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634章 梦回十八 蚂蚁 十四

第634章 梦回十八 蚂蚁 十四

    “接下来是“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这里又扯上黛玉,几乎东一批西一批,黛玉的事之后有太多内容,何必会让元妃来“点”?

    直接写看牡丹亭的大致内容: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当然宣扬的是自由恋爱,

    而且在当时“浪漫”至极,所谓梦中相恋,魂儿相牵,然后还能花园见魂还魂,

    还有一个从阶下囚到状元的超级惊喜的戏剧化桥段,

    在当时以上这些当然是革命性的,但在现在看来,不免其中会有滑稽和荒谬感,(XX注:突然觉得这好象大白纸写过的一个诡异小说,说明古今之思维确实有相通之处啊(外人注:人类的思维嘛,思得多时思得深时,往往会有交汇点))

    要说这个与林黛玉有关,恐怕有以下几点:

    其一,林黛玉是如同杜丽娘一样爱恋着柳梦梅的,

    其二,林黛玉与杜丽娘一样,都是未成而逝,而且逝之因都有思念成疾的原因,

    其三,牡丹亭与林黛玉最大的联系、对林黛玉影响最大的地方之一恐怕是牡丹亭中的某些戏曲词儿,而并非牡丹亭的情节,

    第二十三回的回目名就叫“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其中关于牡丹亭的文字有如下: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

    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

    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即关于林黛玉的戏曲包括关键的戏曲词儿之后还有专门和详细描述,

    完全不必此处来伏什么黛玉之死!

    而脂爷们为什么这里非要如此肯定地说“伏黛玉之死”呢?

    如果牡丹亭是伏黛玉之死,那黛玉显然就是思念过度成疾而逝!

    于是,便“豁然开朗”了!

    原来如此!

    原来脂爷们正是为了极力隐藏八十回后黛玉真正的死因!

    依之前所详述,黛玉很显然在八十回后主要是被王氏集团给逼死的!当然,慢性中毒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些,就是脂爷们要在八十回后极力隐藏和篡改的内容!

    因此,被篡改后的八十回后黛玉果然是思念成疾,不过好歹还留下了掉包计,

    但掉包计已经完全不是逼了,而是王夫人要给宝玉冲喜这样荒谬到极点的理由!

    而不但不是逼死黛玉,甚至篡改者们经过相当巧妙地篡改后,还非常恶毒地暗中展现和攻击是黛玉小心眼,自己把自己给气死的!

    (XX注:是可忍孰不可忍!(外人注:篡改者和越来越被证明与篡改者是穿同一条裤子的脂爷们实在是太卑鄙恶劣了!这是对红楼梦对曹雪芹以及对世人极大的侮辱!))

    因此,这里已经排除了是伏黛玉之死的可能性,

    而很可能还是和元妃相关的,

    那,这里,如果和元妃联系的话,恐怕会很吓人了!

    因此,现在暂时只能仅作一种参考甚至是现在看来可能性很不大的参考,当然,推论之后,再看可能性,也许会大不少!

    牡丹亭情节与元妃可能的逻辑如下:

    其一,杜丽娘与柳梦梅没见过,仅是神交,就思念成疾甚至因此而逝,

    那,杜丽娘当然是映射元妃,于是,莫非元妃也有一位类似“柳梦梅”这样不至于没见过,但肯定见得相当少的但相当知心而倾心之恋人?

    (外人注:哈哈,这个是有些悬了!(XX注:我就说过可能是北静王嘛!))

    而这个人,纵观之前所有人,确实只有北静王可能性最大!(外人注:额)

    而且北静王对贾府的格外照顾,甚至秦可卿这样与他几乎毫无关系的事他都能亲自带头引着其余三王前来,

    以及对贾宝玉的更是尤其青睐,显然之前的那所衔宝玉的理由站不住脚!

    即北静王并非宝玉是衔玉而生为了看玉为了看“稀奇”而来!

    之前说过北静王“好奇心”太重,看来确实很可能并非北静王的“好奇心”!

    以北静王之宽博,这样的“好奇心”实在太小儿科了!

    而结合牡丹亭,北静王只有在某人的特别嘱托下,或基于对某人的深深感情下,才会对“这某人”同样深深喜爱的宝玉有如此喜爱甚至是宠爱!

