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农场当崇祯在线阅读 - 9.刘兴祚

9.刘兴祚

    后金的疯狂举动让朱伟迪很是有些惊讶,本来他以为摆出那么一副架势,后金会知难而退,不想后金却把屠刀挥向了潜在的盟友。

    朱伟迪不知道的是,让黄台吉真正改变策略的,并不是他对花当等部勾结明人的怒火。

    大明的强势介入和粮食援助,让草原人没有了生存危机,也让黄台吉觉得挑拨蒙古内斗已经不大现实,而他在后金的地位日益受到三大贝勒的挑战,后金国**部日益尖锐的矛盾也急需一场劫掠来缓和。

    黄台吉的这个决定从长远方向看对后金并不利,作为一代英主,黄台吉何尝不清楚这一点,不过如今后金连眼下都快过不去了,他也就顾不得什么以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其实就眼前而言,黄台吉的这个选择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蒙古人在自知不敌的时候不会和敌人硬拼,打不过他们可以放弃些牲口远遁,草原本来就出产甚少,好多地方甚至连水源都难寻,他们只需要提前把牲口拉走就算完成坚壁清野。派大军攻伐拧成一根绳的蒙古,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能力支持,无疑是自寻死路。

    别说是农业生产能力薄弱的后金,就是鼎盛时期的大明,去进攻蒙古也未见能讨到什么好处。成祖朱棣五征分裂中的蒙古,除了前两场外,后面都没捞到什么好处。

    历史上后金可以征服蒙古,利用的只是草原大旱和蒙古人的内斗,他们也是在很长时间内才用不断的抢劫获利,才慢慢让蒙古人在利益面前臣服。

    而今这个条件下,只要大明的援助不中断,后金在蒙古草原上也难讨到好处。

    不管黄台吉的想法如何,反正经过这么一出,朱伟迪算是对边防更加放心了。

    而大明朝的文官们听闻此事之后,激进的还是继续在鼓吹联合蒙古出兵平辽,保守的还是继续要求整顿军备,加强边防。

    不过,此时敖木伦之战的真相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多数人都已经看清了后金的强大战力,鼓吹出兵平辽的,多数也只是空喊几句,只是为了赢得名声。

    而掌权的内阁和兵部,甚至蓟辽总督孙承宗都不赞成此时进攻后金。

    敖木伦之战后,孙承宗倒是第二批清楚那场战争真相的,这位起先还对加紧修筑蓟辽宣大的边墙有些异议的重臣,此时倒是对修城墙和练兵更加上心,同时还挤出了资源加紧制造战车。

    如今火枪不够,没法给蓟辽两镇的新兵配发火枪,考虑到纯长枪兵在冷兵器时代并不是个好选择,朱伟迪无法说服孙承宗放弃复杂的步车骑战法,也只好由他去折腾。

    崇祯元年九月末,原后金的汉将刘兴祚抵达京城。他一到京师,朱伟迪就立刻召见。

    这个刘兴祚算是个传奇人物,他原本是开原人,老奴野猪皮还没编出七大恨的时候就被抢去建州,还取了个女真名字叫爱塔,因为他颇有才能,渐渐为老奴所器重,一直升官到副将,管金州盖州等四卫之地。

    老奴野猪皮死前在辽东的倒行逆施,让这人起了反心,他于是和大明暗通声气,曾经于天命八年策划复州民众集体逃跑,被汉jian出卖,事情失败后居然奇迹般地没被老奴杀死。

    那之后老奴对汉官再不敢完全信任,到了天命后期奴尔哈赤几近疯狂的屠杀汉民和汉官,代善等后金权贵也对他百般欺压,刘兴祚颇有朝不保夕的感觉,他平日小心翼翼,但内心越发向往大明,和锦衣卫也有过很多合作。

    之后刘兴祚和他兄弟三人分成三次,设计了非常巧妙的逃脱计划,三人如今全都安全抵达东江镇。

    朱伟迪看了的逃脱计划后,觉得这人是搞秘密战线的一把好手,不弄到锦衣卫来实在是浪费,于是一道中旨把刘兴祚兄弟都召唤到了京师。

    刘兴祚突然被皇帝召见,一时间也是诚惶诚恐,行完大礼后更是连头也不敢抬一下。

    “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瞧瞧我大明的好汉。”

    “微臣领命。”刘兴祚只得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顺便偷偷打量了下年轻的皇帝。

    这刘兴佐是个壮实的中年汉子,皮肤微黑,一张脸长得也是平凡无奇。

    看清了他的长相后,朱伟迪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示意让身边的太监黄得胜宣读已经准备好的圣旨,内容是任命刘兴祚为锦衣卫指挥同知。

