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678章 梦回二十二 忽然 九

第678章 梦回二十二 忽然 九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这个“忽然”确实有些“忽然”,即曹雪芹的原文中,这样前面没有几乎任何前兆的情节是极少的,

    当然,这也是一种实录,因为生活中是有一些或少量确实忽然的事,

    ““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XX注:脂爷们的祖宗来了(外人注:哈哈(大白纸注:嘿嘿,却真的有这个可能,即当时篡改红楼梦的幕后者几乎肯定有皇家成员,而皇家成员找篡改者及脂批者,其中最可靠的人非太监莫属,而当时在太监中找几个能号称“文才深厚”的人恐怕也不难(XX注:难怪,原来脂爷那些批都属于“无性”之批啊!))))

    ““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这个倒是有些奇怪,不能说元春好奇心或好玩心太强,除了当时的元宵灯节,恐怕其中还是有借此来了解一下众姐妹之意,

    而了解的用意是什么,也许和宝玉有关系,

    即也许此时甚至已经到了元春要为宝玉选妻的时候了!

    而元春为什么要为宝玉选妻,一个是宝玉年龄到了,二个宝玉是元春最疼爱的,三个恐怕王夫人已经暗示过元春了!

    尤其是第三点,除了王夫人暗示宝玉该选妻了,更可能暗示宝钗的更可能性,

    而恐怕本来元春根本不必参与宝玉此事,但王氏集团“忽然”发现贾母已经强力表态!

    于是,想一想时间!

    宝钗生日那天,贾母对支持宝玉、黛玉几乎完全表态!

    而仅过了几日,即至少之前,黛玉拿到宝玉那“言证”后,便有个“次日”来给宝钗看,

    于是,这一两日“发生”了些什么?

    恐怕正是王夫人亲眼所见贾母如此强硬之表态,而立即给元春送信,要求她也要“表态”支持宝钗和宝玉!

    而贾母为什么在宝钗的生日上如此强硬表态,恐怕贾母之前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获悉了王夫人薛姨妈要让宝玉娶宝钗的事实!

    而且,宝钗的十五的生日如之前所详述,也是几乎昭明了宝钗对宝玉之意!

    而元春作为贵妃,如果她来强行指定,王夫人有此帮手,贾母便很难做人,

    于是,关键的是,元春会不会支持宝钗呢?这个态度非常重要,所以详述如下:

    其一,元春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仅从这一点,元春听王夫人的可能性恐怕要远远大于听贾母的,

    但其二,元春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甚至如前推论,元春自己很可能身受无爱之伴之害,而宝玉是她最疼爱之人,因此,元春几乎绝不可能如此草草就听王夫人一家之言!

    其三,但元春该怎么做呢?

    一个恐怕是表面上要让王夫人过得去,

    二个元春也很想知道到底谁更适合宝玉以及宝玉真正爱谁,这恐怕就是元春制灯谜的原因之一,因为元春现在不能亲自来,却能让小太监代观察众人的形态,

    当然,元春制灯谜的最初始原因却很可能是王夫人出的主意,即借灯谜,并将谜底送到宫内,然后由元春行赏,只要宝钗的赏物比黛玉要多一些重一些,元春的“表态”就非常明显了!(外人注:这是正解,极可能便是王夫人出的这个主意!但元春真正的态度却是关键!)

    虽然这个已经无法证明,而且此次元春所赐之物却是一样,

    但之后端午节,元春所赐之物便完全如之上所预测了!

    因此,这次灯谜的情节恐怕是之后端午节的一个“预演”,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这里虽然道是“宝钗等”,但这一段是专门写宝钗的,于是,这“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不知小太监们会不会进宫去如实告知元春!

