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微小说与小小说在线阅读 - 微小说与小小说续集91100

微小说与小小说续集91100

    微小说与小小说续集91——100

    91.广告语

    昨日为本书新增广告语:

    本书治疗中学生作文选材困难有特效。

    92.优美的歌声

    少年时听人唱道:

    “山里高不过凤凰山,

    凤凰山站在那白云端。

    人中间英俊的是少年,

    少年人是人间的春天。

    “川里平不过大草原,

    大草原铺上了绿绒毯。

    花儿里为王的红牡丹,

    红牡丹她开在春天。

    “山里高不过凤凰山,

    川里平不过大草原。

    人中间英俊的是少年,

    少年人爱上了红牡丹。”

    93.不重视标点符号的后果

    某单位窗上有“绿色通道”告示:“老年人《七十周岁以上》优先”。

    不远处某单位卷帘门上大书:“车库后果自负”。

    94.通俗易懂

    潘长江在小品《过河》里跳的舞,故意笨拙滑稽,但非常可爱有趣。

    憨厚真美,把自己演得精明强悍的小品演员不懂这一点。

    95.梦想

    在缺吃少穿的时候,人们向往酒池rou林。在酒池rou林的时候,人们向往宫斗,于是去网文和电视剧里实现。

    96.嫉妒

    在今日头条答问:

    有哪些经历让你见识了人性的丑恶?

    收藏问题(1249)邀请回答

    原创回答得现金

    大悔忆智冰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答:

    从朋友身上发现人性的丑陋与黑暗是人生的悲哀。

    当年有个比我年龄大的人老是到我家里和我谈文学,我虽发现他底子太差层次太低且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但还是与人为善和他谈,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给他辅导,还送我家的书和文学刊物给他。

    可当我写出平生得意之作、超现实小说《玩具》以后,他就变得奇奇怪怪了,由欣赏我变为总是挑我的错泼我的冷水,且最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他见面必提这篇小说。他还无中生有对我叔叔说我带他去看录像导致我叔叔骂我“一个人民教师……!”

    此后我写了自己认为特别好的作品与他分享,只好说是报刊上别人的作品我抄下来的,免得他难受。

    我到新浪写博客,成为微博社区委员、电影点评团成员和优质答主,认证时我如实填写读过鲁迅文学院函授,他竟揭发我“学历造假”,“其实就是个工农兵大学生”。

    我一到凯迪网络参加征文比赛就获奖,文章置顶,为网站脱口秀写的稿也被表演者收藏,他追到凯迪网络揭发我是“GZ”,一看不行,又揭发我是“MZ”,须知这两种人水火不容,我怎么可能身兼二职!

    我参加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获特等奖(前作协、鲁院领导组织,在正规刊物发的征稿启事),我并没有太在意,奖没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连总编亲邀担任中国散文网特约编审也婉拒了,他却红了眼四处说我参加的是“y比赛”。

    我被博客中国和今日头条编辑邀请,他到处说我在纸质刊物发不了文章才去网上发——事实上我在纸质报刊发过小说、散文,而且小说是刊物头条,而他没发过一个字。我在纸质刊物发的小说《有福之人》又被凯迪网络新年三天头条推荐,后我转发到博客中国,又被首页推荐,网友一笔打赏就是两百元。

    我到处宣传他写得比较成功的作品,又曾约他和我一道读鲁迅文学院(函授),奈何他的老师老是批评他而我的老师老是表扬我,后来他不能结业又不愿按通知继续学习。我现在只好把我在头条悟空问答所回答的与文学艺术有关的答案一个个念给他听,还边读边讲解,希望他有所提高,让他和时代接轨。

    出于我的善良和对他的同情,他在我这里占用我宝贵的时间,享受特殊待遇,他却总是有所体会收获之后就又开始胡搅蛮缠,甚至造我的谣。做人太精明了,做文就笨拙了!

    他的病因在于文化水平太低(初小没毕业),阅历简单(大半生吃计划经济大锅饭,单位解体不久又吃社保),文字功夫和生活积累都不够,但他非常自以为是,还要自命不凡、压倒一切,不管我、编辑还是鲁迅文学院老师,不认可他他就恶语相向。另外,偷懒,读书和写作都不够勤奋。

    对于我这些意见,他从来不接受。

    97.命运

    第一个叫我向刊物投稿的是我初中语文老师刘大声老师。刘老师读大学的时候就发表诗歌。四川人。

    我儿子的干爹姓刘。本地人。

    第一个在他的博客链接我博客地址的是作家刘诚龙。湖南人。他的代表作是《野生的都是最贵的》。

    第一个在刊物发表我作品的主编姓刘。并且把我一篇小说发在刊物头条。NMG人。

    邀请我到头条的编辑姓刘,她并且当天就拉我入核心作者群并给我加V。天津人。

    98.街道的叫卖声

    都是先录制好,上街后反复高声播放的:

    “包子、馒头、油条、花生浆稀饭!”

    “油炸豆腐干、卡丝饼、薄饼!”

    “馒头,老面馒头!”

    一波波声浪响过去之后,是电瓶车轱辘辘开过去的声音。

    回想当年,卖小吃的都是在街上提着、背着、挑着,默默地走,只有卖麻糖的将铁片敲得叮当响,调皮兼有些刻薄的人还说人家敲的是:

    “孙孙敲,

    孙孙敲,

    孙敲孙敲孙孙敲。”

    现在这些卖麻糖的人早已改为“

    “敲孙孙,

    敲孙孙。”

    我在想,那最早“翻译”人家叮当声的,大概是没钱买麻糖的或者家长不让吃零食的吧?

    99.订制人生

    看小说的书友们说了,你怎样写我才看,于是作者照办。

    看电影的观众说了,你怎样拍我才看,于是导演照办。

    卖菜的老大娘对迎面走来的老大娘说:“菜卖不脱怎么办?”迎面走来的老大娘看了看卖菜老大娘背上背篓里满满的菜,说道:“谁叫你卖那么贵?”于是卖菜的老大娘降价。

    近年来,生活居然能够订制,需方可以与想要的生活合谋,于是需方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供方则可以赚了钱之后又去订制他们想要的生活。

    不过呢,总觉得哪里有一点不对不真实。

    生活不是可以订制的啊!

    100.口头禅

    那些拍农村搞笑视频的演员,爱说这样一句台词:

    “城市套路深,赶快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