    那红楼梦中除了黛玉谁最真正疼爱和关心宝玉呢?当然非元妃莫属!

    即元春在没成为元妃之前,竟然一直与北静王互相心心相惜心心相映甚至心心相爱?!

    (XX注:石破天惊!绝对真正的石破天惊!(外人注:嗯嗯嗯,连我也不得不开始有所相信了!)

    而以此来解释元春成为皇妃后竟然表现得如此悲苦,则更有说服力了!(外人注:极是极是,之前的元妃加入奇英俊兰虽然也有可能,但加上这个可能,其说服力已经相当强了!)

    于是,哎,曹雪芹啊曹雪芹,你到底在想什么呢?

    因此,这里必须要对元春的可能的逻辑进行如下重新梳理!

    其一,元春进宫作所谓才人,不知什么机缘巧合,让她和北静王相识相遇,以元春的出类拔萃和北静王的鹤立鸡群,两人恐怕真是一见钟情!

    其二,因此,元春不管在成为妃子之前的这多年来是否与北静王有来往,但两人的思念思恋之情越来越深却几乎是肯定的!

    其三,北静王作为最有权势的郡王,恐怕是有资格在皇帝身边交往如交谈用餐的,那,元春作为才能出众的才人,是不是会陪侍甚至一同有过如文才等的交流呢?

    其四,元春恐怕正是因此而对北静王越来越生爱慕之心,

    其五,北静王恐怕也正是因此对才能和气质出众的元春而同样生倾慕到爱慕之心!

    其六,至于两人是如何交往的,恐怕更多的还是北静王和皇上的这种共同用餐交谈,

    其七,皇上对于才人恐怕是有可能是可以如“赠”给如北静王这样身份的人的,于是,元春恐怕内心一直有盼望着有这一时,而以北静王之前如此照顾贾家和宝玉,恐怕北静王也有此心!即,北静王甚至向皇上提过这类请求!

    其八,但显然,皇上没答应,而且恐怕正是因为见北静王都如此看重元春,也许皇上会因此更看重元春,而之后将元春“升”为贵妃了!(外人注:妙啊妙啊,有比这个推论还妙的吗?)

    其九,元春一旦成为元妃,无春深深的爱恋之心被彻底摧毁和破灭,北静王恐怕也陷入深深伤心,

    因为,从宝玉之后说的什么“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没了,今日给他道恼去。我见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他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会子。”便知北静王是个极重情的人,

    而且这件事发生在元春成贵妃后,不知是不是和元春有关系都不知道,

    而正因为北静王极重情,才会对贾府和宝玉如此格外照顾,这几乎是能解释北静王如此“在意”一个并没有多大“吸引力”的贾府的最重砝码的原因!

    而也当然再次说明北静王想见“衔玉”之人的“好奇心”完全只是一个借口!

    以及北静王如此屈尊前来秦可卿之逝以及北静王之后在抄贾家时一力要保元春之父贾政,均可以此来进行几乎“完全地”解释!

    而这些更直接涉及到皇家,因此脂爷们更要进行几乎全部掩盖和删改了,于是,八十回后这方面的内容便完全销声匿迹,而元春只是标志性地“完成”之逝,而北静王也只是象征地出现出现了!

    (外人注:…不得此时表示接受!八十回后的内容会更丰富了!才不枉北静王和元春儿这两个极不凡的人物!(XX注:好看呀好看呀!(外人注:还没出来好看什么!)))

    至此,四大戏全解完,而且均与元春有极大关系!正合元春所点!也正合北静王和元春这样顶尖的人物儿,绝对正应该是红楼梦中很出彩的!而不是如此高调而出而竟然似乎莫名其妙昙花一现的人物!

    且先到这。

    (外人注:曹雪芹啊曹雪芹,我只能说,你实在是太深不可测了!(大白纸注:叹叹叹,对曹雪芹的文字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了!))

    “…确实骇世惊俗!”小戒大叫道,

    愣了愣,又道:“蚂蚁?确实,如果不象蚂蚁那样勤劳和探索,如何能发现这么许多!”

    “蚂蚁移山。”小猴笑道。

    “思维也要如同蚂蚁。”老沙呵呵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心诚则灵,一切生灵皆有其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