    而宝钗如此“故意”,是不是有人如王夫人“教”她如此做的!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庚辰双行夹批:此处透出探春,正是草蛇灰线,后文方不突然。】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这些人却是丝毫也不知情的,因此,毫无丝毫“故意”之处,于是,与宝钗之前如此“故意”一对比,甚至曹雪芹还“故意”用了这么多文字来形容宝钗的故意,便知是怎么回事了吧!

    (外人注:哈哈,大白纸,忍不住想说一声你好坏,将别人揭得抽筋剥骨啊!)

    ““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庚辰双行夹批:写出猜谜人形景,看他偏于两次戒机后,写此机心机事,足见作意至深至远。】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这里带出贾环贾兰,自然是绝不浪费这样的好情节,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庚辰双行夹批:迎春、贾环也。交错有法。】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这里只有“迎春贾环”没猜出,也足见曹雪芹的逻辑之严谨,

    ““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这里是指之前所说“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的“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以让元春来猜,

    于是,这里又出来这灯谜的另一个极重要的用意!即以每人作的灯谜来喻示各人的未来!

    这里足见曹雪芹每段文字每个情节的质量之精以及容量之大!几乎到了能达到的最极致!

    ““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庚辰双行夹批:诗筒,身边所佩之物,以待偶成之句草录暂收之,其归至窗前不致有忘也。或茜牙成,或琢香屑,或以绫素为之不一,想来奇特事,从不知也。】一柄茶筅,【庚辰双行夹批:破竹如帚,以净茶具之积也。二物极微极雅。】”,此时所有猜着的人所赐之物是一样的,这里如果再如前面制灯谜的原因一般大胆猜想的话,

    也许王夫人确实想让元春给宝钗的所赐之物不同,但元春此时显然不愿如此过早和盲目支持王夫人的宝玉宝钗配,

    于是,也许这第一次,并未如王夫人所愿,

    或者,也许是宝钗“故意”的表现有些弄巧成拙,让元春觉得宝钗有些假,而且恐怕元春之前一直对黛玉印象不错,而且恐怕也听说了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之事,

    (外人注:灯谜之事说元春有此意,其实猜测的有些早有些忽然,因为确实除了之前贾母的强硬表态以及宝钗表现得有些“故意”外,没有其余几乎任何证据,而结合之后的原文恐怕会得到更有力的证据

    (大白纸注:正是!这次确实有些象走钢丝,因为这里的更重头戏似乎是以灯谜来喻示众人的未来,更多证据,且待后文吧!))

    ““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这也恐怕是元春在告诉王夫人,这次是按规则来赐物,因此之前所有人所赐之物才一样,以打消王夫人的猜忌,(外人注:继续在忽然在走钢丝(大白纸注:行得险!))

    而之后端午节时,元春为什么忽然变了,送给宝钗的和宝玉一样,这中间发生了些什么,也是之后要强力根据原文来推论的!

    ““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庚辰双行夹批:大家小姐。】贾环便觉得没趣。”,两人性格鲜明对比,

    ““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哈哈,不忘带贾环一笔以活跃气氛,

    ““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庚辰双行夹批:可发一笑,真环哥之谜。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好嘛!这样的“大哥二哥”抬眼往床上一瞄往房上一瞅即可见!还用猜?

    几乎等同于另一“谜”:大哥汪汪汪,二哥妙妙妙,大哥爱咬人,二哥爱挠人(外人注:哈哈,你要笑死人啊!)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作为灯谜,不得不笑,难怪元春都会如此“客气”地“娘娘也没猜”,

    ““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庚辰双行夹批:亏他好才情,怎么想来?】太监记了,领茶而去。”,“太监记了”,很好,此太监的笑点还是相当高的,

    且先到这。

    (外人注:哈哈,没想到这贾环是亮点)

    “忽然?”小戒愣了愣,“忽然的感觉,果然很独特!”

    “忽然,进了蟠桃园。”小猴笑道。

    “我对走钢丝三个字很感兴趣。”老沙呵呵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菩提心,能闻忽然之声,菩提眼,能见微细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