    刘兴祚虽然还是有点糊涂,不过还是连忙领旨谢恩。

    “朕有件大事,要你去做。”

    “陛下有命,微臣万死不辞。”

    “很好。此事事关重大,只是时机未到,暂时不宜轻动。你先于各地挑选些信得过的,机灵点的人手待命。先下去养精蓄锐,协助骆养性把辽事处理好,顺便在京师休养些时日,过过享受下京师的繁华。”

    刘兴祚闻言更加糊涂,只得继续叩头,“微臣谢主隆恩。”

    之后,朱伟迪和刘兴祚闲扯了会,聊了聊他出逃时的细节,顺便简单谈了谈辽东如今的情形,打发刘兴祚下去前,朱伟迪又赏了他许多银子,赐了他兄弟三人几套宅邸。

    这个刘兴祚也很识趣,给钱他吃喝玩乐,他也不毫不推辞,兄弟三人都在京师娶了媳妇,重新建立了家庭,也算是留下了人质。

    考虑到骆养性家族已经几代在锦衣卫内任职,在凶险的大明官场里,能几代不倒,实在很难说骆家和各种文官势力没有勾连,朱伟迪对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也实在不是很放心。

    而这个刘兴祚在大明毫无根基,和朝堂上的文官毫无勾连,朱伟迪从他的出逃过程判断,觉得这人是天生的秘密战线工作者,也是取代骆养性的最佳人手。

    卢象升的新军已经全部招收到位,如今紧张的训练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唯一不和谐的因素只是火枪制造速度还是未有大的进展。

    大明的火枪是用优质的熟铁锻打,再卷成管状,枪管非常粗糙,需要用低碳钢制成的工具慢慢钻枪管,低碳钢的硬度不够,手工业生产的效率也不高,一个熟练工一个月也只能钻一条枪管,严重地制约了火枪的产量。

    在精通机械学的传教士字涵璞帮助下,工匠们研究粗糙的水力镗床方面有了些进展,不过受制于钻头材料和机械制造精度,进展还是不能让朱伟迪满意。

    火枪枪管生产方面,在字涵璞的协助下,卷制枪管的机械倒是有了些进步,再不用将几段枪管锻打后接起来,新造出的火枪枪管寿命倒是有了不少的提升。

    工匠们按照朱伟迪给出的思路造出的撞击式遂发枪,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测试和改进,性能已经相当不错,不过懂得这手艺的工匠还是太少,培训学徒依旧需要时间,暂时还无法量产。

    如今满桂手下的骑兵的队列训练已经完成,在朱伟迪的督促下工匠们制作的优质鳞甲和马甲也已经全部交付给满桂,这只重甲骑兵的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李邦华上任后,很是给了朱伟迪许多的惊喜。

    李邦华从卢象升那里借走大把的戚家军老兵前往西北各地,将招兵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次招收的新兵,他都和朱伟迪一起反复核实,工作态度十分认真负责。

    这些并不算什么,朱伟迪没打算让他动的旧京营,李邦华也有些不会引起大动乱的整顿措施。

    按照旧制,朝廷在三大营外还设了三个备兵营,每营三千人,军饷和正军是一样的标准,兵额多为权贵豪强隐冒。李邦华核实后将虚冒的四千余人裁去,又汰老弱千人,上疏将这个备兵营并归三大营不再另设。

    三大营领六副将,又分三十六营,官员有三百六十七人,所用掾史很多是些jian猾的老油条,经常欺压兵丁、贪污钱粮,可以说是坏事做尽。李邦华查出有贪污等各种罪行的十余人,又制订了一岁两考察的制度,让这些吏员们老实了不少。

    他在每个小营置办了记事薄,让官员们将训练等各项事宜记好,每月上报,他都亲自查看验证后排定名次,对训练状况好的将官进行奖励,办事不力的惩罚。

    同时李邦华还亲自监督各营用度,严禁公款私用,京营的用度也明显比之他上任前缩小了许多。

    李邦华给朱伟迪的惊喜是有了,自然也得罪了一大批人。他上任后,掌着京营的勋贵、各个营将,还有监督京营的太监们,都开始叫苦,都在苦思如何把李邦华从给要命的位置弄下去。

    不过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这李侍郎因练兵的关系,和皇帝见面的机会比内阁次辅李国普还多,这种人完全不是他们这些政坛上的小虾米能撼动的。再加上有因弹劾卢象升的大批倒霉鬼的前车之鉴在,没有合适的时机也没人再敢轻易去触这种霉头。

    这些人的选择很正确,这李邦华如今也被朱伟迪认定是个能做事的人,如果不知死活地诬告弹劾,下场会很惨。