,吏部选派之时,正好御史台御史空缺,他就被任命为御史,一时引起朝野轰动。

    唐张谓一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更谒麒麟,重簪獬豸冠。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风宪之官即御史,可见御史人才难选,古已有之。

    大夏明令规定,以萌补入仕者不能担任御史,只能是进士高中才可。大夏沿承前朝定制,官员分为“治事之官”与“治官之官”,治事之官即治理一方政事,是地方的州县知事。治官之官是不直接治理政事而管理官员之官,知府、知州以及宣抚使等便是。

    古往今来,皇权向来有“明主治吏不治民”的吏治传统,“治官之官”历来为君主所倚重,而“治官之官”之最则非御史莫属。

    御史专司监察之职,肩负纠察百官的重任,位卑却权重,非但要有才学,还要正直刚毅。大夏惯例,御史必须有出任知州、通判的经历,否则不得选用。是以滕正元以进士之便出任御史,朝野上下无不议论纷纷。

    夏祥淡然一笑,毫不为意,曹姝璃从滕正元后闪出,嫣然一笑,盈盈一礼:“此去真定,虽不过六百余里,却一路多坎坷,愿郎君心志意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什么初心?”曹殊隽此时弹完一曲,从五里亭中下来,依然宽衣束带,披头散发,仿佛魏晋狂士,他自土丘之上狂奔到夏祥面前,“夏郎君此去真定,自然不会忘记为国为民的原本之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从中概括而来,夏郎君的初心,不只是为国为民的原本之心,还有初来上京时的赤子之心。初心者,原本之心、赤子之心……”曹姝璃悄然看了夏祥后不远处的连若涵一眼,心中泛起一丝苦涩,为女子,想要自由之,谈何容易,反倒是经商的连若涵和游侠的幔陀随意自在,可以常伴夏祥左右,她却只能留在上京,守望六百里长路。

    “小女子有一香囊相赠,还望夏郎君不要嫌弃手工粗劣。”曹姝璃素手一伸,手中多了一个五色丝线编织而成的香囊,香囊大小如手掌,精美无比,上面绣有一名女子站立船头,落款三个小字——越人歌。

    夏祥接过香囊,赞不绝口:“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多谢曹小娘子赠香囊之谊。”

    香囊背后,有诗一首:“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窥面已知奴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女子未嫁,青丝垂在两颊,出嫁之后,才会挽起头发。

    夏祥心中一动,心知曹姝璃意,当下将香囊佩带在了右侧腰间,左佩刀右佩香囊,他呵呵一笑:“我行色匆忙,无长物,待到真定安定之后,再回赠曹小娘子。”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手机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